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6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纤支镜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胸科术后、颅脑术后、创伤昏迷、COPD患者共43例,有明显气道分泌物排出困难、肺不张、肺部感染伴呼吸衰竭,经常规氧疗、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或机械通气治疗无效,采用床旁纤支镜气管吸引及支气管肺段灌洗、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监测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及血气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血气分析PaO2、SO2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增高(P<0.05)。结论纤支镜气道吸引、支气管灌洗、局部注射药物其效果确切,能迅速缓解患者因气道阻塞所致肺不张、呼吸困难,有利于气道管理和肺部感染的控制,明显缩短患者留住ICU的时间,降低住院周期和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2.
采用配对分组的方法,观察了国产基因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乳腺癌和肝癌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国产rhGM—csF对白细胞减少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且毒副反应轻微,价格便宜,适合国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罕见肝再生肿块误诊为肝癌肺转移一例王在国,丁福全,陈利华,刘光中四川省肿瘤医院(610041)肝癌切除术后,肝组织再生形成圆柱状肿块,肿块垂直向上顶入右肺下叶内,以致临床误诊为肝癌肺转移。该病例罕见,现将我院诊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6岁,因肝区...  相似文献   
44.
埋植式给药装置(IDDS)在70年代初首先由Blackshear研制成功并最早用于转移性肝癌的肝动脉化疗。由于IDDS在治疗通道的建立、保留、维护和使用方面都极其方便,因而经IDDS区域性化疗治疗中晚期肿瘤的方法迅速成为我国肿瘤临床治疗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作者1995年8月创立的经IDDS定期直接肝动  相似文献   
45.
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化疗中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动脉门静脉双途径插管化疗是近年原发性肝癌(肝癌)临床治疗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本文结合作者6年的实践体会,就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化疗中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问题探讨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临床资料:1990年7月~1996年10月,作者共采用肝动脉门静脉双途径插管化疗的方法治疗肝癌患者130例。将1990年7月一1993年12月的64例设为对照组,而将1994年1~1996年10月的66例作为研究组。详细临床资料见表1。2.化疗方案:两组采用相同的方案进行化疗:阿霉素60me或表阿霉素80g第正天…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获得性黏质沙雷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黏质沙雷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2配对的回顾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将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ICU36例发生获得性黏质沙雷菌感染以及72例未发生黏质沙雷菌感染的患者分别组成病例组和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对发生黏质沙雷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筛选出肿瘤医院ICU获得性黏质沙雷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手术持续时间、2型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尤其是碳青霉烯类、糖肽类和三代头孢类)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完全肠外营养以及深静脉置管是肿瘤医院ICU发生获得性黏质沙雷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将这些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后,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深静脉置管以及糖皮质激素使用为肿瘤医院ICU获得性黏质沙雷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肿瘤医院ICU患者,要求加强病原菌的监测,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免疫抑制剂以及广谱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证,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肿瘤医院ICU内黏质沙雷菌的感染以及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47.
患者,男,59岁,因右上腹疼痛不适1年,加重伴消瘦1月入院。否认肝病史及肿瘤家族史。院外曾外敷软坚化结中药。查体:腹部平坦,肝肋下3cm、剑下6cm,表面光滑,质地中等,轻压痛,脾脏未扪及。实验室检验:HBsAg(-),肝功能childA级,AFP<20μg/L;院外CT片显示肝内多发性实质性占位病变(未做强化扫描)。入院诊断首先考虑为多发性肝血管瘤,肝癌待排。入院后第四日请假回家休息时,患者突然出现右上腹痛,无明确诱因,始能忍受,约3小时后腹痛加重并蔓至全腹,伴烦躁、大汗及起床时晕倒。急速返院查体:心率120次/分,血压9/7kPa,唇色苍白,四肢湿冷,腹部丰…  相似文献   
48.
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肝动脉门静脉化疗(hepatic artery and portal vein chemotherapy,HAPVC)是目前肝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1].但HAPVC是否将造成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pressure,FPP)变化?变化规律怎样?化疗后上消化道出血是否与FPP的升高有关?我们就此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9.
1临床资料例1男,用岁,因右上腹隐痛伴消瘦4月入院。20年前曾患急性黄疽型肝炎。查体:消瘦,无黄疸,肝掌(+),腹壁静脉怒张,肝肋下7cm,剑下3cm,质硬,边缘钝,移动性法音(-)。HBsAg(+),肝功正常,AFP>400ng/ml.CT检查示右肝巨块型肝癌。行剖腹探查,术中见淡黄色腹水约80ml,肝脏呈大结节性肝硬变,肿瘤占据右半肝及部分左内叶,约20cm×20cm×20cm大。切取ⅧⅣ肝段少许肿瘤组织送病检,并行右肝动脉及门静脉插管。术后病理报告为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门静脉可见癌栓c患者于术后3月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例2女,30…  相似文献   
50.
我院曾遇见1例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局限性隔肌膨出,报告如下。患者男,74岁,因体检B超发现肝占位性病变1周,于1996年10月22日入院。无明显症状。既往有肝炎史。查体:营养中等,无黄疽,气管居中,双肺呼吸正常,腹平软,肝脾助下未们及,肝浊音界在右锁骨中线乳头平面至肋弓之间,移动性浊音(一人HWSAg(+),肝功能正常,y-GT157U/L,AFP(放射免疫法)<20ug/L。胸部正位片:右隔肌局限性突入胸腔,肿块约4.ocmX4.ocmX4.ocm大小,边界清楚,基底位于右肝隔面,酷似右肝外生型肝癌(附图)。胸透肿块不受呼吸运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