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圣济二精方药膳原方是<圣济总录>中的二精丸方.<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神仙服草木药下>记载:"助气固精,保镇丹田,二精丸方.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五十丸,空心(腹)食前温酒下.常服助气固精,补填丹田,活血注颜,长生不老".北宋以后,二精丸方见于多部中医药经典著作,如<普济方>、<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大全>、<遵生八笺>.  相似文献   
52.
1993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科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重症继发性脑室出血 30例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 本组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最小 38岁 ,最大 72岁 ,平均年龄 5 4 2岁。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均有铸型者 16例 ,侧脑室、三脑室铸型者 14例。按Verma脑室出血分级[1] (满分 10分 ) ,6分 2例 ,7分 3例 ,8分 15例 ,9分 8例 ,10分 2例。出血部位 :脑叶出血 1例 ,基底节 18例 ,丘脑出血 10例 ,小脑出血 1例。浅昏迷 8例 ,昏迷 16例 ,深昏迷 6例。一侧瞳孔散大 4例 ,双侧瞳孔散大 4例。患者均在发病后 2 4h内入院。…  相似文献   
53.
我院骨科1991年8月~1996年8月对48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经随访及疗效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35例,女13例,年龄17~65岁,平均36岁。摔伤18例,砸伤13例,坠落伤12例,运动伤3例,其它2例。伤后1~h治疗21例,4~h15例,8~h9例,≥13h3例。按Langs-Hansen法进行分类,其中旋后一外翻型18例,旋后一内收型16例,旋前一外展型8例,旋前一外翻型6例。1.2治疗方法48例均行手术治疗,固定外踝,通过后内侧人路固定后踝或内踝,充分暴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并发…  相似文献   
54.
2002年7月~2003年6月,我科收治2例鼻中隔穿孔患者,均应用上唇颊部带上唇肌蒂的黏膜肌瓣经鼻前庭底部隧道修补鼻中隔穿孔,2例均Ⅰ期成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长趋势,现将我院收治的200余例高血压病人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6.
《闽台医林人物志》[1] 是俞慎初教授晚年的一部力作 ,该书以福建和台湾的省、府、州、县志中方技传的资料为依据 ,并参考核对了史书、辞书和其它地方文献 ,共收入从三国到清代 1 70 0多年间的闽台医林人物 72 2人 ,重点介绍各医家的学术思想、医事活动和医学著作 ,是一部反映闽台历代医林人物的专书 ,不仅填补了福建和台湾地方志中医林人物志的空白 ,而且对认识闽台医学发展的历史进程、编著闽台医学史、医林人物传记、各家学说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试就《闽台医林人物志》的成书过程、学术特点及俞慎初教授的学术贡献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7.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翻性乳头状瘤(IP),近年来发生于鼻腔、鼻窦者有所增加,但仍属少见疾病.人们公认本病具有"一强三易"(破坏性强,易复发、易恶变、易误诊)的特性.笔者收治43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8.
乳蛾西医称急性扁桃体炎 ,以咽喉两侧红肿疼痛、吞咽不利为特征 ,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病原体为病毒、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笔者从 1999年 1月~2 0 0 1年 10月采用自拟的消肿退热汤加减治疗风热型乳蛾5 0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并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 5 0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两组 10 0例中 ,年龄最小者 5个月 ,最大者14岁 ,平均 4± 1.3岁 ;病程均在发病 2天之内 ,所有患者均未采取过任何治疗。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标准[1] 拟定。表现为起病较急 ,病程较短 ,咽痛 ,吞…  相似文献   
59.
陈可冀院士是我国第一代中西医结合医学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从医执教50多年,学贯中西,成就斐然,举世公认。基于陈可冀院士精湛的学术造诣,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特立“陈可冀学术思想及经验传承研究”分课题.由陈可冀院士的学术继承人张京春博士等人跟师进行系统的整理总结.现已验收结题。2007年7月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张京春编著的《陈可冀学术思想及医案实录》一书,真实准确地记录了陈可冀的学术思想及临证医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特别适合于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者参考。纵览全书,具有4个鲜明特点,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0.
升阳益胃汤源于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肺之脾胃虚方》,由黄芪、半夏、人参、独活、防风、黄连等16味药物组成,以补脾升阳为主,兼化湿泻火。主治脾虚湿困,阳气不升之证。症见:洒淅恶寒,面色胱白,精神萎顿,口苦舌干,大便不调,甚至泄泻,小便频数,纳差无味,脉虚,苔白腻等,属内伤不足宜之。因其配伍精当,疗效显著,临床在治疗脾胃病中收效颇丰。笔者根据其组成、功效,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适当加减,扩大了本方的运用范围,将其运用于肿瘤临床治疗,亦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