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10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了解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归以基因变异性,构建归以基因原核表达系统,鉴定其表达产物(rFimA)的致炎作用,检测FimA在咯临床菌株中表达频率,了解FimA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采用高保真PCR从6株咯临床菌株中扩增fimA基因并测定其核苷酸序列。构建fimA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制备rFimA兔抗血清。采用Western blot鉴定rFimA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建立ELISA检测38株段临床菌株FimA表达情况和97例慢性牙周炎患者212份龈下菌斑标本中的FimA。检测rFimA诱导人脐静脉内皮EVC-304细胞分泌n1、IL-8、TNF-α和细胞问黏附分子-1(ICAM-1)的作用。结果6株Pg临床菌株fimA基因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rFimA产量高达细菌总蛋白的50%左右。rFimA可与Pg全菌抗血清发生结合反应,免疫家兔可获得高效价抗体。94.7%(36/3S)菌株和91.5%(194/212)龈下菌斑标本ELISA结果阳性。1和10μg的rFimA作用EVC-304细胞48h,其分泌的IL-1α水平升高(P〈0.05);但作用12h即可出现高水平的ICAM-1(P〈0.05),未发现有诱导IL-8和TNF-α的作用(P〉0.05)。结论 fimA基因序列保守,在Pg临床菌株中有很高的表达频率。rFimA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可作为Pg血清学检测试剂盒和段疫苗的候选抗原。rFimA有较强的诱导细胞分泌ICAM-1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从临床分离获得口腔常见厌氧菌135株,其中92%的产黑素类杆菌,79%的韦荣氏球菌,90%的梭杆菌,95%的放线菌,95%的消化链球菌和消化球菌菌株对交沙霉素敏感。交沙霉素对以上厌氧菌株和产黑素类杆菌、中间类杆菌,牙龈类杆菌,脆弱类杆菌国际标准菌株的MIC为0.4~1.6μg/ml。口腔急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在服用交沙霉素后2~5天明显改善和好转,病灶内细菌培养阳性率或细菌数量明显下降,并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交沙霉素有较强的抗厌氧菌作用和良好的临床疗效。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3.
应用气液色谱法对幽门螺杆菌脂多糖中的单糖和脂肪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该菌脂多糖中主要含有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氨基葡萄糖和鼠李糖,所含的主要脂肪酸为3─羟基─豆蔻酸、棕榈酸、月桂酸和豆蔻酸,其单糖和脂肪酸组成与大肠杆菌脂多糖相似。由于幽门螺杆菌脂多糖和大肠杆菌脂多糖在化学组成上的相似性,使两者的SDS─PAGE图谱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4.
细胞冷冻保存应用广泛,但冷冻会损伤细胞导致代谢紊乱,而冷冻保护剂可缓解该过程。脯氨酸是一种渗透性冷冻保护剂,可快速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水氢键结合抑制低温下冰晶形成,同时可与细胞内水结合减少细胞内水流失,保护细胞内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保护细胞膜。脯氨酸可提高植物、动物及人类体细胞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在生殖细胞冷冻...  相似文献   
75.
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杰  余平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2):1423-142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未明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1BD)。目前认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及精神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而免疫学因素是UC研究中的热点。研究发现UC患者肠黏膜固有层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局部体液或细胞免疫激活;日本病多并发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眼色素层炎、  相似文献   
76.
从24例正常人、34例成年人牙周炎和18例青少年牙周炎患者龈下分离和鉴定了23种共296株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菌。产黑色素类杆菌、牙龈类杆菌、伴放线嗜血杆菌、核梭杆菌、衣氏和梅氏放线菌是牙周炎患者龈下优势厌氧菌群。两类患者龈下韦荣氏球菌的检出率与正常人相似。实验结果还提示,牙周炎非为单一的病原体所引起,而是多种厌氧菌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7.
