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体外培养并鉴定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并探讨Norrin基因高表达对HRCECs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抗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鉴定细胞。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AP-3myc-hNorrin/pRK5质粒转染HRCECs,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Norrin/myc的表达确定转染效率。采用MTT法测定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所培养的细胞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为强阳性。AP-3myc-hNorrin/pRK5质粒转染后 24 h,RT-PCR显示实验组Norr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转染后48h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均显示实验组细胞Myc表达强于阴性对照组。MTT法显示细胞增殖高于对照组,细胞周期检测示实验组G2期细胞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脂质体能成功转染AP-3myc-hNorrin/pRK5进入HRCECs。Norrin高表达能促进HRCECs的增殖,并促进细胞DNA合成,提示Norrin在视网膜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氧诱导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80只出生后2 d的C 57/BL 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64只)和对照组(16只),出生后第7天模型组小鼠和母鼠一起放入氧气含量为75%的饲养箱中饲养,出生后第12天回到正常大气环境中饲养;对照组小鼠始终在正常大气环境中饲养。出生后第7、12、17天时,模型组及对照组在每个时间点分别取小鼠4只,荧光素心脏灌注后行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分布和形态;提取模型组小鼠出生后第7、8、10、12、12.5、13、14、15、17、19天时间点的视网膜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H IF)-1αmRNA的表达变化;分别取模型组和对照组出生后第17天时的小鼠眼球,冰冻切片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EDF、VEGF、H IF-1α蛋白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在出生后第17天时视网膜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视盘周围见大范围无灌注区;PEDF mRNA表达在缺氧24 h后开始下调,72 h达到下降高峰,随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VEGF、H IF-1αmRNA则在高氧环境下表达下调,缺氧状态下迅速升高,于缺氧48 h时到达高峰,然后缓慢下降;PEDF/VEGF、PEDF/H IF-1α比值在缺氧状态下显著降低。出生后第17天时,模型组小鼠视网膜中PEDF蛋白表达显著弱于对照组小鼠;而VEGF、H IF-1α蛋白表达则是模型组显著强于对照组。结论PEDF mRNA及蛋白在氧诱导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中明显下降,其趋势与VEGF和H IF-1α的变化相反,PEDF/VEGF、PEDF/H IF-1α表达平衡失调,可能是缺氧状态下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VI期PDR患者33例42眼经标准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对术前后视力,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等进行重点分析。结果随访35眼,术后视力明显提高,0.05以上者从术前的6/42眼(14.29%)提高到术后的15/35眼(42.86%),其中12眼(80%)视力>0.1。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27/35眼(77.14%),至随访末期(9月)31/35眼(88.57%)。术前伴有视盘萎缩,视网膜血管闭塞,光定位不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预后较差,但术后视力仍有11/16(68.8%)眼有不同程度的提高,6/16(37.5%)眼视力≥FC。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以部分改善晚期PDR患者的视功能,即便是合并严重缺血的病例仍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妇炎消胶囊(大黄、乌药、牡丹皮等)的质量标准;方法:用TLC法对胶囊中的大黄、乌药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牡丹皮的芍药苷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明显,含量测定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7.19%,RSD=1.05%。结论:该方法能较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SD-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经眼底检查、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造影确诊的连续PCV患者的SD-OCT图像进行分析,分析PCV在SD-OCT上的主要表现形式。【结果】共95例患者(106眼)纳入该研究,其中18眼(16.98%)出现广泛性出血性色素上皮层脱离(mhPED)伴或不伴视网膜下大出血(MSH),总范围大于12个视盘面积;在无mhPED/MSH的98眼中,78眼(79.59%)可见双线征,71眼(72.45%)见局限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42眼(42.86%)见拇指样隆起息肉病变,65眼(66.33%)见视网膜下积液,20眼(20.41%)见视网膜层间积液,29(29.59%)眼见局限性视网膜下出血。【结论】双线征、色素上皮脱离、视网膜下积液、拇指样息肉病灶以及视网膜下出血是PCV在SD-OCT上常见的5种表现形式,其中以双眼线征和色素上皮脱离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及常见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春芳  丁小燕 《新医学》2004,35(1):9-10
