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20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43篇
  1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31.
目的评价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明胶凝集试验(TPPA)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制定结合实际的梅毒血清学筛选检测方案。方法采用RPR、TP-ELISA、TPPA试验检测430例梅毒患者,其中临床一期现症梅毒患者184例,既往梅毒感染而无临床症状患者246例,同时检测健康体检者52例,RPR阳性患者采用血清倍比稀释检测,报告最高稀释度。结果在430例梅毒患者中,TPPA阳性428例,ELISA阳性426例,RPR阳性237例。在4例TP-ELISA阴性患者中,TPPA检测均为阳性,对样本稀释后再检测TP-ELISA,结果有3例阳性,这3例患者RPR检测均为高滴度现症一期梅毒患者。在52例健康体检者中,RPR和TP-ELISA各有1例阳性,TPPA全部为阴性。3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TPPATP-ELISARPR,且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法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均高于单一方法,其独立检测的特异度均高于98%。结论 TP-ELISA、TPPA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TP-ELISA适合筛选试验,TPPA适合复检确认,RPR可判断是否为现症患者,并用于观察梅毒治疗及预后,不同方法互相补充才能提供科学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2.
目的:使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health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HFMEA)模式管理工具,改进规范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最大限度地保证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提高护理安全。方法应用HFMEA对身份识别流程中容易引起失效的环节进行决策树分析,确定失效模式,制定详细的改进措施。结果新流程应用后,对照组患儿腕带发生脱落为11.2%,实验组发生率为5.9%(χ2=5.849,P=0.016),差异有显著性;手腕带信息错误比较,对照组有12例(0.04%),实验组0例(χ2=12.16,P=0.000);护理人员对流程的评价方面:95.7%护理人员认为新流程详细、具体、操作性强;全部(100%)护理人员认为新流程增加了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性,提高了护士查对及自我保护意识;6位(13.0%)护理人员认为新的身份识别流程程序繁琐。结论运用HFMEA模式,优化无陪护病房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提高了护士对无陪护病房内新生儿身份识别的有效性与正确性,在保证新生儿科护理安全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应用同伴教育法对职业人群进行健康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索对职业人群开展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法 .方法 选取功能社区98名体重指数(BMI)≥25的在职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8人)和对照组(50人).对照组采用集体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管理,采用授课、座谈、知己能量监测仪等进行为期1年的饮食和运动干预.观察两组人群BMI、腰围,每日有效运动量、时间和次数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BMI、腰围显著降低(均P<0.05),每日有效运动热量消耗、有效运动比、有效运动时间和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应用同伴教育法对职业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可以使他们长期坚持有效运动,降低BMI、腰围.  相似文献   
34.
单次趋化素样因子1导入所致小鼠肺病变的转归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单次趋化素样因子1(CKLF1)导人所致小鼠肺病变的转归及其意义.方法 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只.实验组小鼠股四头肌内注入自行构建的pcDNA3.1-CKLF1-Myc-His表达质粒(CKLF1质粒)100 μg,对照组小鼠相同部位注入pcDNA3.1-Myc-His空质粒100μg,注入后均给予局部电脉冲刺激.质粒导人后第1、4、8周末每组各处死20只小鼠,观察并比较2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导入质粒后1和4周,实验组小鼠BALF中中性粒细胞分别为(35.0±5.2)%和(22.9±2.2)%,淋巴细胞分别为(34.5±2.8)%和(22.0±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6.7±2.2)%、(7.0±2.4)%,淋巴细胞(5.9±1.6)%、(6.1±2.7)%,均P<0.01].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CKLF1质粒导人后1周小鼠气道上皮细胞脱落,肺间质充血水肿、炎细胞渗出;4周可见肺泡间隔增厚,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明显增生,大量胶原纤维沉积于肺间质;8周可见肺组织病变明显减轻,肺泡结构渐趋恢复.结论 CKLF1可引起支气管肺组织的炎性损伤,单次CKLF1导入所致肺病变可自行逆转.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6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BPR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临床疗效,阿立哌唑组有效率93.33%,显效率90%;利培酮组有效率96.67%,显效率93.3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利培酮组相当,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近,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当,在EPS和体重增加方面,阿立哌唑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并分析北京市月坛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在社区接受全科医生连续性健康管理的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冠心病PCI后患者社区管理水平提供经验.方法 从2008年5月-2009年12月在北京市月坛社区≥60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连续入选已知接受PCI术后半年及以上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及病例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社区随诊情况、药物治疗情况、相关合并症治疗控制情况等资料,并采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62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56.45%的患者因冠心病PCI术后每月到社区就诊1次,69.35%的患者每1~3个月到社区就诊1次;在过去1年中接受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双向转诊人数18人(29.03%),共21人次;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半年内规律服药率较高,而1年以后随访各药物规律服用率略有下降趋势,其中他汀类药物的规律服用率降低较明显.合并高血压者53例,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3.02%;合并糖尿病29例,血糖控制达标率为62.07%;合并血脂异常者25例,血脂控制达标率为72.00%.生活质量较月坛社区冠心病患者总体为高.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术后回到社区,其中约有70%在社区中接受全科医生的连续性随访与规范化管理,但规律服药率及合并症控制达标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7.
邢淑芳  李树霞  丁静  刘井利 《中国药房》2011,(48):4556-4557
目的:观察腰痛宁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综合理疗及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腰痛宁胶囊,每次3~4粒,q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临床疗效,观察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腰痛宁胶囊配合综合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8.
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初发脑梗死且排除糖尿病患者160例,根据简化糖耐量(OGTT)实验结果分为糖耐量减低(IGT)组80例和耐量正常(NGT)组80例,采用动脉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示脑梗死IGT组和NGT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分别为87.5%(70/80)、63.8%(5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40,P〈0.001);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别为63.8%(51/80)、47.5%(3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9,P=0.039);脑梗死IGT组颈动脉狭窄程度较脑梗死NGT组增加(X^2=21.95,P〈0.01)。提示IGT可能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了解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站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 统计2007年11月-2008年2月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各站的处方,内容包括:抗高血压药品种、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并进行分析.结果 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在消耗金额上分别占前3位,CCB和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的DDDs最大,ARB类药物的DDDc最高.结论 CCB在社区高血压用药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科仪器管理方法.方法 将责任制护理理念应用到仪器管理工作中,对科室仪器进行分类,选好责任人,负责所管仪器的清洁、检修、外借,同时进行督导、监控,以最大化地合理使用、保养仪器,促进科室人人参与仪器管理.比较引入责任制护理理念管理前后仪器完好率和操作合格率.结果 实施责任制护理后,仪器的完好率由实施前的82.55%提高至9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47,P<0.05);操作合格率由53.13%提高至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41,P<0.05).结论 应用责任制护理理念管理新生儿科仪器设备,对仪器的合理使用及保养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