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目的 为进一步阐明一氧化氮 (NO)与催产素 (OT)在下丘脑神经内分泌调节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NADPH d组织化学方法 ,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技术 ,观察大鼠下丘脑大细胞分泌系统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与OT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共存关系。结果 NOS与OT在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等下丘脑各大神经分泌核区内的分布基本类似 ,并呈部分共存关系。并且初次在第三脑室室周区内观察到NOS/OT双重反应阳性触液神经元。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NO与OT在有关下丘脑生殖与性行为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介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学科统一的肝段解剖命名新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目前不同的肝段解剖命名主要:(1)传统的解剖学命名:将肝脏分为四叶:左、右叶、尾状叶和方叶。(2)英、美命名法:将肝脏分为两叶四段。左右叶以肝中静脉为界;而左右两叶再各分为两段,即以肝右静脉将右叶分为右后、前两段,以肝左静脉将左叶分之为肝左内、外两段(图1)。(3)法、日命名法:它既考虑了出肝的肝静脉系统,同时又考虑了入肝的肝动脉、门静脉和胆管系统。命名上以区来称谓英美法的肝段。在英美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横断面,此截面水平对应于肝门裂。于是,该平面将原来的四个段各分上下两个部分,进而从腹侧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缺乏在小鼠高血压发病的病理进程中对脑内加压素(VP)表达和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尾动脉压体积描记法?免疫组织化学?离体微血管压力肌动描记法分析和比较2月龄25羟化维生素D 1α羟化酶基因敲除[1α(OH)ase-/-]小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的平均动脉血压?脑内VP的表达和脑微血管反应性的变化?结果:1α(OH)ase-/-小鼠出现高血压表型,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VP表达都高于同窝野生型小鼠,大脑后动脉对乙酰胆碱的舒血管反应和对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的缩血管反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1,25(OH)2D3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对脑内神经内分泌和脑血管功能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缝背核远位触液神经元与脑实质之间超微结构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励才  丁炯 《解剖学杂志》1999,22(5):388-391
目的:研究大鼠中缝背核内远位触神经元与脑实质结构之间的超微结构联系,以探明这种神经元传递信息的方向。方法:用霍乱毒素亚单位B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CB-HBP)顺、逆行追踪与电镜技术相结合。结果中缝背的触液神经元与脑帝质的非触液神经元之间主要有两咎突触形式;轴(-)-树(+)突触和树(-)-树(+)突触,标记的树突多成簇状分布有的形成树突中心球样的然第三脑室侧壁尚见有标记的轴突终末伸入脑脊液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臂旁核(PBN)内一氧化氮合酶(NOS)是否参与内脏伤害性刺激的传导过程.方法:给予大鼠2%福尔马林溶液灌胃后,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结合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Fos阳性神经元和NADPH-d阳性神经元及阳性纤维在PBN各亚核内的分布及共存情况.结果:PBN内Fos阳性神经元与NADPH-d阳性产物的分布范围部分重叠:在臂旁外侧核背亚核内,Fos阳性神经元与NADPH-d阳性神经元相互邻接,并可见部分Fos/NADPH-d双标神经元;在臂旁外侧核外亚核内,Fos阳性神经元与NADPH-d阳性纤维终末相互混杂分布.结论:大鼠PBN内NOS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内脏伤害性刺激的传导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大鼠室旁核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鼠脑室旁核各亚核内 NOS阳性神经元的构筑。结果显示室旁核内 N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大型 NOS阳性神经元 ,占大部分 ,相对密集、成群分布于室旁核四个大细胞亚核即 :前连合核、内侧室旁核、外侧室旁核、室旁核后亚核 ;小型 NOS阳性神经元 ,占小部分 ,散在分布于大细胞亚核内或小细胞部 ,如室旁核前小细胞部、背外侧帽。结果提示 ,室旁核各亚核内 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与分布存在着差别 ,意味着具有多种相应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在正常和钳夹伤后大鼠坐骨神经中表达的变化,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小鼠坐骨神经中特异性地扩增β-1,4-GalT-Ⅰ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采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Ⅰ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β-1,4-GalT-ⅠmRNA在正常和夹伤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表明:β-1,4-GalT-Ⅰ mRNA在大鼠坐骨神经的髓鞘中表达,在夹伤坐骨神经后1-2d,β-1,4-GalTⅠmRNA在坐骨神经的表达最高,于夹伤后1周开始下降,在夹伤后1个月恢复至正常水平。上述结果提示坐骨神经夹伤后β-1,4-GalTⅠmRNA的表达发生变化,并且主要表达在坐骨神经的Schwann细胞。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β-1,4-GalT-Ⅰ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观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I,β-1,4-GalT-I)在正常和钳夹伤后大鼠坐骨神经中表达的变化,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小鼠坐骨神经中特异性地扩增β-1,4-GalT-I 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采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I 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β-1,4-GalT-I mRNA在正常和夹伤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表明:β-1,4-GalT-I mRNA在大鼠坐骨神经的髓鞘中表达,在夹伤坐骨神经后1~2d,β-1,4-GalT-I mRNA在坐骨神经的表达最高,于夹伤后1周开始下降,在夹伤后1个月恢复至正常水平。上述结果提示坐骨神经夹伤后β-1,4-GalT-I mRNA的表达发生变化,并且主要表达在坐骨神经的Schwann细胞。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β-1,4-GalT-I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银杏叶提取物改善AD模型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 (EGb)对早老性痴呆 (AD)模型鼠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影响和对基底前脑隔区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切割右侧海马伞后分别用EGb(预防组及治疗组 )和蒸馏水 (对照组 )灌胃连续 6周。其中预防组在手术前先用EGb灌胃 2周。各组在术后次日及灌胃 6周后进行行为学检测。脑切片经Nissl、NOS组织化学和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损伤侧内侧隔核和斜角带垂直支中NOS和ChAT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并对ChAT阳性神经元作图像分析。数据分别用方差分析、SNK检验及 χ2 检验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行为学检测证实 ,EGb用药组AD模式鼠的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其中预防组效果又较治疗组为好 ;形态学检测证实 ,EGb用药组AD模式鼠损伤侧内侧隔核和斜角带垂直支中NOS、ChAT阳性神经元数目及ChAT阳性神经元的面积和周径等均优于对照组 ,预防组结果又优于治疗组。结论 :EGb对AD模型鼠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这一作用是通过保护基底前脑隔区胆碱能神经元而实现的 ,其中预防效果比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Galβ-1,4-GlcNAc在正常和钳夹伤后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和凝集素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Galβ-1,4-GlcNAc在正常和夹伤的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定位.然后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分析Galβ-1,4-GlcNAc在正常和夹伤的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运用免疫荧光、凝集素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的方法检测Galβ-1,4-GlcNAc在夹伤后的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定位及变化,发现其表达在外周神经中的雪旺细胞中并于夹伤后的一周达到高峰,于夹伤后两周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提示Galβ-1,4-GlcNAc在坐骨神经夹伤后发生表达变化,并且主要表达在坐骨神经的雪旺细胞中,说明Galβ-1,4-GlcNAc在周围神经再生的早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