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8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为股深动脉穿支供血的横半月形股薄肌肌皮瓣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探讨将其做成穿支皮瓣的可能性及大隐静脉属支在该皮瓣的分布规律。方法在4例8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对股薄肌上股深动脉穿支的出现率及其在股薄肌内的走行、血管外径、血管蒂长度以及伴随静脉和神经情况等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股深动脉股薄肌支在股薄肌肌皮瓣中的出现率为100%,其中75%来自于股深动脉,25%来自于旋股内侧动脉。穿支入肌点距股薄肌起点为(13.21±1.03)cm,入肌处动脉外径(1.35±0.30)mm,沿途发出2~3只皮支,血管蒂动脉起点外径(2.77±0.54)mm,蒂长为(74.14±9.42)mm。伴随静脉终点外径(2.83±0.63)mm,大隐静脉属支在皮瓣范围内出现率87.5%,除1例无大隐静脉属支分布外,其余7例标本均有1支属支,外径为(2.60±0.64)mm。闭孔神经外径(1.85±0.53)mm。结论①股深动脉穿支在股薄肌中上1/3处出现率高,分布具有规律性,可以作为乳房再造的可靠供区;②皮瓣范围内存在较为恒定的大隐静脉的属支,可以作为皮瓣的第二套静脉系统予以保留以获得更好的静脉回流;③存在将横半月形股薄肌肌皮瓣做成穿支皮瓣的可能,在适合的病例中可以考虑减少肌肉的携带量以减少供区损伤;④股深动脉穿支供血的横半月形股薄肌肌皮瓣经标本手术模拟,证明切实可行;⑤供区关闭后切口瘢痕隐蔽,患者更易于接受;⑥根据胸部乳腺切除后缺损大小设计皮瓣,皮瓣宽度以供区能直接拉拢关闭为准,不仅可用于整个乳房的再造,而且适合于保乳术后乳房局部缺损的修复,对于双侧缺损的患者可以提供双侧皮瓣作为供区。  相似文献   
22.
颊肌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颊肌的血液供应,为新型颊肌粘膜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具新鲜尸体标本20侧面区进行解剖,从颈总动脉远心端注入红色乳胶,在2具尸体标本面静脉内注入兰色乳胶。显露颊肌及其血管和神经。结果:面动脉分别发出后颊支、下颊支和前颊支进入颊肌,后颊与颊动脉相互吻合。上齿槽后动脉和眶下动脉发出上颊支分别进入颊肌上界的后部与前部。这些分支相互吻合。颊肌静脉在颊肌后部形成颊静脉丛,分2~4支注入面静脉,或经颊静脉注入翼丛或上颌静脉。结论:面动脉为颊肌的主要供血动脉。以进入颊肌任何一方血管为蒂的颊肌粘膜瓣均可存活。本文设计了2种新的岛状颊肌粘膜瓣。  相似文献   
23.
臀上、臀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为了克服传统臀大肌肌皮瓣切取肌肉所带来的缺点,继承其血运好、组织量大的优点,寻找改进手术操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5具10侧成人尸体,对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及其相应区域皮肤的穿支血管分布情况,包括主干血管、穿支血管的走行层次、数量、管径及分布、穿出位置及体表投影、相应区域神经分布情况进行大体解剖学研究。另对6例12侧成年女性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分布区,应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进行穿支定位。结果 臀上动脉、臀下动脉起于髂内动脉,臀上动脉穿支分布区域集中在坐骨旁及臀大肌中部,数量约为10~15支,穿支血管的长度3~8cm,其外径约为1~1.5mm。这些穿支血管穿过臀大肌及筋膜直接供应相应区皮肤。来自腰神经背支的臀上皮神经越过髂棘在髂后上嵴外侧穿出深筋膜,向臀部走行,与血管穿支密切相邻.支配臀部皮肤感觉。在皮瓣上缘切口处注意分离直径合适的神经,与皮瓣一同切取,可与受区相应神经(如为乳房再造可与第4肋问神经)相吻合。在成人6例12侧女性患者,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进行定位,每侧可明确定位3~5支,均集中于由髂后上嵴、股骨大转子及坐骨结节所形成的三角区内,此为穿支血管的体表投影区域。结论 臀上动脉穿支血管分布区域恒定,管径粗细合适,切取该区域皮瓣,完全可以不携带肌肉,既包含了肌皮瓣血运好、组织量大的优点,又克服了切取肌肉所带来的缺点,临床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穿支血管定位,简单可靠。切取皮瓣可同时携带臀上神经,为与受区神经吻合成为可能。由于臀下动脉穿支分布区为臀部负重部位,且臀下动脉主干与坐骨神经毗邻,因此,建议临床上尽量不采用臀下动脉穿支皮瓣。臀上动脉穿支皮瓣预期可行带蒂移植用于修复骶尾部褥疮等创面,也可成为乳房再造又一供区。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检验乳下皱襞韧带存在的真实性。方法 对9 例18 侧经防腐处理的女性乳房进行了解剖及切面筋膜染色后的观察。结果 否定了先前由 Bayati 和 Straalen 等提出的有独立的乳下皱襞韧带的存在。结论 证明乳下皱襞的存在是基于乳房下部增厚并密集的 Cooper 韧带所致。  相似文献   
25.
