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85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02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80篇
内科学   15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99篇
综合类   809篇
预防医学   221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49篇
  6篇
中国医学   173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及其合并症对肝移植的影响及其治疗原则。方法对近年来有关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及其合并症对肝移植的影响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肝硬变门静脉高压时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门静脉血栓、门体分流、侧支循环等对肝移植手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复杂性,术前和术中正确处理这些合并症,可有效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结论正确处理终末期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及其合并症,可拓宽肝移植的适应证、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验证D-二聚体质量浓度监测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敏感性,确定行D-二聚体测量的最佳采血时间。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8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术前测定全部患者的D-二聚体质量浓度、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DVT,将D-二聚体质量浓度>(年龄×10)μg/L者分为阳性组,其余为阴性组。术后监测D-二聚体质量浓度并行彩超检查。对两组的BMI指数、年龄、手术出血量、性别,以及术前、术后1 d、3 d、5 d、9 d、14 d的D-二聚体浓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术后1 d、3 d、5 d、9 d、14 d阳性组D-二聚体质量浓度分别为(1 700±124)μg/L、(2 318±246)μg/L、(1 985±435)μg/L、(1 752±221)μg/L、(1 322±158)μg/L,阴性组的D-二聚体质量浓度分别为(343±98)μg/L、(372±79)μg/L、(356±59)μg/L、(345±76)μg/L、(226±102)μg/L,不同时间点阳性组D-二聚体质量浓度均大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彩超检查发现阳性组中2例出现下肢DVT,阴性组浓度始终<500 μg/L,无DVT发生患者。 结论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对DVT的发生具有敏感性,患者术后第3天D-二聚体浓度达到峰值,是预测DVT发生的最佳采血时间。  相似文献   
34.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低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SCII)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制备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分别于再灌注后 8、12、2 4h ,3和 5d取腰骶段的脊髓 ,以假手术组大鼠相同阶段的脊髓为对照 ,采用Westernblotting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伤后脊髓组织中HIF 1α的表达变化。结果 再灌注 8h左右 ,HIF 1α在整个脊髓灰质开始表达上调 ,在 2 4h达峰值 ,在伤后 3d表达回落 ,5d显著减少 ,灰度值在 8、12、2 4h ,3和 5d不同时相 ,分别为 (2 11.3 9± 5 .5 8)、(184.5 3± 6.5 6)、(167.3 9± 5 .76)、(198.44± 3 .98)和 (2 2 8.3 9± 2 .87) ,分别与假手术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HIF 1α在灰质中的表达以中央管周围和前角、后角最为显著。再灌注 2 4h和 3dHIF 1α在脊髓白质出现弱的表达 ,灰度值分别为 (2 3 8.15± 6.87)和(2 3 6.87± 7.41) ,分别与假手术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但在白质后索 ,HIF 1α的表达相对较强。HIF 1α在灰质中主要定位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在白质中主要定位于神经胶质细胞。结论 HIF 1α呈现时序性的表达变化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 ,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适应性调节。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肝硬化环境对肝癌肝内、外转移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BALB/c小鼠,采用CCl4诱导建立肝硬化小鼠模型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在肝硬化组及对照组的肝脏左叶上原位种植小鼠肝癌细胞,术后1、2、3周收取标本.通过大体及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的生长及转移行为.检测了肝脏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发现,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癌更容易出现肝内转移(14/19)与远处转移(4/19),与对照组相比(5/17,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肝硬化组黏附类分子较对照组表达明显上调(P<0.01).钙黏附素表达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肝硬化环境更利于肝癌发生肝内、外转移.这种转移行为可能与肝硬化组织中各种黏附因子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36.
乳糜腹水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殿冰  董家鸿 《消化外科》2004,3(5):371-373
乳糜腹水是由于外伤或淋巴管阻塞而致的内淋巴瘘,使含脂丰富的淋巴液积聚腹腔而形成的乳白色腹水。较罕见,处理不当死亡率高。兹重点对乳糜腹水的病因、诊断和处理原则进行复习,供临床诊治时参考。  相似文献   
37.
胰肾联合移植手术(SPK)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同所有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相似,SPK术后患者面临两大问题:一是随时可能出现的移植物排斥反应,二是感染。由于SPK患者术前已经罹患糖尿病,术后又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因而感染在目前仍是造成移植物丧失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1999年 11月至 2 0 0 3年 6月间的 130例肝脏移植进行前瞻性调查 ,统计其发病率、病死率 ,描述其时间分布、病原学分布 ,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率为 32 .31% ,病死率为 35 .71%。 78.5 7%的肺部感染发生在术后第一周。革兰氏阴性菌是最常见肺部感染病原体且多高度耐药。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包括 :术后使用呼吸机≥ 2d、长时间手术、纤支镜检查或治疗、术前大量腹水、术后气管切开、术后肾功能异常、术后肺水肿、术后长时间留置胃管、术中长时间低血压。结论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多发生在移植术后早期 ,具有高发病率、病死率高的特点。病原体多为具耐药性的革兰氏阴性菌。围手术期多方面因素均可能成为肺部感染的诱因 ,其防治工作必须贯穿整个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含脂肪乳剂的肠外营养 (TPN)对肝移植受体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 0 0 1年 9月~ 2 0 0 4年 6月期间在我所肝移植中心住院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 ,取符合标准的 3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 ,进行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肝移植术后 6h开始给予单糖或脂肪乳剂和单糖联合功能的TPN(分别为Glu对照组和MCT/LCT组 ) ,TPN期为 7d ,期间严格禁食。于TPN后第 1、4、7、10、30、90及 180天收集标本 ,检测血ALT、AST、GGT、TBil及DBil。结果 TPN支持后MCT/LCT和Glu组ALT、AST、GGT、TBil及DBil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 ,与单糖组相比 ,脂肪乳组降低迅速。结论 含脂肪乳的TPN较单糖TPN更有利于促进移植肝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改进方法。方法 选封闭群小型猪为实验动物 ,对既往猪原位肝移植模型进行系列改进 ,观察新建动物植模型的成功率、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在实验动物选择、手术方式及术中监护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的基础上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 2 0次 ,手术时间 (181.0± 2 5 .8)min及无肝期 (2 8.4± 3.2 )min较传统猪原位肝移植术明显缩短。动物术后肝功能恢复顺利 ,1周存活率 90 % ,15例动物长期存活。长期存活动物的血管和胆管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改进后的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 ,标准化程度及手术成功率高 ,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的优点 ,是大动物肝移植系列研究的较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