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2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8篇 |
口腔科学 | 27篇 |
临床医学 | 56篇 |
内科学 | 73篇 |
神经病学 | 23篇 |
特种医学 | 25篇 |
外科学 | 27篇 |
综合类 | 206篇 |
预防医学 | 41篇 |
眼科学 | 11篇 |
药学 | 2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0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利用Boyden chamber体外迁移体系以及活体状态下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Boyden chamber体外迁移体系,先观察不同浓度hSDF-1对MSC迁移的影响,随后利用活体迁移体系,观察MSC转染Ad-hSDF-1后迁移的变化。最后利用上述体系经不同的阻断剂分别处理MSC,观察其对MSC迁移的影响。结果:MSC体外迁移能力随着hSDF-1α浓度递增而逐渐增强,并且Wortmannin、LY294002、PD98059、SB203580、PKC-ζ假底物、U70312、AMD3100、Verapamil对MSC迁移均有影响,其中PKC-ζ假底物、U73122、AMD3100对MSC迁移阻断的效应最显著。结论:SDF-1/CXCR4所介导的MSC迁移与PI3K、MAPK、PI-PLC/PKC等信号途径有关,且PKC途径可能处于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76岁以上高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42例患者,胸腰椎55节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椎弓根穿刺方法注入骨水泥平均4.1ml。结果:4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腰背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4±1.8)分降至术后(2.3±1.2)分(P<0.05),椎体前缘高度术前(18.3±2.1)mm,术后(19.8±1.8)mm(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3.
移植瘤体积不同计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计算和测量方法评价移植瘤体积的异同,以探索最佳的接近真实体积的计算和测量方法。方法利用裸鼠皮下移植人原发性肝癌细胞株SMMC-7721建立人肝癌移植瘤动物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注射PBS液、Ad-LacZ、Ad-p27mt。处理后2周、3周分别处死裸鼠,在体体外内测量移植瘤的长径(a),宽径(b)及高(c),通过4种不同的体积测量公式(πabb/6、abb/2、aab/2、πabc/6)计算出移植瘤体积。同时测出移植瘤近似真实体积。结果πabc/6法计算体积与近似真实体积无明显差异性(P〉0.05),πabb/6、abb/2、aab/2法与近似真实体积有明显差异性(P〈0.05)。πabc/6法计算体积(cm3)、近似真实体积(cm3)与其重量(g)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πabb/6、abb/2、aab/2法计算体积(cm3)与重量有明显差异性(P〈0.05)。在体体内外方法测得的数据通过四种方法计算出来的体积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4种不同的体积测量公式(πabb/6、abb/2、aab/2、πabc/6),以V=πabc/6方法计测移植瘤体积最准确、客观。在体移植瘤亦可通过游标卡尺测量肿瘤高度,通过v=πabc/6法准确计算出移植瘤体积及推算出移植瘤重量。 相似文献
84.
85.
PEP-1-SOD1融合蛋白转导入小鼠海马组织的能力及时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EP-1介导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1)转导入小鼠海马组织的能力及时间关系.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SOD1组及PEP-1-SOD1组,分别经腹腔注射SOD1蛋白及PEP-1-SOD1融合蛋白200μg,于注射后1,2,4,8,24h等5个时间点分别取小鼠海马组织进行检测(n=5).Western Blot测定PEP-1-SOD1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EP-1-SOD1在海马组织的分布;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1活性.结果:PEP-1-SOD1组注射后1h,小鼠海马组织在Mr约26×103处出现目的蛋白条带,4h达高峰,24h仍有蛋白转导;SOD1组未发现目的蛋白.免疫荧光检测发现PEP-1-SOD1组海马组织中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SOD1组未发现绿色荧光.PEP-1-SOD1组酶活性于注射后1h升高至(61.7±2.9)×10^3U/g,4h达峰值(82.6±4.2)×10^3U/g,之后开始下降,24h仍明显高于SOD1处理组(P〈0.01);SOD1组酶活性各时间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P-1可以介导SOD1以天然活性形式转导进入小鼠海马组织,4h达高峰,并保持活性至少达24h.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心肌梗死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1h,将1×10^10 PFU Adv—SDF-1分6个点注射到心肌梗死部位及其周边区域.移植后4wk测定心脏功能,随后取材、连续冰冻切片,观察CD133和CD31的表达以及心肌组织形态学.