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18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多灶性脉络膜炎(MC)的临床特征,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或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确诊为MC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28只眼眼底均表现为散在的黄白色或者灰黄色圆形或椭圆型病灶(双眼10例,单眼8例);活动性病灶9只眼,非活动性病灶19只眼;7例患者7只眼伴有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FFA显示病灶区早期呈弱荧光,后期荧光渗漏或荧光染色及透见荧光。 结论 MC由于少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FFA有助于确诊,并可指导治疗及判断视力预后。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5, 21: 367-370)  相似文献   
82.
图形视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Evoked Potential,PVEP)是眼接受图形刺激时,大脑皮质枕区所产生的一系列电位变化,在视路病变的诊断、病情估计及预后推测中有比较肯定的价值。我们曾报道视神经炎及视交叉损害的图形视诱发电位改变,现以三种空间频率的黑白方格作为视刺激,对28例视交叉后病变患者的56眼记录PVEP,分析视交叉后损害在不同空间频率时PVEP 表现。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可见光诱导的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中,RPE细胞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I(FGFRl)、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及caspase-3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可见光诱导培养的人RPE细胞凋亡的模型,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RT—PCR)、酶联免疫测定等方法,对培养的人RPE细胞内bFGF和其受体FGFR1的mRNA表达变化、Bcl-2表达改变以及caspase-3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1)光照后6及12h,培养的人RPE细胞胞质内Bcl-2蛋白的表达有-定的下降趋势,但与无光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光照后24h,Bcl-2蛋白表达下降明显fP〈0.01)。bcl-2mRNA的表达与上述蛋白表达变化相似,但早在光照12h后已能检测到其表达下降;(2)光照后6hbFGF及FGFRl的表达尚无明显改变(P〉0.05),随着时间延长,其表达增加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3)光照后caspase-3活性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与未光照时比较,光照结束后6、12及2gh活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12和24h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可见光照诱导培养的人RPE细胞凋亡时,RPE细胞内bcl-2表达下降.内源性bFGF及FGFRI上调,caspase-3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84.
正确认识和运用眼底病的基本检查诊断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新的眼底病检查技术日益普及,使眼底病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眼底病诊疗设备资源分布不均,操作应用技术水平较低,眼底病专业医师诊断治疗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各种眼底病检查设备效益的发挥和眼底病诊断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眼底血管造影等眼底病基本检查诊断技术,全面提高眼科医师的眼底病认知水平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
杨桦  罗成仁  严密  张晰 《眼科》2000,9(1):58-60
缓慢型视网膜变性基因编码光感受器外节盘膜边缘蛋白,具有维持和稳定外节盘膜结构的功能。缓慢型视网膜变性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白点状视网膜炎、黄斑营养不良、蝶形视网膜色素上皮营养不良、视网膜色为性伴有靶心样黄斑变性、迟发型黄中心凹营养不良伴有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多种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表型。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犬心肌梗死模型后,犬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3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及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杂种犬13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6只。①两组犬均进行心肌梗死模型制备,取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和DAPI标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犬心外膜下共注射2×106个DAPI标记后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IMDM完全培养基。常规关闭胸腔,继续饲养4周。②于细胞移植术前、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术后4周行血流动力学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压力、左心室收缩末压力、左心室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及左心室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术后4周后处死动物取心脏标本观察移植细胞存活及分化情况。结果:对照组1只犬于移植术后第2天死亡,进入结果分析共12只犬,对照组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各6只。①移植术后4周移植细胞存活及分化的观察结果: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心肌组织冰冻切片中可见发出DAPI蓝色荧光染色的细胞核,同一视野下还可看到发绿色荧光的细胞浆。②移植术后4周两组犬心功能的比较: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左心室舒张末压力、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减少(P<0.05~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压力、左心室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增加(P<0.05~0.01)。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在心肌细胞内存活,并可分化为心肌细胞,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犬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新生血管抑制因子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在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内皮抑素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用正常同龄小鼠的视网膜作为对照,F ITC-dex tran视网膜造影整装铺片了解视网膜新生血管改变,计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反映视网膜血管增生情况,行内皮抑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 lar endothe lia l grow thfactor,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内皮抑素和VEGF在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和正常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F ITC-dex tran血管造影视网膜铺片发现高氧组12 d小鼠视网膜血管普遍变细、小血管闭塞,在后极部形成大片无灌注区,17 d小鼠视网膜迂曲、扩张,部分闭塞小血管开放,高氧组小鼠视网膜切片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平均数(22.13±5.44)个与正常对照组(1.11±1.43)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S和VEGF在正常小鼠的内核层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中的细胞浆表达,高氧组视网膜组中二者的表达均有升高,VEGF升高较ES显著。结论内源性内皮抑素在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表达虽有增高,但不足以抑制VEGF刺激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这可能为病理性视网膜新生血管产生的作用机理,增加内源性内皮抑素的表达有可能成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一种潜在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8.
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lar degeneration,AMD)是目前使老年人视力缺损和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因欠明,治疗效果不理想,预防亦不满意.AMD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与其疾病的预防、治疗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抗氧化剂在降低AMD的危险性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当前很多研究表明,叶黄素和玉米黄素作为抗氧化剂在降低AMD发生的危险性和延缓AMD疾病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将叶黄素及玉米黄素与AMD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9.
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的病理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绿色荧光灯持续照射后大鼠视网膜损伤的病理形态变化特征。方法 采用 (190 0± 10 6 .9)lux绿色荧光灯对SD大鼠进行持续 2 4h照射。分别于光照前 ,光照后 6h、6d及 14d进行视网膜光镜和电镜形态学观察、外核层厚度检测。结果 光照前视网膜形态正常 ,结构层次清楚 ,内外节排列整齐规则。光照后 6h视网膜外核层变薄 ,其厚度减少 2 3 .91% ,内外节排列紊乱 ;光感受器细胞核肿胀 ,内节线粒体肿胀 ,外节水肿 ,RPE顶端微绒毛消失 ,溶酶体增多。光照后 6d外核层更薄 ,其厚度减少 46 .6 % ,损伤加重。 14d外核层较 6d增厚 ,其厚度减少 42 .4%。光感受器细胞及内节已基本正常 ,外节再生但盘膜排列稀疏 ,RPE顶端出现微绒毛。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 ,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的病理特征是退行性变性过程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视神经乳头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视神经乳头静脉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视力在0.5以上者23例,占69.70%;眼底视盘边界不清、充血水肿,视网膜静脉怒张迂曲而动脉无明显改变.FFA检查显示视网膜中央静脉迂曲扩张,充盈迟缓,视盘毛细血管扩张,微动脉瘤,视盘毛细血管及视网膜静脉管壁渗漏荧光素,后期视盘及视网膜呈强荧光.结论 视神经乳头静脉炎发病率较低,不易与其他类似疾病相鉴别,FFA对于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