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目的:探讨胃癌及邻癌黏膜组织p27kip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邻癌黏膜组织及胃切端黏膜组织p27kip1的表达水平;图像分析仪测定各组织实质细胞数密度、阳性细胞数密度等形态指标并计算阳性细胞比率.结果:胃癌组织及邻癌黏膜组织p27kip1的阳性率、阳性细胞数密度及阳性细胞比率均显著低于切端胃黏膜,而癌组织与邻癌黏膜组织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癌组织p27kip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胃癌组织p27Kip1水平降低并与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指标.同时邻癌胃黏膜p27Kip1水平也降低,这种异常可能对癌扩散和转移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蛋白激酶Cα(PKC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动态变化, 探讨3者之间相互关系以及与肾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 糖尿病1周组(B组), 糖尿病1月组(C组)和糖尿病2月组(D组)。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查PKCα, TGF-β1和α-SMA在肾小球的表达情况。光镜观察肾组织的形态改变, 生化法测定大鼠血糖, 血脂, 血尿肌酐以及尿蛋白。结果:糖尿病各组肾小球PKCα和TGF-β1的表达多于正常组(P<0.05), 糖尿病各组PKCα, TGF-β1和α-SMA3者间呈正相关, 并且与肾脏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早期肾组织PKCα表达持续增加, 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参与了肾病早期蛋白尿的发生机制, 使TGF-β1增多并诱导α-SMA的表达, 标志着肾脏固有细胞激活及表型转变和肾脏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和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激酶Ca(PKCo),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纤维连接蛋白(FN)沉积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糖尿病组(B、C、D组)。用链脲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B组为糖尿病对照组,C组为糖尿病依那普利组,按2mg/kg.d给药,D组为糖尿病中药组,按1.8g/kg.d中药浸膏给药,持续60天。用免疫组化检测MAPK、PKC.、TGFβ1和FN在肾小球的表达;用生化方法测定大鼠血糖、血脂、血肌酐和尿蛋白;光镜观察肾小球形态。结果糖尿病各组肾小球MAPK、PKc0、TGFβ1和FN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用药组(C、D组)的表达则低于未用药组(B组)。形态观察显示,C、D组肾小球病变比B组轻。B组血糖与C、D组无明显差异,但血脂、血肌酐和尿蛋白则高于C、D组。结论依那普利和丹芪复方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MAPK和PKCα信号途径,从而改善肾小球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糖尿病(DM)大鼠肾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与纤维粘连蛋白(FN)和胶原Ⅲ型(ColⅢ)沉积的关系。方法: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肾间质TGF-β1、FN和ColⅢ,PAS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正常肾间质和糖尿病1周,可见FN和ColⅢ,但未见TGF-β1表达,糖尿病2周开始肾小管见TGF-β1表达,并随疾病进展而逐渐增多。糖尿病1月肾间质中见FN和ColⅢ沉积开始增多,2月时更多,FN和ColⅢ增多与TGF-β1呈正相关。结论:TGF-β1促进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FN和ColⅢ的沉积。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和中药丹芪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蛋白激酶Cα(PKC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纤维连接蛋白(FN)沉积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糖尿病组(B、C、D组).用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模型;B组为糖尿病对照组;C组为糖尿病依那普利组,按2 mg/(kg*d)给药;D组为糖尿病中药组,按1.8 g/(kg*d)中药浸膏给药,持续60 d.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KCα、TGFβ1和FN在肾小球的表达;用生化方法测定大鼠血糖、血脂、血肌酐和尿蛋白;光镜观察肾小球形态.结果 糖尿病各组肾小球PKCα,TGFβ1和FN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用药组(C、D组)的表达则低于未用药组(B组).形态观察显示,C、D组肾小球病变比B组轻.B组血糖与C、D组无明显差异,但血脂、血肌酐和尿蛋白则高于C、D组.结论 依那普利和丹芪复方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PKCα的表达,从而改善肾小球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36.