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治疗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我院1995年7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全椎板切除3例,半椎板切除6例,椎板开窗2例。结果11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7.3个月(8个月至7年)。急性损伤6例,优4例,良1例,可1例;慢性损伤5例.优2例,良2例,差1例;总优良率81。8%。足下垂完全恢复6例,恢复时间6个月内3例,1年内2例,1-2年1例。结论足下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尽快手术,彻底减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系统短节段内固定材料置入治疗枢椎椎弓根骨折(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自2004年以来收治的枢椎椎弓根骨折17例患者,按Levine-Edwards分型,其中Ⅱ型4例,Ⅱ;A型6例,Ⅲ型7例,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12例E级,5例D级;行颅骨牵引复位病情稳定后用椎弓根螺钉系统(美敦力枢法模产品)短节段置入材料固定C2,C3椎弓根.结果:术中无椎动脉损伤及脊髓损伤,术后摄片及CT检查显示1例两侧椎弓根骨折未复位,其余均复位良好;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常规治疗痊愈.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均在6个月内愈合,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神经功能4例D级恢复至E级.术中所用材料均为钛合金体内置入物,与人体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好,到随访结束时,无血液、免疫、组织等反应;亦无钛合金腐蚀、磨损等材料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和后路手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04年11月至2009年1月经前路减压及带锁钢板固定和后路减压、侧快螺钉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4例,神经功能评价依照JOA评分法,所有病例均行颈椎常规X射线摄片及MRI检查.前路手术44例,后路手术20例.结果 获得随访55例,随访时间3~48个月.获访患者植骨在3~4月内获得牢固骨融合,椎间高度和生理弯曲度得到良好的保持,无钢板和螺钉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前路少于后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有效率前路95.45%(42/44),后路95%(19/2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相对于后路手术有较高的植骨融合率,风险小,出血少.  相似文献   
14.
布洛芬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布洛芬预防给药防治急性肺损伤 (ALI)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油酸复制ALI大鼠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布洛芬治疗组 ,检测各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浓度、肺湿干比重、肺系数 ,并对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布洛芬治疗组在 1.5h时间点血浆TNF α浓度 ( 3 71.0 0± 41.60 pg/ml)较之模型组 ( 73 3 .2 0± 2 48.5 0pg/ml)有显著性降低 (P <0 .0 5 ) ,肺湿干重比、肺系数分别减至 5 .80± 1.0 0和 5 .40± 0 .70 ,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布洛芬能减少TNF α的产生 ;布洛芬预处理可能是减轻ALI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多节段脊柱转移瘤存在手术时间长、透视剂量大、骨水泥易渗漏等相关问题。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可优化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的:评价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多节段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性和优势所在。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43例无神经损伤症状多节段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机器人辅助组(n=22)和传统透视组(n=21)。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椎数量、原发肿瘤来源、术前目测类比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收集2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透视剂量、椎弓根突破率、穿刺内倾角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对比2组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度。结果与结论:①机器人辅助组和传统透视组治疗的病椎数量分别为79个和70个;②机器人辅助组平均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明显少于传统透视组,透视剂量低于传统透视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③机器人辅助组椎弓根突破率为6%,传统透视组为2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040,P=0.014);④机器人辅助组穿刺内倾角大于传统透视组(P<0.001);⑤机器人辅助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传统透视组(8%,23%,χ^2=6.869,P=0.009);⑥术前、术后2d、末次随访2组间目测类比评分、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⑦提示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多节段脊柱转移瘤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降低透视剂量,穿刺准确率高,骨水泥渗漏风险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超声引导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常规组采用常规静吸麻醉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下床时间、出院时间、术后2~8 h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插管后,超声引导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下床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分别为(5.21±0.31)min、(8.26±0.55)min、(5.12±0.21)d、(6.16±0.15)d,均短于常规组的(8.31±0.67)min、(25.66±5.35)min、(7.24±0.66)d、(8.55±0.67)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患者术后2、4、8 h疼痛评分分别为(2.26±0.34)、(1.45±0.23)、(1.11±0.11)分,均低于常规组的(3.31±0.35)、(3.44±0.33)、(2.31±0.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加速患者苏醒和出院,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的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对21例牵引复位失败的无脊髓损伤的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首先俯卧往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的侧决螺钉或棘突间钢丝固定;陈旧骨折脱位,需行脱位小关节的上关节突部分切除及黄韧带切除.不固定.然后再行前路切开椎体减压,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后一周带颈托下地行走.结果 本组21例脱位完全复位,无脊髓损伤发生,随访8~24个月,平均16月,植骨完全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结论 对于无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宜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于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最大限度保留活动节段,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对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骨诱导素是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其内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它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作用已被实验研究证明。1992年以来,临床应用骨诱导素治疗肿瘤性骨缺损7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该材料的性能、手术方法及适应证作了介绍,并与其它人工骨作了比较,认为该材料具有成骨作用快、组织相容性好、使用方便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5月收治的52例无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24例,采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和开放组(28例,采用传统开放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节段、胸腰椎损伤分类和损伤程度评分(TLICS)及术前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固定节段高度及固定节段后凸Cobb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1个月、6个月、10个月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固定节段高度及固定节段后凸Cobb角。术后1~3 d复查CT,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判断并计算植钉准确率。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放组,但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和开放组分别植入椎弓根螺钉132枚和158枚,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植钉准确率分别为97.7%(129/132)和96.8%(153/1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5,P=0.777)。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0个月,术后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内固定物断裂等情况。微创组于术后10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开放组不取出。术后各时间点两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固定节段高度及固定节段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除术后3 d微创组腰痛VAS评分和ODI评分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早期临床疗效等方面优势显著,骨折复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