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9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提高输尿管癌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40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对诊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肉眼血尿、腰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CT、IVP、B超检查的阳性率分别是86.7%、50%、12.5%、12.5%。40例患者中行患肾 全段输尿管?膀肮部分切除术31例,输尿管下段切除术 膀胱吻合术3例,输尿管肿瘤切除 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单纯输尿管肿瘤切除术2例。残余段输尿管 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结论 B超发现肾积水可作为初步筛选检查,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CT是术前诊断输尿管癌的重要手段。患肾 全段输尿管 膀胱部分切除术仍是治疗输尿管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在不同类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变化以及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探讨恶性肿瘤免疫逃避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3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标本按WHO标准进行病理分级,按1987年国际抗癌协会(UICC)标准进行临床分型(浅表和浸润),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标本中Dc。【结果】133例标本中肿瘤Dc数目明显少于瘤旁组织(G1 16.85±1.1,G2 9.45±2.17,G3 2.99±1.19 vs G1 21.8±4.78,G2 21.71±4.72,G320.00±5.49,P〈0.01)并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减少,相同病理分级浅表性膀胱癌实质内Dc数目(G2 10.79±1.69;G3 4.79±0.67)明显多于浸润性膀胱癌实质内Dc数目(G27.52±1.0;G3 2.46±0.66),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旁组织Dc数目在不同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型的标本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仅在机体有炎症或肿瘤时作为抗原递呈者出现;肿瘤内Dc数目的减少是恶性肿瘤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和排斥的一个可能机制;浸润性膀胱癌容易转移可能与瘤内Dc数目及活性过度下调和Dc过早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3.
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总结228例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并发症的种类与例数,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不同手术时期和手术方法所出现并发症的特点。结果228例手术共出现并发症23例,占10.1%,包括腹膜损伤12例、胸膜损伤2例、肾上腺中央静脉损伤3例、严重高碳酸血症2例、伤口感染3例、腹膜后血肿1例。其中2例属较严重的并发症(均为严重高碳酸血症,2/228,占0.9%),因上述并发症而中转开放手术或暂停手术的3例。初学者或开展新术式时发生的并发症17例,占77.3%(其中腹膜损伤9例、肾上腺中央静脉损伤2例、胸膜损伤2例、腹膜后血肿1例、伤口感染3例)。所有病人术后完全康复出院。术中出现并发症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7.5d,比无并发症病人稍长(6.0d),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存在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需通过提高技术、熟悉解剖关系和总结经验来避免。  相似文献   
44.
B超引导经皮内窥镜治疗肾结石(附4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结石的微创腔内治疗方法.[方法]41例肾结石患者进行46例次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建立工作通道,引入输尿管镜或肾镜弹道碎石取石术.[结果]41例1期建立工作通道同期碎石,术后无残余结石21例,残余结石直径小于0.5cm12例,残余结石直径大于0.5cm8例,41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B超引导经皮内窥镜技术是治疗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尸体供肾体外循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6.
对100例肾或输尿管结石患者在体外震波碎石后采用双盲交叉试验和随机化方法,观察应用泌尿灵的疗效,结果发现,患者的不适症状明显减少,排石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联合α1 受体阻断剂对前列腺增生症 (BPH)基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NO供体亚硝基铁氢化钠 (SNP)和α1 受体阻断剂盐酸特拉唑嗪二水合物(Terazosin)分别或联合作用原代培养BPH基质细胞 ,以TUNEL和MTT方法测定凋亡指数和抗增殖指数。结果 SNP对基质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呈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 ,Terazosin对基质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 ,且SNP与Terazosin联合作用抗增殖指数无增加。Terazosin可诱导基质细胞凋亡 ,而SNP无诱导凋亡作用 ,SNP联合Terazosin也可显著诱导凋亡且多于Terazosin单独作用组。结论 Terazosin能诱导BPH基质细胞凋亡 ,SNP对BPH基质细胞有抗增殖作用 ,Terazosin联合SNP诱导BPH基质细胞凋亡呈现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构建LNCaP细胞PSMA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对LNCaP细胞中PSMA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方法:针对PSMA mRNA序列设计合成3对编码shRNA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形成双链,连接入含有BamH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pSilencer 2.1-U6-neo真核表达载体,双酶切及测序鉴定。使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重组质粒导入LNCaP细胞,G418筛选后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对PSMA基因干扰作用,并观察对LNCaP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shRNA真核表达载体p-shRNA1,2,3转染LNCaP后,对细胞PSMA mRNA表达抑制率分别为33.15%、9.26%、41.97%,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对PSMA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26.26%、6.47%、40.69%。选择抑制效率较高的p-shRNA3进行体外生长及侵袭力实验,发现干扰后对LNCaP细胞侵袭力增强, 但是对细胞生长影响不大。结论:成功构建了人PSMA基因的RNAi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LNCaP细胞中有效地发挥了对PSMA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初步发现PSMA在前列腺癌的侵袭中起负向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PSMA的生物学功能,探索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9.
PSMA基因疫苗抑瘤效应及免疫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表达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基因疫苗在荷瘤小鼠模型中抑瘤效应并探讨其免疫机制,为前列腺癌的预防和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将PSMA基因疫苗肌注入BALB/c小鼠体内,检测其血清中PSMA抗体水平并观察脾T细胞的增殖效应和杀细胞毒效应,以sp2/0-PSMA细胞攻击免疫后小鼠,观察小鼠的成瘤率、肿瘤大小、平均瘤重及生存率,评价PSMA基因疫苗的抑瘤效应。结果: PSMA基因疫苗可诱导实验组小鼠产生PSMA抗体,脾T细胞的增殖效应和杀细胞毒效应,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抗体水平、脾细胞的增殖和杀细胞毒效应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小鼠成瘤率低,无瘤生存期延长,肿瘤生长缓慢。结论: PSMA基因疫苗能诱导实验组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且有明显的抑瘤效应。  相似文献   
50.
目的建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膜外区多肽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分泌的PSMA单克隆抗体进行初步鉴定,为PSMA的功能研究和人源化抗体的制备奠定基础,以求进一步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使用人工合成多肽免疫BABL/c小鼠,采用PEG融合技术建立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斑点金标法确定单克隆抗体的交叉反应性、亲和力及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和亚类。结果获得两株可稳定分泌PSM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4F4为IsG1类,1F1为IgC3类。两株单抗均能识别LNCap细胞表达的PSMA蛋白,与不表达PSMA的PC-3、SP2/0等细胞无交叉反应。杂交瘤细胞株1F1培养上清效价为1:40。腹水效价为1:6400;而杂交瘤细胞株4F4培养上清效价为1:80。腹水效价为1:8000。结论成功地制备出两株抗PSMA单克隆抗体,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为进一步建立免疫分析方法。进行PSMA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