结果:注射在心肌梗死部位的Adv—SDF-1高表达,促进了CD133和CD31阳性细胞迁移到心肌梗死部位,增加了心肌梗死部位毛细血管的密度(Ad—SDF-1组与模型组和Ad—LacZ组相比:32±4vs15±2,16±3,P〈0.05),保护并促进了心肌再生,从而缩小梗死区域面积,心室壁的厚度和弹性增加;心室胶原含量减少[Ad—SDF-1组与模型组和Ad—LacZ组相比:(41±3)%vs(78±8)%,(76±7)%,P〈0.05],延缓心室重构而改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结论:SDF-1过表达通过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肌的血供,达到改善心脏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不同载荷下微型种植体的稳定性及种植体骨界面组织学表现,为其成功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微型螺钉种植体(长度7 mm,直径1.4 mm)植入兔的胫骨,共植入种植体120枚。将其分成4组,每组30枚。在种植体植入后即刻分别对种植体施加0、150、300及450 g的载荷,加载时间为20周。加载结束后检查种植体是否发生移位、松动和脱落,同时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组织学表现。 结果: 所有种植体均保持稳定,未发生松动和脱落。其中,450 g组加载前后位移减小了0.60 mm(P<0.05),而其他力值组加载前后位移也有所减小,0 g组,0.09 mm;150 g组,0.20 mm; 300 g组,0.16 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0 g组和150 g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主要发生在骨皮质区,300 g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明显增宽,450 g种植体骨结合界面进一步增宽,几乎发生在种植体全长。结论:种植体在一定载荷范围下可以保持稳定,当载荷达到一定程度,种植体可以发生位移。随着载荷的增加,种植体与骨结合程度亦加强。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含人肿瘤特异性抗原的腺病毒质粒。方法:设计NY-ESO-1 cDNA扩增引物,从pET15b-NY-ESO-1质粒中扩增NY-ESO-1的DNA序列,与pShuttle-IRES-hrGFP-2进行连接,PCR和EcoRⅤ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Shuttle-NY-ESO-1-EGFP,经Pm eⅠ酶切线性化后,转化含pAdeasy-1的超感受态B J5183大肠杆菌,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腺病毒质粒pAd-NY-ESO-1-EGFP;质粒经PacⅠ酶切鉴定,DNA测序。结果:线性化的pShuttle-NY-ESO-1-EGFP转化含pAdeasy-1的超感受态B J5183大肠杆菌,重组质粒经酶切获得一大于23 kb的大片段和4.5 kb的片段,PCR反应扩增出了340 bp的片段。结论: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成功地构建了含NY-ESO-1的重组腺病毒质粒,为进行表达NY-ESO-1的重组腺病毒的制备及肿瘤特异性抗原NY-ESO-1的核酸疫苗在肿瘤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PEP-1-CAT融合蛋白转导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能力,以及其预处理对MSC在氧化应激损伤条件下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标记物CD29、CD90、CD45、CD34,并检测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His-CAT和His-PEP-1-CAT转导入MSC的能力。DAPI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采用相应的试剂盒分别检测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改变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MSC低表达CD34(1.78%)、CD45(1.41%),高表达CD29(94.3%)、CD90(95.5%),具有成脂、成骨多向分化的潜能。PEP-1-CAT转导入MSC中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特征,而His-CAT不能进入细胞内。与His-CAT组相比较,PEP-1-CAT融合蛋白预处理组MSC的凋亡率明显降低,LDH和MDA含量明显下降,减轻了因氧化应激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结论:PEP-1-CAT融合蛋白通过清除活性氧,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的稳定,显著抑制了MSC在氧化应激损伤情况下的凋亡。 相似文献
90.
目的 了解2008~2011年广州市手足口病发病人群手足口病重复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8~2011年广州市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广州市共有1711名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重复感染病例发生率3.36%,每次感染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 05例,首次感染不同的肠道病毒后,二次感染手足口病病毒类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5.233,P<0.001).结论 手足口病重复感染实验室结果证实了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之间感染后不能形成有效的交叉保护,同一类型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后是否能获得持久性特异性免疫力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