1 引 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成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发病率在我国逐渐上升,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达51.3%,已成为防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年龄、性别及发病眼别的差异.方法 以医院为基础的回顾性研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确诊的nAMD患者114例144只眼(nAMD组)和PCV患者145例186只眼(PCV组)纳入研究.统计其首诊年龄、性别、眼别等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性别及发病眼别的差异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x 2检验.结果 nAMD组患者平均首诊年龄为(68.30±9.86)岁,PCV组患者平均首诊年龄为( 65.67±9.04)岁.两组患者平均首诊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8,P=0.031).首诊年龄小于70岁者,nAMD组中58例,占50.88%;PCV组中92例,占63.45%.PCV组首诊年龄<70岁者比例高于nA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8,P=0.042).nAMD组中男女比例为3.56∶1,PCV组中男女比例为2.02∶1,两组患者男女性别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7,P=0.047).nAMD组中,双眼发病30例,占26.32%;PCV组中,双眼发病41例,占28.28%.两组患者双眼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23,P=0.726).nAMD组144只眼中,右眼69只眼,占47.92%;左眼75只眼,占52.08%.PCV组186只眼中,右眼92只眼,占49.46%,左眼94只眼,占50.54%.两组患者不同眼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78,P=0.637).结论 nAMD患者较PCV患者首诊年龄大;nAMD较PCV更容易发生在男性.两种疾病均有约1/4的患者双眼发病,眼别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动静脉鞘膜切开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观察动静脉鞘膜切开术(arteriovenous sheathotomy)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的临床疗效。
方法
分析6例BRVO患者经行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玻璃体后皮质剥离、BRVO部位的动静脉鞘膜切开、动静脉分离等治疗的6只患眼术中所见以及随访3~12个月的视力、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ERG)等检查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手术中,切开动静脉鞘膜、分离动静脉时,均见近段静脉充盈增加。 随访期间内,5例患者的视力显著提高(最佳矫正视力为1.5),眼底彩色照相、FFA检查发现视网膜出血明显吸收,血管变直,荧光素渗漏减少,但有3例患者手术后3个月在鞘膜切开部位的远段FFA检查可见大片毛细血管闭塞区;OCT检查显示黄斑水肿较手术前大大减轻或消除;mERG检查显示黄斑区反应振幅明显高于手术前。1例患者因反复玻璃体积血而再次手术。
结论
动静脉鞘膜切开术治疗BRVO能提高患者视力,改善静脉回流,减轻黄斑水肿,但手术后
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无灌注区的改善却不明显。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18:6-9)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银杏苦内酯B(GB)对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变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视网膜变性模型,应用TUNEL法检测光感受器细胞凋亡,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MNU作用后不同时间大鼠视网膜中bcl-2和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GB治疗组外核层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MNU作用后12 h、1 d、2 d、3 d和5 d,bcl-2/bax mRNA模型组为0.36、0.15、0.29、0.42和0.64,GB治疗组为0.98、0.92、0.53、0.45和0.68,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GB治疗组Bcl-2蛋白在MNU给药后1 d表达最强,2 d阳性表达下降,3 d后阳性表达消失,模型组未见视网膜Bcl-2阳性表达;GB治疗组Bax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银杏苦内酯B能抑制MNU诱导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可能与上调Bcl-2的表达量,提高Bcl-2/Bax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南京市入托幼儿营养状况与身体活动行为现状,为幼儿营养配餐和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市五所幼儿园的小、中、大班的350名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和ActiGraph GT3x+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结果 幼儿营养不良患病率为4.75%,低体重患病率为6.10%,超重患病率为12.88%,肥胖患病率为18.64%,大班男女幼儿肥胖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有24.35%的每天进行课外锻炼、20.78%的周末基本不锻炼、29.58%的步行上学、23.47%的屏幕时间≥2小时、23.43%的未参与体育兴趣班和41.58%的没有完全生活自理,大班男女幼儿每天进行课外锻炼分布有差异(P<0.05),大班男幼儿步行上学比例高于女幼儿(P<0.05),男女幼儿的生活自理分布有差异(P<0.05);加速传感器测试显示男幼儿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高于女幼儿(P<0.05),男幼儿平均每天能量消耗和平均每小时能量消耗均高于女幼儿(P<0.05)。结论 南京市入托幼儿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营养不良、低体重、超重及肥胖同时并存,部分入托幼儿良好的身体活动行为习惯还未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