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0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索有效、可行的大肠癌患者家族史筛检策略.方法 制定筛检表格、专人筛检及优化问诊策略等方式,采取与常规病历对照的方法,分析本筛检策略的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应用本筛检策略,大肠癌患者肿瘤家族史的筛检阳性率提高了85.4%,比常规方法多检出患癌家族成员99人次,其中胃肠肿瘤亲属40人次.结论 通过应用有效的筛检策略能有效提高大肠癌患者家族史筛检阳性率,为遗传性肠癌的精准治疗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2.
背景与目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差异较大,且术后辅助化疗的必要性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分析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并探讨术后辅助化疗的必要性。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443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对可能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模型分析。对具有2008NCCN指南所述的预后不良因素(肠梗阻或穿孔、组织学分化差、送检淋巴结少于9枚、T4分期)的结肠癌患者亚组.再按照有无术后辅助化疗(XELOX或FOLFOX方案)进行分类.同样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进行计算和检验。结果:443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9个月,总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8.4%、82.5%。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有无肠梗阻或穿孔、有无糖尿病、大体标本切缘与肿瘤的距离、送检淋巴结是否大于9枚是Ⅱ期结直肠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术前有肠梗阻或穿孔、送检淋巴结少于9枚的Ⅱ期结癌患者经辅助化疗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80%、86%)高于未化疗组(分别为67%、64%)。结论:术前伴有梗阻或穿孔、2型糖尿病、淋巴结检出数目少于9枚和切缘小于1cm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具有肠梗阻或穿孔、淋巴结送检数目少于9枚的Ⅱ期结肠癌患者可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33.
直肠癌根治术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远期效果和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和分析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689例根治性切除直肠癌患者的资料。结果全组手术死亡率0.7%,随访率96.7%,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9%、77.3%、69.6%和63.3%.中位生存期为67.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癌术后生存率与首发症状、肿瘤位置、肿瘤侵犯肠管周径比例、大体类型、组织类型、侵犯肠壁深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的范围、Dukes分期和术式等因素相关。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肿瘤位置、组织类型、侵犯肠壁深度及Dukes分期是直肠癌根治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远期疗效与肿瘤位置、组织类型、侵犯肠壁深度及Dukes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34.
胃肠道间质瘤原发灶大小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原发肿瘤大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92例能完全切除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 (含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重新复核并进行随访 ,分析原发肿瘤大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中位生存时间为 5 9 1个月 ,术后 2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9 38%和 6 7 4 5 %。原发灶肿瘤完全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与其性别、肿瘤部位和大小、肿瘤性质、核分裂及复发转移有关 ;但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显示 ,术后生存率仅与肿瘤大小、肿瘤性质和复发转移相关 (P <0 0 5 )。以 2cm为界比较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5cm为界比较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GIST仍以外科治疗为主 ,胃肠道间质瘤原发灶大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 ,肿瘤直径≥ 2cm的患者应加强随诊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行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386例年龄70岁以上的Ⅱ~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26例接受术后化疗,160例(41.4%)拒绝化疗。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化疗依从性的客观因素。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拒绝或未能完成术后化疗患者的主观原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年龄及并发症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电话随访结果显示,80例未行术后化疗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有51例(63.8%)是因为医生的建议程度不够。Ⅲ期患者中,对化疗的恐惧(31.2%,15/48)、自我感觉体质差(18.8%,9/48)及经济困难(18.8%,9/48)是阻碍化疗的主要因素;Ⅳ期患者对不良预后的绝望是放弃化疗的主要原因(56.2%,18/32)。结论患者的性别、体表面积、年龄及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依从性的客观指标。对于Ⅱ期患者.医生对化疗的建议程度应该加强:对于Ⅲ期患者,仍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指导其治疗。  相似文献   
36.
胃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胃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外科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外科治疗的70例胃的GIST临床资料,对其病理切片(含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重新复核并加以随访,分析手术切除的效果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行完全切除术63例,其中扩大切除术20例,肿瘤及所在器官切除24例,肿瘤局部切除19例;行不完全切除7例。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0.2月,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72.1%和61.9%。完全切除术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不完全切除术组(P<0.05),后者无一例生存超过2年。完全切除术组中,肿瘤局部切除和肿瘤及所在器官切除患者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二者分别与扩大切除术者比较,差异却有显著性意义(P<0.05)。完全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与其性别、肿瘤大小和性质、核分裂数及复发转移有关;但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生存率仅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和复发转移相关(P<0.05)。结论胃的GIST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原则上施行肿瘤完全切除即可,广泛切除或扩大淋巴结清扫不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7.
54例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1978年5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54例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临床、病理、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5年总生存率为58.5%,10年总生存率为55.7%.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B症状、血清乳酸脱清酶(LDH)水平、病理免疫表型(T/B)、是否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和临床分期与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免疫表型(T/B)、临床分期与预后相关.结论:病理免疫表型(T/B)和临床分期是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T细胞性淋巴瘤预后较差,临床分期越晚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AJCC-TRG分级联合ypTN分期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放化疗后的预后,并筛查预后最差的亚组人群。方法 2004—2012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LARC 263例,男176例,女87例,中位年龄55岁。所有患者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并于放疗结束后6~8周施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根据第7版AJCC-TRG分级标准及ypTNM分期标准对术后组织标本重新评价。生存分析评价不同肿瘤退缩分级(TRG)联合ypTN对各项生存指标的预测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OS、DFS、LRFS及DMFS,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0.1个月,全组5年OS、DFS、LRFS和DMFS分别为80.0%、75.0%、97.0%和81.0%。不同ypT/TRG、ypN/TRG组合间的OS、DFS及DM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ypT3—T4/TRG 2—3、ypN1—N2/TRG 2—3亚组预后最差,5年OS,DFS和DMFS分别为66.9%、56.0%,52.2%、41.4%和60.9%、46.0%。结论 AJCC-TRG联合ypTN分期能更准确评估LARC预后,筛查出高危远处转移预后最差亚组人群,对指导LARC个体化术后辅助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9.
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37例大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点重新复核并进行随访,分析其临床特点与预后的相关。结果:中位生存时间为66.7个月,术后2年生存率为83.3%,5年生存率为 44.1%。原发灶肿瘤完全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与其肿瘤大小、肿瘤性质(恶性程度)、手术方式、术后(格列卫)辅助治疗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但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生存率仅与肿瘤大小、肿瘤性质和复发转移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间质瘤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其原发灶肿瘤大小及肿瘤性质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研究结直肠癌单个转移的淋巴结分布情况及其在预后中的作用,探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转移位置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分析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3年2月~2008年6月行根治性手术且术后常规病理检测只有一个淋巴结转移结直肠腺癌患者资料.结果:共收集病例263例,单个淋巴结跳跃转移率35%.淋巴结转移分布影响因素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