背景:钛及钛合金是常用的医用生物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其缺乏骨诱导的能力,其与骨组织之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接触。目的:概述钛及其合金表面生物活性改性的方法及对于改性后效果评价的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数据库中关于钛及钛合金表面生物活性改性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titanium,titanium alloy,coating,bioactivity,bone",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中文检索词为"钛,钛合金,涂层,活性改性,骨组织",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结果与结论:在表面生物活性改性的方法中,主要有等离子体喷涂法、微弧氧化法、溶胶-凝胶法及生物仿生法等。钛及钛合金表面的活性涂层已经从单一涂层发展到复合涂层、梯度涂层、纳米梯度涂层,同时多种改性技术的联合运用,也让钛及其合金表面的涂层性能更加完善。对于改性后的效果研究,主要以模拟体液浸泡、成骨细胞培养,亲骨荧光素染色及放射影像学观察为主。对钛及钛合金进行表面生物活性改性是个复杂的工程,既要考虑改性后涂层骨诱导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兼顾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问题。只有对涂层组层进一步研究并利用多种技术对钛及钛合金表面进行处理,才能使其表面的涂层活性更高,并且结合牢固。  相似文献   
78.
背景:近来大量研究证实,骨科植入物感染与植入材料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有关。由于全身应用抗生素的效果不甚理想,加之不良反应较大,所以应选择在植入物局部采用与细菌生物膜黏附释放机制针锋相对的抗感染手段。 目的:探讨植入物术后易感及耐药因素,并结合此因素介绍近年来逐渐被接受的各种抗菌涂层的效果和机制。 方法:检索Scopus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1990-01/2010-01有关骨科植入物术后感染,细菌生物膜及植入物表面抗菌改性相关研究。 结果与结论:在植入物表面生物相容性,耐磨耐腐蚀性研究进展的同时,抗菌性的研究也在进行。植入物表面抗菌改性的理念被广泛接受。可以说细菌的“零黏附”即是抗菌改性的终极目标。可是虽然各种抗菌涂层的研究繁多,大多都集中于体外实验阶段,相关动物实验甚至体内实验研究甚少。所以现今的理念依旧停留于植入物周围的机体自身免疫防御才是主要的抗感染机制。故加强植入物抗菌方面的生物学研究迫在眉睫,既不影响骨性融合又对周围组织影响微小的抗菌涂层可能就是今后研究方向。 关键词:细菌生物膜;植入物;感染;表面改性;综述文献;骨科植入物  相似文献   
79.
rVvhA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重组创伤弧菌溶细胞素(rVvhA)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MTT法、电子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结合Annexin V-PI标记法、线粒体膜电位和cagpase活性检测等方法测定rVvhA诱导J774A.1凋亡的作用.结果 MTT结果显示rVvhA能够抑制J774A.1生长.2.0溶血单位(HU)/ml和3.0 HU/ml的rVvhA作用J774A.18 h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和线粒体形态发生凋亡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分别为(7.80±0.62)%、(12.33±0.12)%,均高于正常组(3.07±0.67)%;线粒体膜电位也下降,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绿色荧光率分别是9.8%、39.2%.其中3.0 HU/ml rVvhA作用组,caspage-3、9活性增加,并且具有时间依赖性,而cagpage-8活性没有明显改变.3.0HU/ml rVvhA加caspage-3抑制剂(Ac-DEVD-FMK)或caspase-9抑制剂(Ac-LEHD-FMK)的凋亡率与3.0 HU/ml rVvhA作用组相比都降低,分别为(6.23±3.95)%、(9.60±3.14)%;同时cagpage-3、9活性也下降.结论 rVvhA具有诱导J774A.1凋亡的生物学活性;其机制可能与依赖cagpase的线粒体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80.
背景:钛及钛合金是常用的医用生物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其缺乏骨诱导的能力,其与骨组织之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接触。 目的:概述钛及其合金表面生物活性改性的方法及对于改性后效果评价的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数据库中关于钛及钛合金表面生物活性改性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titanium,titanium alloy,coating,bioactivity,bone”,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中文检索词为“钛,钛合金,涂层,活性改性,骨组织”,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 结果与结论:在表面生物活性改性的方法中,主要有等离子体喷涂法、微弧氧化法、溶胶-凝胶法及生物仿生法等。钛及钛合金表面的活性涂层已经从单一涂层发展到复合涂层、梯度涂层、纳米梯度涂层,同时多种改性技术的联合运用,也让钛及其合金表面的涂层性能更加完善。对于改性后的效果研究,主要以模拟体液浸泡、成骨细胞培养,亲骨荧光素染色及放射影像学观察为主。对钛及钛合金进行表面生物活性改性是个复杂的工程,既要考虑改性后涂层骨诱导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兼顾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问题。只有对涂层组层进一步研究并利用多种技术对钛及钛合金表面进行处理,才能使其表面的涂层活性更高,并且结合牢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