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4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7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27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92篇 |
内科学 | 37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2篇 |
特种医学 | 42篇 |
外科学 | 46篇 |
综合类 | 202篇 |
预防医学 | 46篇 |
药学 | 78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88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外伤性肠破裂在腹部外伤中十分常见,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少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我院从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外伤性肠破裂18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均治愈。现就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2.
23.
背景:基因芯片可以大规模地平行检测分析上千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克服了传统的一次实验仅能对单个或数个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的局限。
目的:应用含有1 176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
方法:雌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损伤4 h,24 h,3 d,7 d,10 d组7组。损伤组切除T7、T8的椎板,并用钢棒从高处自由落下致脊髓损伤。手术对照组仅进行T7、T8椎板切除。正常组和各损伤组于伤后各时间段,手术对照组于术后3 d取T6~T10段脊髓,提取总RNA,运用AtlasImageTM 2.01软件(Clontech)对放射自显影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各个处理组与正常组相比,灰度值差异超过3倍的基因定为有表达差异。
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共有显著表达差异基因81条,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46条,表达下调的基因有35条,并在国内外首次观察到神经激肽B、神经肽Y、垂体后叶加压素V2受体等数个基因在脊髓损伤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结合实验动物模型能大规模、高通量地观察急性脊髓损伤继发性损伤的基因表达谱,筛选疾病相关基因,对进一步阐明疾病在基因水平上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采用多模式方式对髋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根据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将患者分为2组,低风险组112例,男47例,女65例;年龄42~88岁,平均(72.40±13.29)岁;高风险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65~84岁,平均(78.50±12.76)岁。2组入院后即给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高风险组术后第1天予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14d;低风险组术后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连续14d;在出院前24h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未发生致命性肺栓塞,1例有症状的肺栓塞发生在低风险组,而高风险组未发现肺栓塞。低风险组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6例,高风险组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2例。选取例数较多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比较术后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量、血肿及胃肠出血病例数。低风险组分别是(538.10±390.20)ml,(30±19)g/L,0例,1例;高风险组分别是(585.95±403.96)ml,(32±20)g/L,1例,1例,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加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方面的疗效与低分子肝素加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无明显差别,但在降低出血性并发症和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多模式血栓栓塞预防方案可以保护患者,作为髋部骨折术后常规预防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心血管并发症是尿毒症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表现为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尿毒症心肌病是其重要病因,近2/3患者表现为左心室肥厚,特别是非对称性左室后壁(室间隔)肥厚。本文综述了左室非对称性肥厚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近年来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26.
拇收肌切断加改良Mitchell手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拇收肌切断加改良Mitchell手术矫正拇外翻畸形.方法:采用拇收肌切断加改良Mitchell手术治疗HVD46例81足,通过随访评定疗效.结果:46例中40例71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5年,平均2年5个月.总优良率达94.3%,疗效满意.结论:本术式针对拇外翻畸形的病理解剖及其症状多方面矫正,使术后的外形和功能得到全面改善,可同时适用中青年患者及部分全身情况较好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 T三维重建(3D )在腹部寄生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腹部寄生胎患者的临床及C T影像资料,15例均行64层螺旋C T平扫及三维重建。结果15例中,女性9例,男性6例,年龄1个月10天~60岁。肿块位于腹膜后8例,腹腔内7例。C T 横断面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境界清楚,内见轴骨系统、脂肪密度、软组织密度等结构,邻近组织脏器受压、移位,肠管积气。冠状面及矢状面最大密度投影(M IP )清晰显示肿块内脊椎骨、四肢骨及肋骨等骨性结构,容积再现(V R )完整显示寄生胎内骨性结构全貌。结论64层螺旋C T 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医师提供直观、真实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可作为腹部寄生胎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8.
背景:ABO血型不合供受者之间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受者血型的转变、移植后输血的选择等问题。
目的:观察ABO血型不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和近远期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2008武警总医院收治的10例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资料。总结植入效果,血型转变,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9例患者恢复造血功能,血型转变为完全供者型,1例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恢复,但红细胞植入延迟。所有患者在输注移植物时未出现短暂的血红蛋白尿,无严重急性溶血和迟发型溶血的发生,1例出现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可见ABO血型不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移植疗效无明显影响,红细胞植入延迟的预防和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9.
病例例1,女,16岁.左臀部多发软组织包块10年,曾于外院手术治疗,术后复发.体检:左髋及左臀部巨大硬性包块,表面结节感,固定,局部皮肤溃破流出白垩样内容物,左髋关节功能基本正常.实验室检查:血钙正常,血磷升高.X线表现:左侧髋关节旁及臀部软组织内钙化性肿块,钙化融合呈菜花状,邻近骨骼、关节未受侵犯(图1),诊断为左髋、臀部肿瘤样钙质沉着症可能. 相似文献
30.
1999年8月至2008年5月我科诊治5例进行性偏侧萎缩症,报道如下。例1.女性,42岁,5年前发现进行性左面部萎缩。于2年前开始左颈、左肩亦逐渐萎缩,左上、下肢变细,左乳房缩小。查体: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反射对称(++)。左面、左颈、左肩、左胸、腹部萎缩,左上、下肢较对侧细,左乳房较右侧小。上述受累部位皮肤松弛而薄,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弹性差而有皱折,与对侧明显不同。EEG正常,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例2.女性,39岁,于3年前发现右面部萎缩,呈缓慢进行性发展,未引起注意。1年前开始右颈、右肩、右上、下肢亦逐渐萎缩,右乳房变小。查体: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反射对称(++)。以躯干中线为界,两侧明显不对称。右侧鼻唇沟略浅,右面、右颈、右肩部及右侧躯干萎缩,右上、下肢较对侧细,右乳房较左侧小。受累部位皮肤松弛变薄,没有弹性,有皱折,皮下脂肪消失,颇似老年妇女外貌。EEG及头颅CT扫描未发现异常。例3.女性,46岁,约6年前开始左脸逐渐变小,左脸皮肤变薄,但未能引起注意。1年前发现左上、下肢变细,左手、脚和乳房逐渐变小呈进行性发展。查体: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