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在对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治疗后患者的随访中,观察到突出的颈椎间盘多数体积自发缩小,这种普遍出现的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引起了关注.目的:采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软件三维体积法测量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和保守治疗后患者的颈椎间盘突出体积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发生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FOXD3-AS1靶向miR-128-3p/PDK1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调控作用。方法转染组-1,转染组-2,转染组-3分别转染pcDNA-FOXD3-AS1、pcDNA-FOXD3-AS1与miR-128-3p mimics的阴性对照(mimic NC)、pcDNA-FOXD3-AS1与miR-128-3p mimics,以未进行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黑色素瘤细胞和正常人表皮黑色素细胞FOXD3-AS1和miR-128-3p的表达差异;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FOXD3-AS1与miR-128-3p的相互作用;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侵袭;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转染组-1,转染组-2,转染组-3细胞24 h的增殖率分别为(100.00±0.00)%,(168.03±15.71)%,(163.58±6.24)%,(124.62±8.93)%;侵袭的细胞数分别为(21.33±2.08),(38.33±4.89),(40.00±2.65),(25.33±2.52)个;PDK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6±0.02,1.19±0.08,1.24±0.11,0.48±0.03。转染组-1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组-3与转染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XD3-AS1通过靶向miR-128-3p/PDK1轴,促进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扩大成形术(cervical microendoscopic laminoplasty,CME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长期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采用CME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56.0±10.5岁(38~72岁),病程15.0±6.3个月。其中三节段者3例,四节段者6例,五节段者10例,共166个椎板行双侧开槽微型钛板固定。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手术节段椎管/椎体矢状径比值、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曲度(C2~C7 Cobb角)。结果:19例手术时间为49~133min(114.0±19.9min),术中出血量100~375ml(219.0±70.5ml)。1例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术后出现低颅压头痛,给予补液及止痛治疗5d后头痛逐渐缓解。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5~8年,平均7.00±0.76年。术后1周、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70.0±6.9)%。术后1周、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椎管/椎体矢状径比值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大(P0.05),颈椎活动度、C2~C7 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行双侧开槽微型钛板固定的166个椎板中,术后3个月发生骨性愈合有112个,愈合率为67.5%;术后1年发生骨性愈合有122个,愈合率为73.5%;末次随访时发生骨性愈合有128个,愈合率为77.1%。末次随访时微型钛板及螺钉位置良好,无钛板、螺钉断裂及螺钉松动。结论:CME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背景:现有用于椎弓根置入的脊柱手术机器人都要依赖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姿态控制,这样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的不足在它们身上都会有体现。包含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的手术机器人,不仅构成复杂,椎弓根置入的精度也难以进一步提高。目的:探索空间"十"字配准导航方法,控制自主研制的脊柱手术机器人进行更为精准、高效和安全的椎弓根置入。方法:将依据CT测量值设置的机器手的2枚导针置于两椎弓根中心轴线置入点上并通过X射线正侧位透视确定。令X射线设备的中心投照线先后与2枚导针的中心轴线重合,再从椎弓根轴位进行投照,使体外与体内"十"字配准,定位椎弓根峡部中心点(以下简称中心点)。依据"两点定一线"的原理,使导针通过两椎弓中心轴线置入点和椎弓根峡部中心点,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即可沿椎弓根中心轴线准确置入。依据规划置入点和置入线相应偏离两椎弓中心轴线置入点的距离和椎弓根中心轴线的角度,完成上述两点的确定或定位后,重新设置两导针中心轴线针尖水平之间的距离及夹角,同样"十"字配准后即可按规划路径准确置入。结果与结论:"十字配准、两点一线"的导航原理可引导脊柱手术机器人沿椎弓根中心轴线或规划路径准确置入,从而为脊柱手术机器人确定了新的、更为准确高效的导航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micro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与特定靶基因mRNA的3’-UTR区不完全结合,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多项研究表明,microRNA-21(miR-21)在肝纤维化患者及小鼠模型中表达均明显上调,敲除或抑制miR-21表达可显著减轻肝纤维化(表1)~([1-5])。然而,Caviglia等~([6])近期研究发现,miR-21在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及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有限。对于miR-21  相似文献   
16.
