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丘脑胶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经海  江澄川 《上海医学》1994,17(12):683-685
1983年至1993年,作者等收治经病理证实的丘脑胶质瘤30例,共中活检8例,常规开颅手术切除肿瘤15例,CT定位开颅显微激光切除肿瘤7例。无手术死亡。2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5年),15例生存,平均生存2.8年,10例死亡,平均生存0.9年。作者认为无颅内压增高、占位效应不明显的丘脑胶质瘤首选活检加放疗;颅内压增高严重,占位效应明显者宜开颅切除肿瘤。肿瘤较小者选择立体定向显微激光技术切除可获  相似文献   
22.
背景与目的:颅底沟通肿瘤因其周围结构复杂而常需多学科合作处理。本研究探讨头颈外科与神经外科合作处理颅底沟通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头颈外科和神经外科合作处理50例颅底沟通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前颅底16例,侧颅底11例,中央颅底17例,后颅底(颈静脉孔)6例。结果:肿瘤全切除44例,次全切除6例,其中良性肿瘤4例(垂体腺瘤3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1例),脊索瘤2例。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随访3-34个月,平均18个月。失访6例,肿瘤复发6例,再手术3例,伽玛刀治疗2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为恶性神经鞘瘤手术后5个月死于心肌梗塞。其余病例无症状性复发。结论:头颈外科医生和神经外科密切合作能提高颅底沟通肿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区突变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技术检测78例脑胶质瘤组织中TERT启动子区C228T和C250T位点的突变情况,分析TERT启动子区突变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TERT启动子区突变在脑胶质瘤中的发生率为32.1%,在低级别(Ⅰ~Ⅱ)和高级别(Ⅲ~Ⅳ)胶质瘤中突变分别占28.0%和34.0%。其中少突星形细胞瘤中突变占57.1%,胶质母细胞瘤中突变占44.4%,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突变分别占28.6%和23.1%。TERT启动子区突变与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相关,突变型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野生型(P=0.001)。按低级别和高级别分组独立分析后发现,TERT启动子区突变在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中均与不良预后相关(P值分别为0.019和0.018)。Cox回归分析表明,TERT启动子区突变和术后放化疗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02,HR=3.486,95%CI: 1.591 ~7.637;P=0.004,HR=0.331,95%CI:0.156~0.699)。结论:TERT启动子区突变频繁发生于脑胶质瘤中,突变型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4.
目的改进听神经瘤的手术技巧,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58个听神经瘤均经枕下乙状窦后Keyhole入路,在全程电生理监测下应用4S(4 steps)法切除肿瘤:1S:显露、切开、剥离内耳门周围硬脑膜;2S:磨除内听道后壁,游离其内肿瘤组织,找到面、听神经;3S:囊内彻底切除肿瘤组织,使之囊皮化;4S:免电凝、无张力顺行剥除囊皮,保护面、听神经及其血供,会师内耳门,全切肿瘤。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偏瘫病例。肿瘤全切除57例(98.3%),面神经解剖保留58例(100%),听神经解剖保留35例(60.7%);最后一次随访时面神经功能保留(House BrackmannⅠ~Ⅱ级)48例(82.7%),有效听力保留19例(32.7%);术前有残存听力者,有效听力保留17例(40.4%)。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Keyhole入路、4S法微侵袭技术切除听神经瘤创伤小,肿瘤全切及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率高。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索内镜下经扩大蝶窦人路显露斜坡区的可行性,为切除斜坡区病变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10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上,模拟内镜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显露斜坡,观察有关显微解剖结构;收集40例成人头颅神经导航影像学资料并在神经导航仪中测量相关解剖距离.结果 扩大经蝶窦内镜入路在硬膜外可显露从鞍后到斜坡、枕骨大孔前缘的中线附近结构;在硬膜下可显露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后交通动脉及其与大脑后动脉汇合处、动眼神经、脑干腹侧等结构.