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50篇
药学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索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以便进行早期干预。方法收集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活动度〈40%的急性重症肝炎患者69例,对69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等临床背景资料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浆白蛋白、胆碱脂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等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年龄、血胆红素水平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在肝性脑病组和非肝性脑病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约30%的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发展成为肝性脑病。高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下降、高血浆总胆红素等是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发展成为肝性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的质粒介导的碳青霉烯酶IMI-3传播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新的质粒介导的碳青霉烯酶IMI-3传播机制.方法采用E试验测定抗菌药物MIC,接合试验、酶切克隆筛选及鸟枪法测序对编码基因IMI-3传播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阳性克隆菌E.coli pT103有5个开放读码框(ORF).在编码基因IMI-3的两侧各有一相同的插入序列,氨基酸序列与IS903有71%的同源性.鸟枪法测序显示IMI-3与染色体介导的IMI-有99%的同源性.结论IMI-3编码基因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IMI-1经点突变通过转座酶Tn903转移至可接合性质粒上.  相似文献   
3.
4.
一种新的质粒介导的IMI-1型碳青霉烯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确立亚胺培南耐药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Etest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 (MIC) ,通过等电点聚焦电泳 (IEF)、三维试验、接合试验、Southern杂交、聚合酶链反应 (PCR)、克隆测序对酶的活性及编码基因进行研究。结果 阴沟肠杆菌产碳青霉烯酶 ,等电点为 8.1。该酶能被克拉维酸抑制 ,不被氯唑西林、EDTA抑制 ,存在 2f类酶的某些特性 ,其耐药基因位于 80kb左右的质粒上。克隆测序显示与染色体介导的IMI 1有 99%的同源性。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是由一种新的质粒介导的与染色体介导的IMI 1类似的碳青霉烯酶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头孢吡肟和进口盐酸头孢吡肟治疗下呼吸道、泌尿道细菌染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共入组131例,其中国产盐酸头孢吡肟组66例,进口盐酸头孢吡肟组65例。两药剂量均为每日2.0g,q12h,静滴,疗程7~14d。结果国产和进口盐酸头孢吡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53.1%和41.9%,有效率分别为90.6%和80.7%;治疗泌尿系感染痊愈率分别为85.3%和81.8%,有效率分别为94.1%和100.0%,细菌清除率国产盐酸头孢吡肟组91.8%;进口盐酸头孢吡肟组100.0%。国产和进口盐酸头孢吡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和6.2%。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盐酸头孢吡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性疾病安全、有效,与进口头孢吡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俞云松 《浙江医学》2006,28(2):91-92,95
目的评价高剂量(500mg,1次d)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临床常见细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多中心研究方法在浙江地区8所医院共纳入各种细菌感染333例和术后预防感染患者70例,各系统平均疗程(5.72±3.20)d。结果左氧氟沙星注射液500mgd,1次d给药治疗常见细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为92.49%,细菌清除率为91.67%,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主要为轻度胃肠道反应和注射部位发红、发痒等刺激性表现。结论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500mgd,1次d)治疗临床常见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的应用,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中比例不断增加,为了控制MRSA感染,我们对2002年1-10月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作同源性分析。 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合肥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TEM型耐药基因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1999-2000年合肥市多所医院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方法酶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筛选出产ESBLs细菌,PCR扩增其TEM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段,克隆人pGEM-Teasy载体,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并确定TEM基因型。结果98株产ESBLs菌株中有79株产TEM型β-内酰胺酶,其中TEM-1型75株和TEM-10型4株。结论合肥市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存在2种TEM型β-内酰胺酶,在国内首次报道一种新的β-内酰胺酶(TEM-10)。  相似文献   
9.
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了解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 方法对12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改良三维试验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 结果 12株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改良三维试验法证实同时产生AmpC酶和ESBLs;其中,9株ESBLs编码基因PCR结果阳性,分别为SHV-2、SHV-12、CTX-M-3和CTX-M-14型ESBLs;对另外3株进行粗酶等电点测定发现,存在7.89和8.0等电点条带,并被克拉维酸抑制;12株细菌ampD和ampC基因PCR扩增均呈阳性,将6株耐药菌进行ampD基因的克隆测序发现均存在羧基端可疑的突变位点. 结论 12株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同时产生≥1种的ESBLs及高产AmpC酶.  相似文献   
10.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国内6个省市25家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介导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国内6省市8家省级医院、浙江省11个地区17家市级医院临床分离的700株鲍曼不动杆菌。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异帕米星、奈替米星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PCR筛选三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克隆测序明确基因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的同源性;质粒抽提、接合试验及Southern杂交确定armA基因定位。结果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异帕米星、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7.7%、70.9%、75.7%、63.5%和71.5%。对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全部耐药的菌株有377株,其中334株检出armA基因;未发现rmtA、rmtB阳性菌株。armA基因阳性菌株PFGE分型以A、B、C为主。碱裂解法反复抽提未得到质粒,多次接合试验未成功;Southern杂交显示,armA基因分别位于克隆A、B、c菌株染色体ApaⅠ酶切PFGE约220、300、220kb大小的PFGE片段上。结论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在鲍曼不动杆菌中广泛存在,armA基因位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