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院从1984年至1994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280例,其中有1例并发巨大血泡,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42岁,4天前发热,体温38℃~39℃,全身酸痛不适,乏力,腹痛,腹泻,粘液便,每日3~5次,无里急后重感,恶心、呕吐,1天前左前臂出现血泡。于1994年10月6日入院。查体:T36.3℃,P84次/分,R17次/分,BP10/8kPa,神志清,精神不振,面颈部潮红,臀部有大片瘀斑,球结膜充血水肿,肝区、肾区叩痛、左前臂内侧有条状血泡,面积为25cm  相似文献   
52.
谷胱苷肽转移酶-π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谷胱苷肽转移酶-π(GST-π)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用谷胱苷肽转移酶(GST)单克隆抗体检测卵巢肿瘤73份(其中良性肿瘤20份、恶性肿瘤53份)中GST-π的表达。结果:①GST-π恶性肿瘤的表达率高于在良性肿瘤中的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②GST-π在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③GST-π在恶性肿瘤WHO分级1级和3级间差异无显著性,在临床分期Ⅰ-Ⅱ期和Ⅲ期-Ⅳ期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GST-π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有关,对于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且GST-π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型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
大肠镜单人操作检查的教学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诊断和治疗大肠疾病中,大肠镜检查具有重要作用,改变过去以双人检查法为主方式,采用国际流行的单人操作法取得满意效果,这一方法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54.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化疗药盒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左锁骨下动脉植入化疗药盒对不能手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价值,方法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145例,随机分为2组。介入化疗组:73例,经皮左锁骨下动脉植入化疗药盒,将导管前端置于肝总动脉,经药盒介入化疗。全身化疗组:72例,静脉给药全身化疗。采用FAM方案,7d为一疗程,间隔1~2个月重复下一疗程。结果介入化疗组行2~10次化疗,平均7.6次。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49例,有效率(CR+PR)为60.2%;生存期3~3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3.5个月。全身化疗组行1~7次化疗,平均3.8次。无CR病例,PR25例,有效率为34.7%;生存期1~13个月,中位生存期6.2个月,2组有效率和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症状方面,介入化疗组中56例患者有顽固性疼痛,化疗2~3周后27例疼痛完全消失,22例不同程度缓解,占87.5%。全身化疗组有疼痛54例,化疗后疼痛完全消失11例,缓解14例,占46.3%。介入化疗组治疗过程中无严重的肝、肾、心脏和骨髓损害,25例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降低,占34.3%,均不影响继续化疗。全身化疗组3例出现严重骨髓抑制,1例死亡,肝、肾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损害,发生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降低67例,占90.3%,2组不良反应无论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化疗药盒行局部规律性介入化疗治疗胰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是值得选择的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55.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临床常见病,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临床多表现为发热、咳嗽、有痰、气喘,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西医多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属肺炎喘嗽范畴,其发病原因多为外邪侵袭,腠理不固。郝宏文教授认为外邪阻肺为本病主要原因,病机以肺气闭塞为先,痰热、瘀阻为其病理变化,三者又可互相转化,产生新的病理循环。治疗以开肺化痰、清热活血为原则。临床治疗时需辨证治疗,注意疾病变化,灵活用药。与单用西药相比,其治疗效果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6.
丁杰  应小燕  林莉 《山东医药》2007,47(24):3-4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系统杀伤高、低转移卵巢癌细胞时的旁观者效应及其与间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关系。方法比较经HSV-TK/GCV作用的高、低转移性卵巢癌细胞株Ho-8910pm和Ho-8910旁观者效应;检测两种细胞Cx43的表达。结果HSV-TK/GCV系统对Ho- 8910细胞产生明显的旁观者效应,而对Ho-8910pm细胞旁观者效应较弱;Ho-8910细胞的Cx43表达为7.12(平均荧光强度),而Ho-8910pm细胞的Cx43表达为1.34,两者相比,P〈0.05。结论HSV-TK/GCV系统杀伤低转移卵巢癌细胞时旁观者效应强,与Cx43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7.
应用AF系统内固定术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31例。术后骨折椎体均达到功能复位,脊柱生理弯曲恢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49.1%恢复至术后的93.1%,椎体后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86.7%恢复至术后的95.3%,平均Cobb角由术前的24.2&#176;恢复至术后的7.5&#176;。随访3个月-4a,椎体高度和Cobb角无丢失。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术后1例A级无恢复,余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认为AF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8.
原发性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主要并发症是缺血性卒中和脑梗死.高血压病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异常与其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Lip[1]认为高血压病存在血栓前状态标志物(PTS),且PTS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关,其中外周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vWFAg)是内皮损伤的标志[2],D-二聚体(D-dimet)作为高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预示着血栓形成[3].血浆纤维蛋白原(Fg)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有关,是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重要原因[4].  相似文献   
59.
目的:克隆Ss-A/Ro 60 ku亚单位编码基因,检测Ss-A/Ro 60 ku亚单位及其变异体在耐药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RT-PCR克隆Ss-A/Ro 60 ku亚单位编码基因,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Ss-A/Ro 60 ku亚单位及其变异体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克隆了Ss-A/Ro 60 ku亚单位编码基因,并发现了他的两种变异体,长度分别为52 bp和41 bp.半定量RT- PCR结果显示,Ss-A/Ro 60 ku亚单位在SGC7901/VCR中的表达强度高于SGC7901细胞(P=0.0001),Ss-A/Ro 60 ku亚单位的两种变异体在SGC7901/VCR中的表达强度也高于 SGC7901细胞(P=0.001).结论:Ss-A/Ro 60 ku亚单位及其两种变异体为胃癌多药耐药相关分子.  相似文献   
60.
目的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为疫苗载体,构建基于胃癌MG7-Ag模拟表位的口服活菌疫苗,观察Balb/c小鼠口服免疫后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方法构建MG7-Ag模拟表位和HBcAg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得到模拟表位的口服活菌疫苗。用构建的口服鼠伤寒沙门菌疫苗免疫Balb/c小鼠,以PBS和携带pYA3341空载体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作为对照。初次口服接种6周后应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MG7-Ag抗体的滴度。初次免疫后8周时,取免疫鼠脾细胞,以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果,用表达MG7-Ag的小鼠艾氏腹水瘤细胞进行肿瘤攻击实验,观察疫苗对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口服疫苗免疫小鼠后疫苗免疫组小鼠血清抗MG7-Ag抗体较PBS和空载体对照组显著增高,三组分别为0.954±0.040,0.653±0.018和0.692±0.012(P<0.01)。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杀伤实验未见显著差异,三组分别为234.7±27.7,183.4±26.0和195.7±8.0(P>0.05)。小鼠艾氏腹水瘤的攻击实验显示:疫苗免疫组中5只小鼠有1只未见肿瘤形成,而对照组小鼠则全部成瘤,且免疫组的成瘤重量为(0.05±0.01)g,明显小于两对照组的(0.10±0.04)和(0.09±0.04)g(P<0.01)。结论以胃癌MG7-Ag模拟表位为基础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产生抗肿瘤免疫,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