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慢性肾衰晚期心肌肥大的发病机制,观察胰岛素样生成因子Ⅰ(IGF-Ⅰ)是否在心肌肥大中起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检测法研究了肾大部切除大鼠心肌组织IGF-Ⅰ的含量,同时测定了心肌蛋白量和DNA含量。结果:肾大部切除大鼠90d后出现明显心肌肥大,心肌组织IGF-Ⅰ增高,与假手术处理的Wistar大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提示,IGF-Ⅰ可能与慢性肾衰心肌肥大的发生有关,是介导心肌肥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肾毒血清肾炎(NTN)发病过程中肾组织巨噬细胞(Mф)浸润与细胞外基质(ECM)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兔抗鼠肾毒血清复制NTN模型。在肾炎不同时间点(3、7、15、30和90 d)行肾活检,HE和Masson's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免疫组化ABC法检测Mф、纤维连接蛋白(FN)、Ⅲ和Ⅳ型胶原。结果: NTN发病3 d,肾组织已有Mф浸润,先于FN和胶原的变化。NTN 15 d,肾炎动物均有明显蛋白尿,血肌酐升高,Mф明显浸润和ECM沉积。NTN 90 d,7只动物肾功能和肾组织改变明显减轻,Mф浸润明显减少,另外5只动物肾组织明显纤维化及Mф浸润,并且Mф浸润程度与肾功能和FN、Ⅲ和Ⅳ型胶原沉积呈正相关。结论: 肾组织Mф促进ECM沉积而参与NTN进行性恶化或好转的机制。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NF-κB、Ⅰ-κB、P选择素和MCP-1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相互间关系及在糖尿病性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链佐星(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并随机分为3 d、1周、2周、4周和8周组,每组设鼠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P选择素、MCP-1、p38MAPK、NF-κB和纤连蛋白(FN);Western印迹测肾皮质Ⅰ-κB和p38MAPK蛋白;PAS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生化法测血糖和尿蛋白.结果:糖尿病3 d组可见肾脏指数大于正常组,出现蛋白尿.糖尿病1周组肾小管p38MAPK、NF-κB、P选择素和MCP-1表达明显增加,糖尿病2周组肾小管间质FN阳性表达增加,并且都随着糖尿病病程发展而增加,而肾皮质Ⅰ-κB蛋白从糖尿病1周开始逐渐减少.糖尿病4周,P选择素和MCP-1表达十分显著,并且与p38MAPK、NF-κB、FN、蛋白尿及肾脏指数呈正相关.结论:p38MAPK和NF-κB可能介导了糖尿病大鼠肾小管P选择素和MCP-1表达上调,并参与DN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索中药丹芍化纤胶囊治疗CCl4肝纤维化大鼠对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truing growing factor TGF-β1)、间质胶原蛋白(COL)Ⅰ、Ⅲ表达的影响。方法以CCl4复合因子刺激8周制备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后,予丹芍化纤胶囊治疗8周,收集血、尿及肝组织标本,测定血尿羟脯氨酸(Hyp)、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透明质酸(HA);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TGF-β1及COLⅠ、Ⅲ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及治疗组动物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病变,TGF-β1和COLⅠ、Ⅲ表达水平升高,其中模型组各指标升高最明显。丹芍化纤胶囊治疗组各项指标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改善。结论丹芍化纤胶囊可能通过降低肝组织TGF-β1的表达水平,减少细胞外基质中COLⅠ、Ⅲ的沉积,同时通过促进其降解而起到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TGF-βRⅡ及p27kipl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胃癌组织、切端胃粘膜组织进行GF-βRⅡ及p27kipl染色,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癌组织、邻癌粘膜组织及切端粘膜组织的实质细胞数和阳性细胞数,计算阳性细胞比率。结果癌组织TGF-β1表达水平高于切端粘膜组织,p27kipl及GF-βRⅡ的表达水平低于切端粘膜组织。p27kipl与GF-βRⅡ两者间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27kipl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GF-βRⅡ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相关。结论胃癌组织TGF-βRⅡ、p27kipl表达显著降低,并与胃癌的一些临床病理因素相关;TGF-β1表达增高并可能通过GF-βRⅡ、p27kipl等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对相邻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可能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