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9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171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248篇
口腔科学   79篇
临床医学   680篇
内科学   354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96篇
特种医学   2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529篇
综合类   1297篇
预防医学   581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524篇
  6篇
中国医学   472篇
肿瘤学   12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穴位按摩对化脓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9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手术方式、围术期处理、术后治疗等均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当日给予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疗程5 d。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愈显率分别为93.4%,44.5%,治疗组术后胃肠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腹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穴位按摩对化脓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且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大理州儿童首针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接种情况,分析未接种原因,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大理州1 460名8月龄~6岁儿童的首针MCV接种情况。结果大理州MCV首针接种率为98.49%,不同县介于95.57%~100.00%之间,不同年龄组介于99.40%~99.77%之间。及时接种率为62.67%,不同县介于50.85%~73.57%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1,P0.01),不同年龄组介于59.35%~68.06%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P0.01)。首针未接种原因以"孩子患病未去接种"为主,占40.91%。结论大理州MCV首针接种率较高,但及时接种率较低,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MCV首针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预防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1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术后替罗非班维持应用24~36 h;对照组:67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低分子肝素抗凝5000 U,皮下注射3 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支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植入支架的数量、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支架所释放压力和术后最小管腔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43)vs.11.94%(7/67),χ2=3.9080,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3%%(9/43)vs.17.91%(12/67),χ2=0.0209,P>0.05]。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大大降低了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5.
996.
欧阳植松  李棋  李箭 《中国骨伤》2013,26(9):720-723
目的:探讨经膝后正中小切口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18~62岁,平均36.8岁;病程1~52周。术中采用膝关节后正中小切口,注意保护血管神经。术后通过物理检查、Lysholm及IKDC评分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中无断钉,术后无感染、窦道形成、骨折块移位等并发症发生,仅1例切口愈合延迟。随访6~42个月,平均30个月,终末随访时患者均获骨性愈合。2例因未及时复诊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50例术膝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征为阴性或Ⅰ度阳性。术后Lysholm评分高于术前,术后优42例,良5例,中3例。术后IKDC评分高于术前,术后IKDC评分A级41例,B级9例。结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患者免除二次手术,而采取后正中后小切口创伤小,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血管神经损伤。用可吸收拉力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利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比椎体强化术及经椎弓根穿刺活检两种技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从而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时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纳入术前凝血功能无障碍的患者共58例,其中行椎体强化术45例(A组)、经椎弓根穿刺活检13例(B组),所有患者均在穿刺后测定凝血功能及纤溶组合,其中两组在注入骨水泥前后的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各项凝血相关指标,以分析手术操作及骨水泥注入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动态影响规律。结果 A组在注入骨水泥后D-Dimer均值高于参考值,并且逐渐升高,除在注入骨水泥1h后和3h后测量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以外(P>0.05),其余各时间点相互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B组术后D-Dimer均值无显著升高(P>0.05)。所有患者术后其余指标均未超出参考范围。结论 经椎弓根穿刺活检术对患者凝血功能未见显著影响,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行经皮椎体强化术注入骨水泥时会出现D-Dimer值升高,骨水泥可能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对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提出式荷包包埋法、腹腔镜下丝线打结法和可吸收夹夹闭法处理阑尾根部的效果。方法:选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00例,随机分为提出式荷包包埋法组(提出式组)60例、腹腔镜下丝线打结法组(打结组)70例和可吸收夹夹闭法组(可吸收夹组)70例。观察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提出式组住院费用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打结组和可吸收夹组(P〈0.05,P〈0.01),打结组又显著低于可吸收夹组(P〈0.05)。提出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打结组和可吸收夹组(P〈0.05),打结组和可吸收夹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种方法处理阑尾根部均安全可靠,可根据患者腹壁厚度、炎症粘连程度、阑尾位置、阑尾根部水肿,以及患者经济状况、术者腹腔镜下操作熟练程度来决定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切除小儿Ⅲ型骶尾部畸胎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15例小儿Ⅲ型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资料。先经腹腔镜结扎肿瘤供应血管并游离瘤体的腹腔部分,后经骶尾部完整切除肿瘤。结果 12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术后均顺利恢复,经半年以上的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儿骶尾部畸胎瘤切除术是有效、安全可行且损伤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深圳市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意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深圳市流动人口已达到500多万人,占深圳市总人口的80%以上。流动人口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一般以自费方式为主。建立适合于流动人口社会经济学特点和卫生服务需求的筹资机制,可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本研究通过对深圳市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建立合理的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