在神经导航仪中测得以下数据:前鼻棘至蝶窦口、鞍底、颈内动脉隆突、视神经管隆突、咽结节、枕骨大孔前端的距离分别为(57.61±5.18)、(72.83±6.75)、(67.27±6.27)、(68.89±6.51)、(78.27±5.74)、(91.08±5.20)mm;双侧破裂孔间距、颈静脉结节间距、颈静脉孔间距、颈内动脉管外口间距、内耳门水平岩枕裂间距分别为(21.12±4.78)、(21.37±2.16)、(38.26±3.45)、(50.14±5.54)、(24.27±4.31)mm.结论 内镜下扩大经蝶窦手术人路可清晰显露鞍后一斜坡的解剖结构,适用于此区病变的手术治疗.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可应用于颅底解剖测量,简单、精确,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索内镜下经扩大蝶窦入路显露斜坡区的可行性,为切除斜坡区病变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0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上,模拟内镜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显露斜坡,观察有关显微解剖结构;收集40例成人头颅神经导航影像学资料并在神经导航仪中测量相关解剖距离。结果扩大经蝶窦内镜入路在硬膜外可显露从鞍后到斜坡、枕骨大孔前缘的中线附近结构;在硬膜下可显露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后交通动脉及其与大脑后动脉汇合处、动眼神经、脑干腹侧等结构。在神经导航仪中测得以下数据:前鼻棘至蝶窦口、鞍底、颈内动脉隆突、视神经管隆突、咽结节、枕骨大孔前端的距离分别为(57.61±5.18)、(72.83±6.75)、(67.27±6.27)、(68.89±6.51)、(78.27±5.74)、(91.08±5.20)r/mm;双侧破裂孔间距、颈静脉结节间距、颈静脉孔间距、颈内动脉管外口间距、内耳门水平岩枕裂间距分别为(21.12±4.78)、(21.37±2.16)、(38.26±3.45)、(50.14±5.54)、(24.27±4.31)mm。结论内镜下扩大经蝶窦手术人路可清晰显露鞍后-斜坡的解剖结构,适用于此区病变的手术治疗。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可应用于颅底解剖测量,简单、精确,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开展松果体区病变锁孔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成人尸头标本,按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环池、四叠体池、胼胝体压部、三脑室后部、大脑大静脉系统、松果体、四叠体的显露范围。结果经枕小脑幕锁孔手术入路对松果体区的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而无效脑暴露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结论经枕小脑幕锁孔手术入路行松果体区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8.
重型颅脑损伤70例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外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病死率达 30 %~ 5 0 %左右〔1〕。笔者报道并分析我科近 5年间 70例重型颅脑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情况和死亡原因。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死亡 70例中 ,男 5 3例 ,女 17例。年龄 7个月~ 6 8岁 ,平均 37 2岁。伤后 3h内就诊的 33例 ,3~ 6h就诊的 10例 ,6~ 12h的 12例 ,12h以上 15例。1.2 入院时情况 全部病例均处昏迷状态 ,GCS 3分者 11例 ,4~ 5分 18例 ,6~ 8分 4 1例。入院时已双瞳孔散大者 13例 ,单侧瞳孔扩大 2 3例 ,双瞳孔缩小 6例 ,有 2 1例入院时呼吸或血压已不稳定。全部患者…  相似文献   
29.
丘脑基底节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1983年至1993年共手术治疗丘脑基底节肿瘤46例。其中,姑息性手术2例,活检12例,常规开颅切除肿瘤20例,立体定向手术切除12例,术后症状改善25例,无变化12例,恶化8例,死亡1例。主张无颅高压的丘脑基底节肿瘤首选定向活检与放射治疗;有颅高压者须切除肿瘤,其中立体定向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患者有较高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0.
颞下硬膜外小骨窗入路到蝶鞍外侧腔隙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研究表明:海绵窦不是一个位于硬膜夹层内的静脉窦(硬脑膜窦),而是位于硬膜外的一个腔隙,即蝶鞍外侧腔隙(lateral sellar compartment,LSC),"海绵窦"这一命名是不确切的(由于习惯用法,本文有些地方仍用"海绵窦"一词以及其组成的词组).由于LSC是硬膜外结构,因此硬膜外入路是到达LSC的理想入路.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主张通过硬膜外入路处理LSC内的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