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研究1-溴丙烷(1-BP)诱发大鼠性腺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索1-BP雄性生殖毒性相关的mRNA改变。方法雄性F344/NSIc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吸入新鲜空气或5030mg/m31-BP8h。染毒后16h处死大鼠取出睾丸,运用大鼠性腺cDNA微阵列和real-timePCR方法测定1-BP染毒后性腺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在大鼠性腺芯片5087个cDNA微点阵中,有62个基因被1-BP显著下调,3个基因显著上调。其中包括性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CYP19a),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T1),肌酸激酶(Ckb),髓鞘和淋巴细胞蛋白(Mal)和S100的钙结合蛋白(S100a4)。归类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变化的基因与蛋白质/脂类代谢相关,其次与应激防御反应相关。实时定量PCR证实了1-BP可引起CYP19a、S100a4、GSTT1和Mal的下调。结论急性高剂量染毒1-BP可引起睾丸组织CYP19a、S100a4、GSTT1、Mal等基因的下调,提示其可能通过内分泌干扰和氧化应激效应而导致雄性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72.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通常把肺看作是仅仅与气体交换有关的器官,现在应改变这种看法。据文献报导,肺与内分泌有密切关系,它参与肽、胺和前列腺素的释放、激活和抑制。另外,它还参与毒物的代谢转化。肺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所能催化的反应也是多种多样的,它的非特异性酶促反应的特点,特别是它所含的芳烃羟化酶(Aryl hydrocarbon hydroxylase)为解释多环芳烃的致肺癌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这些研究对于阐明毒物在肺内代谢的过程,毒作用机理和寻找防治职业中毒的具体方法等均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肺是一个具有代谢毒物能力的器官研究哺乳动物肺混合功能氧化酶和毒物代谢的关系是受到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研究的启发。1963年Garfinkel详细比较了肺  相似文献   
73.
目的:验证脱氧胆酰酪氨酸热敏凝胶剂(DCTgel)对家兔避孕效果和阴道黏膜的刺激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杀精试验、体内杀精试验和家兔避孕效果试验;按WHO方法评价阴道黏膜刺激性。结果:DCTgel体外杀精的ED50为0.026mg/ml;DCTgel(12.5mg、25mg)体内杀精效果与市售壬苯醇醚凝胶剂(N-9jelly,25mg)相同。家兔避孕试验表明,25mgDCTgel组与25mgN-9jelly组的避孕率相同,与基质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阴道黏膜刺激试验结果表明,25mgN-9jelly组的总分值为6.8±0.6,25mgDCTgel为2.7±0.15,基质对照组为1.5±0.2,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但光镜下显示,25mgN-9jelly对家兔阴道黏膜有中度刺激,但部分黏膜上皮发生点状溃疡,并伴有坏死或脱落;25mgDCTgel组仅对家兔阴道黏膜有轻度刺激,黏膜上皮完整,仅见部分黏膜上皮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结论:DCTgel与市售N-9jelly比较,避孕效果相似,而前者副作用较小,显示出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可作为先导药物进一步进行临床前药效学研究。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对1-溴丙烷(1-BP)接触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16名1-BP接触工人为接触组,133名无1-BP接触史的工人为对照组,用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测定工人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末端潜伏期(DL),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SA)方法检测两组GSTT1和GSTM1基因型的分布.[结果]GSTT1基因多态性和1-BP接触对工人的SCV和DL的影响有交互作用,SNK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GSTT1基因携带者相比,接触组中GSTT1基因缺失型工人的SCV明显减慢[分别为(45.3±5.0)m/s和(40.1±5.3)m/s]、DL明显延长[分别为(6.3±1.3)ms和(8.3±2.0)m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交互项后的两因素方差分析显示,GSTT1基因多态性对工人的MCV有独立的影响(P<0.05).未发现GSTM1基因多态性对接触者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有影响.[结论]GSTT1基因多态性与接触者对1-BP外周神经毒性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75.
以全氟碳化合物为原料的人造血液的研究已有十余年历史。美国、日本、西德和法国等国家对氟碳乳剂进行了不少研究。目前,真正能试用于临床的只有日本的Flusol—DA。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氟碳乳剂(fluorocarbon emu-  相似文献   
76.
多壁碳纳米管致A549细胞毒性与氧化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T-Ⅱ)A549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用脱氧核糖核酸钠盐(deoxyribonucleic acid sodium salt,DNA钠盐)提高MWCNTs的分散度,设4个浓度组(2.5、10、25和100 μg/ml)、DNA钠盐溶剂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染毒24 h后,用MTT法观察细胞毒性,并根据染毒后总蛋白(TP)、乳酸脱氧酶(LDH)、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情况分析MWCNTs的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结果 25、100μg/ml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呈一定的暴露-反应关系;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细胞和其上清液中TP、LDH、NO和MDA含量随之升高,而GSH和SOD含量随之降低,且呈一定的暴露-反应关系;且与细胞发生融解破碎,间隙加大等形态学改变情况相符.结论 MWCNTs对A549细胞产生一定的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77.
四氯化碳、肼、乙醇、磷等亲肝性毒物虽是结构不同的一系列化学物质却能导致同一病理改变,这在职业中毒病因研究中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Glencle等(1976)证实,CCl_4对细胞膜的损害是以CCl_3·自由基的活性形式进行的。因此,自由基及由它所导致的反应在中毒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一、自由基的化学反应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许多外源性化学物可被内质网膜的毒物代谢酶系转化而成为毒性比其母体更大的自由基。体内的自由基有两种  相似文献   
78.
目前,威胁女性生殖健康的2大原因分别是意外妊娠和包括HIV在内的性传播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STIs)。现存的很多避孕方法无法达到预防性传播感染的目的。近年来,研制女性自主使用的、兼具避孕和抗STIs双重功能的外用避孕药具已成为国际发展趋势和热点。处于研究中的双功能避孕药具主要是将杀微生物剂与女用避孕套、SILCS隔膜和阴道环联合使用,前者发挥预防HIV/STIs作用,后者则用于避孕,以此达到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79.
20多年来 ,科学家们对环境中存在的许多类激素样化学物逐步重视 ,以鱼类、鸟类、海龟、水蛇等为观察对象进行了许多研究 ,但主要偏重于对它们的种群数量的影响和生殖器畸形等调查研究 [1~ 6 ] 。种族的繁衍离不开精子的发生过程 ,因而对化学物的雄性生殖毒性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至今环境有害物质对雄性生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的研究很少 ,而重点放在从体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外推到生殖细胞。这种外推存在着较大的误差 ,所以有必要发展直接观察有害因素直接对生殖细胞产生遗传毒性效应的检测方法 ,对有害因素的生殖毒性作用过程和机…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介孔纳米SiO2对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的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方法]设4个浓度组(2.5、10、50、100I.tg/mL)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染毒24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观察细胞毒性,并根据染毒后细胞的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情况分析介孔纳米SiO2的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结果]10、50和100μg/mL浓度组细胞存活率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100μg/mL浓度组细胞及其上清液中TP、LDH、NO和MDA含量随染毒浓度增加而升高,而GSH和SOD含量降低;而且与细胞发生融解破碎、间隙加大等形态学改变情况相符。[结论]介孔纳米SiO2对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株RAW264.7具有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且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