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一侧迷走神经背核簇尾侧部后,在同侧杏仁中央核和两侧(同侧较多)下丘脑室旁核、外侧区及未定带内见大量标记细胞,在下丘脑背内侧核和背核内也见中等量的标记细胞。结果说明杏仁中央核和下丘脑的许多核有直接投射纤维至迷走神经背核簇的尾侧部。杏仁中央核的投射为同侧,下丘脑的投射为两侧性(以同侧为多)。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丙泊酚、咪唑安定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时Fos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36只,每组12只。分别给生理盐水(A组)、丙泊酚(B组)、咪唑安定(C组)静脉输注,在心肌缺血15min后,恢复心肌血液灌注,分再灌注0、15、30、60、120、240min 6个时相.各时相取2只大鼠,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取缺血心肌标本作石腊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os蛋白表达.显微镜下观察阳性产物。拍片。结果:各组组内再灌注30、60、120min阳性表达灰度值较冉灌注0、240min Fos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A组再灌注30、60、120min Fos蛋白表达均比B、C组增强(P〈0.05).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丙泊酚、咪唑安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肌Fos蛋白表达.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安全可用的麻醉药.其作用与缺血再灌注时间有关.即在30~120min内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这对临床选择合理时间窗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性在不断显现。如何规范、引导医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医学生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应当加强其中的医学伦理教育。我校通过建立"医学伦理教育馆",引导医学生尊重人体尸体,珍爱生命,规范他们的使用行为,以表示对生命的尊重和获得潜在的捐献者的信任。  相似文献   
44.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性在不断显现。如何规范、引导医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医学生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应当加强其中的医学伦理教育。我校通过建立“医学伦理教育馆”,引导医学生尊重人体尸体,珍爱生命,规范他们的使用行为,以表示对生命的尊重和获得潜在的捐献者的信任。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是否参与中枢压力感受性反射通路.方法:应用Fos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的方法,观察去窦弓神经术(SAD)后2 h Fos和NADPH-d在室旁核和视上核内的分布情况.结果:SAD大鼠室旁核小细胞部、大细胞部和视上核内有大量Fos表达,并与NADPH-d部分共存;NADPH-d/Fos双标记阳性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6.8%、72.1%和47.1%.在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上述核团内偶见Fos阳性神经元,未观察到NADPH-d/Fos双标记神经元.结论: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内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可被SAD特异性激活,提示其参与了中枢压力感受性反射通路所介导的心血管活动的中枢调节.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VNS)后激活的丘脑室旁核(PV)、下丘脑室旁核(PVN)的神经元是否含谷氨酸能神经元。方法:利用FOS和谷氨酸免疫组化双标法观察迷走神经刺激后PV、PVN的双标细胞。结果:VNS后PV、PVN中存在谷氨酸和FOS双标细胞。结论:VNS激活了PV、PVN的谷氨酸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47.
应用 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第三脑室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形态 ,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一氧化氮合酶与催产素在第三脑室触液神经元内的共存。结果显示 :在视前区至室间核后大细胞亚核平面的第三脑室室壁均有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分布 ,呈自前向后 ,由腹侧部渐向背侧部过渡迁移的特征。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绝大部分为大细胞型标记神经元 ,胞体呈卵圆形、梭形、多角形与倒置梨形。它们位于脑室管膜内、室管膜下 ,或距室管膜有一定距离处 ,但有突起伸至第三脑室。第三脑室催产素免疫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基本相似 ,两者高度共存。催产素 /一氧化氮合酶双标神经元 ,约占阳性细胞总数的 90 .9%。上述三种阳性触液神经元与邻近核团关系密切 ,尤其与室旁核之间有很多的阳性纤维互相交错。本研究结果表明 ,第三脑室有大量的一氧化氮合酶与催产素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 ,并且高度共存 ,从而建立了催产素的下丘脑 -脑脊液 -垂体神经体液调节环路的结构基础 ,对生殖与性行为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8.
男性,成年尸体.打开腹膜腔,见阑尾根部位于盲肠下端,其体表投影有腹后壁右侧腋后线与髂嵴的交点处.盲肠呈圆锥形,其底部直径约为2.27cm,高为3.80cm,尖端连接阑尾.阑尾以系膜连于腹后壁腹膜,沿结肠起始部后外侧缘行向上至肝下,在胆囊的右侧,再折向前外,尖端游离指向前外下.系膜内阑尾动脉同一般记载,无异常.阑尾尖端的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腋前线之间的中垂线与右侧肋弓的交点处.阑尾全长约6.85cm,直径约0.55  相似文献   
49.
星形胶质细胞在大鼠下丘脑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正常大鼠下丘脑的分布。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下丘脑的表达。结果:GFAP阳性细胞在第三脑室室周区、视上核、下丘脑室旁核外侧大细胞部、正中隆起大量分布;下丘脑其他区域或核团,如前区、外侧区、前外侧核、视交叉上核、室旁核小细胞部、弓状核、腹内侧核等内分布稀疏。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在正常大鼠下丘脑的分布有明显区域性,可能与其相应区域的生理活动与调节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0.
倪敏  丁炯  仇金荣 《实用老年医学》2009,23(4):313-314,319
目的 探讨CapeOX方案对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老年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老年病人,应用CapeOX方案化疗,每2周期评估一次化疗效果.如化疗后可行手术切除则考虑手术,术后继续CapeOX方案化疗.结果 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符合标准的病人16例,化疗后8例缓解(缓解率50%),其中3例行根治性切除,5例化疗后肿瘤稳定或缓解但未能行肝切除的病人中位生存期为23.2月;4例化疗后稳定;4例化疗无效的病人中位生存期为6.25月.结论 CapeOX方案结合肝切除术可使部分病人获得治愈,同时CapeOX化疗方案可以使部分病人肿瘤症状缓解,延长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