背景:对于跟腱断裂,临床传统修复方法是应用踝周自体肌腱移位修复,自体肌腱取材有限,供区损伤,以牺牲正常的动力和稳定结构为代价;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不破坏宿主正常结构,保持其原有生物结构特性等优点。目的:评价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6月收治30例急性、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4例陈旧损伤有2-5 cm不等缺损,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缺损,移植后短腿石膏固定患肢,4周后拆除石膏行功能锻炼。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治疗结果。结果与结论:住院时间平均12.5 d。移植后25例获得随访,随访1-3年,未见再断裂病例。按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25例中优2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2%。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3例跟腱与邻近组织粘连,影响踝关节背伸,足部蹬力无明显下降。2例考虑排异反应,经对症处理痊愈。1例出现少许皮缘坏死、切口感染,扩创换药,行邻近转移皮瓣覆盖后痊愈。所有患者出院时切口均愈合。结果显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断裂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选择。但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背景:单开门和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是目前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但它们均存在棘突韧带复合体等结构破坏大甚至完全切除、可能影响疗效的问题。目的:观察微创颈椎管成形后椎管容积的扩大情况,分析减压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①12个C5椎骨干燥标本模拟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移1,2,3mm组双侧椎板“长条状”开槽、棘突及椎板均匀后移1,2,3mm,以退让前为对照组。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并利用CT工作站的测量工具分别测量各组骨性椎管容积。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微创颈椎管成形治疗。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法,自身对照评价治疗前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对照组骨性椎管容积平均为(1592±331)mm2,后移1,2,3mm组的骨性椎管容积分别平均为(1727±357)mm3、(1861±386)mm3、(2001±416)mm2;后移1,2,3mm组的椎管容积改善率分别为(8.53±1.05)%、(16.93±1.78)%、(25.75±2.97)%,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36例患者治疗前JOA评分为7.97±1.73,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3.14±1.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58.55±13.71)%,疗效评估优良率为83.3%(优9例,良21例,一般6例)。结果提示,标本模拟可较好反映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的椎管容积变化,为其临床实现有效减压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严旭  马慎谨  李博  江峰  陈政  段俊  邵擎东 《中国医药》2009,4(11):888-889
目的探讨慢性膝关节压痛部位与针对性治疗关系及效果。方法对我院骨科镇痛门诊436例慢性膝关节痛患者(共490侧患肢)进行膝关节压痛部位统计,并针对不同压痛部及其提示不同致病机理进行针对性治疗,观察疗效。结果490侧患肢按8种压痛部位分布共593个压痛部位,以髌骨下,胫内侧关节间隙及副韧带附着点所占比例最高,分别约占疼痛肢体的32.2%(158侧)、22.4%(110侧)、31.6%(155侧)。单纯药物治疗208侧,采用封闭治疗259侧,手术23侧。手术病例中髌下脂肪垫松解手术5侧,关节镜手术18侧。490侧患肢治疗前疼痛分级Ⅰ级178侧,Ⅱ级280侧,Ⅲ级32侧;治疗后0级203侧,Ⅰ级232侧,Ⅱ级52侧,Ⅲ级3侧。功能治疗前0级37侧,Ⅰ级195侧,Ⅱ级247侧,Ⅲ级11侧,治疗后0级198侧,Ⅰ级228侧,Ⅱ级57侧,Ⅲ级7侧。治疗后总体疼痛缓解203侧,改善281侧,有效率98.8%,453侧功能障碍患肢治疗后改善387侧,总体有效率85.4%,治疗后疼痛及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慢性膝关节疼痛不同的压痛部位常提示不同的致痛因素,对不同压痛部位进行病因分析并针对性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现有用于椎弓根置入的脊柱手术机器人都要依赖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姿态控制,这样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的不足在它们身上都会有体现。包含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的手术机器人,不仅构成复杂,椎弓根置入的精度也难以进一步提高。 目的:探索空间“十”字配准导航方法,控制自主研制的脊柱手术机器人进行更为精准、高效和安全的椎弓根置入。 方法:将依据CT测量值设置的机器手的2枚导针置于两椎弓根中心轴线置入点上并通过X射线正侧位透视确定。令X射线设备的中心投照线先后与2枚导针的中心轴线重合,再从椎弓根轴位进行投照,使体外与体内“十”字配准,定位椎弓根峡部中心点(以下简称中心点)。依据“两点定一线”的原理,使导针通过两椎弓中心轴线置入点和椎弓根峡部中心点,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即可沿椎弓根中心轴线准确置入。依据规划置入点和置入线相应偏离两椎弓中心轴线置入点的距离和椎弓根中心轴线的角度,完成上述两点的确定或定位后,重新设置两导针中心轴线针尖水平之间的距离及夹角,同样“十”字配准后即可按规划路径准确置入。 结果与结论:“十字配准、两点一线”的导航原理可引导脊柱手术机器人沿椎弓根中心轴线或规划路径准确置入,从而为脊柱手术机器人确定了新的、更为准确高效的导航方法。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 ,一般认为与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微循环障碍和血液粘度增高有关。患者有血小板功能亢进及激活[1,2 ] ,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对于治疗本病有效[3 ,4] 。我们从 1999年 12月~2 0 0 0年 12月 ,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