脊神经前根传入纤维在脊髓和延髓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切断10只狗的脊神经前根(作对照的有:行后根切断术的;交感干切除的;及只作椎板切开暴露脊髓和脊神经根而不切断的),用Nauta氏法和山鸟氏法追踪了在中枢变性纤维及终末前变性纤维的分布,得到了如下的结果: 1.切断前根后,在脊髓和延髓中规律地出现变性纤维,这证明有从前根进入中枢的传入纤维。2.变性纤维在脊髓后索上行,亦有在灰质中上行者。至手术节段以上的胸、颈段后柱灰质中均有上行终支或侧支的终末前及终末变性纤维。3.在廷髓薄束核非簇团细胞周围及薄束核之网状区,也发现终末前及终末变性纤维。4.前根传入变性纤维多数位于手术侧,脊髓节段越高,变性纤维越少。5.前根传入纤维的分布与后根传人者有很大区别:(1)前根传入纤维从本节段灰质起,即有靠灰质内侧分布的“向内趋势”,以及它们插入薄束中间而上行。后根切断对照组中的后根传入纤维在后柱灰质呈“均匀趋势”分布,进入薄束“外加”方式;(2)前根传入纤维向对侧的投射,显然多于后根传入纤维;(3)前根传入纤维在脊髓内有远节段(超过4个节段以上)投射也是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26.
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为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侧成人下肢标本铅丹乳胶液动脉灌注,运用各种方法观察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分析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形成感觉皮瓣的可行性。结果:股外侧皮神经,股中间皮神经,股内侧皮神经解剖恒定,有内外两套血管系统,与皮下诸层次血管网互相沟通,构成股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基础。结论: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可设计不同形式的岛状皮瓣对会阴部组织器官缺损进行感觉性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27.
目的明确面神经额支在颧弓及颞部的软组织走行层次和分布。方法对9具尸头(18侧)颜面行大体解剖观察。结果面神经额支的分支数目为3~7支,平均5支,无恒定的行径及体表投影。将颧弓均分成三段,统计跨过各段表面的额支分支数,发现额支并非仅限于颧弓的中后段,而是近全颧弓均有额支分支跨过,其分布密度以中1/3段最高,占总数的4444%(40/90);前1/3段次之,占3889%(35/90);后1/3段又次之,占1667%(15/90)。额支分布于颧弓和颞部的浅筋膜层(即SMAS)的深面,其前段表面分支支配下外侧的眼轮匝肌,中段表面分支支配外侧的眼轮匝肌及少部分额肌,后段表面分支支配额肌和耳前肌。结论行骨膜下剥离面部上提术时,为减少面神经额支的损伤,应注意辨认颞部和颧弓部位的软组织层次,并非靠限制颧弓部位的解剖范围。  相似文献   
28.
1.目的:阐明颊肌的血液供应,设计新型的岛状颊肌粘膜瓣,扩大岛状颊肌粘膜瓣的应用范围,探索瓣内肌肉的神经再支配,以进行有关器官的功能性再造的研究。 2.方法:对10具(男6,女4)成年新鲜尸体标本的20侧面区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仪对12例成年受试者的面动脉进行血流动力学研究。进行了岛状颊肌粘膜瓣的临床应用研究,其中,对两例患者进行了肌电图检查。 3.结果:面动脉分别发出后颊支、下颊支和前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采用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SIEA)蒂游离腹壁皮瓣乳房再造术方法 、特点及适应证.方法 术前采用多层螺旋CT(multiple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三维血管造影及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SIEA的直径、走行及分布,于脐与阴阜上缘之间设计皮瓣,采用单蒂或双蒂SIEA,与胸廓内动,静脉吻合,腹部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4例乳房再造病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和腹部供区无脂肪液化、坏死、切口裂开、腹壁薄弱及腹壁疝等并发症的出现,再造乳房外形效果满意.结论 SIEA蒂游离腹壁皮瓣与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横行腹支肌肌(TRAM)皮瓣乳房再造术提供同样的腹部皮肤和组织量,但却减轻了对腹部功能和形态的损害,在做好充分的术前血管评估、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的前提下,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乳房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介绍有关面动静脉岛状颊肌粘膜瓣的解剖知识及其临床应用实践。方法 通过尸体解剖和临床应用研究 ,观察颊肌的血供、面动静脉间距和面静脉的回流途径 ,并将这些新的解剖知识应用于面动静脉岛状颊肌粘膜瓣的设计和手术操作过程。结果 面动脉发出前颊支、下颊支和后颊支供应颊肌的血液 ,在口角周围和鼻翼基底下方面静脉和面动脉相互远离 ,面静脉位于颊肌的后端 ,有的面静脉通过面总静脉注入颈内静脉 ,有的直接注入颈外静脉。共治疗 10例 ,术后 ,面动静脉岛状颊肌粘膜完全成活 ,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这些有关面动静脉岛状颊肌粘膜瓣的解剖学知识对该瓣的设计和手术操作是非常重要的。面动静脉岛状颊肌粘膜瓣血运丰富 ,易成活 ,血管蒂长 ,转移灵活 ,质地好 ,不臃肿 ,供受区近 ,转移方便 ,供区隐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