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5452篇 |
免费 | 9335篇 |
国内免费 | 623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90篇 |
儿科学 | 3384篇 |
妇产科学 | 3253篇 |
基础医学 | 14562篇 |
口腔科学 | 6079篇 |
临床医学 | 31042篇 |
内科学 | 28975篇 |
皮肤病学 | 2161篇 |
神经病学 | 9725篇 |
特种医学 | 16093篇 |
外科学 | 32319篇 |
综合类 | 78687篇 |
一般理论 | 3篇 |
预防医学 | 34622篇 |
眼科学 | 3820篇 |
药学 | 14330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6890篇 |
肿瘤学 | 133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223篇 |
2022年 | 435篇 |
2021年 | 600篇 |
2020年 | 841篇 |
2019年 | 726篇 |
2018年 | 864篇 |
2017年 | 1046篇 |
2016年 | 1092篇 |
2015年 | 1310篇 |
2014年 | 1172篇 |
2013年 | 1020篇 |
2012年 | 872篇 |
2011年 | 16585篇 |
2010年 | 8379篇 |
2009年 | 4860篇 |
2008年 | 14212篇 |
2007年 | 26841篇 |
2006年 | 26569篇 |
2005年 | 20445篇 |
2004年 | 21938篇 |
2003年 | 21961篇 |
2002年 | 19082篇 |
2001年 | 18877篇 |
2000年 | 14010篇 |
1999年 | 15112篇 |
1998年 | 8172篇 |
1997年 | 9356篇 |
1996年 | 9185篇 |
1995年 | 8571篇 |
1994年 | 7566篇 |
1993年 | 3882篇 |
1992年 | 3462篇 |
1991年 | 2766篇 |
1990年 | 2284篇 |
1989年 | 1641篇 |
1988年 | 1840篇 |
1987年 | 995篇 |
1986年 | 760篇 |
1985年 | 466篇 |
1984年 | 86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34篇 |
1981年 | 24篇 |
1979年 | 26篇 |
1935年 | 23篇 |
1933年 | 31篇 |
1932年 | 27篇 |
1930年 | 34篇 |
1929年 | 2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一次和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再住院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 1次和≥ 2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再住院率 ,初步探讨影响再住院的相关因素。 方法 :1999年度出院的 83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调查 ,使用自制的再住院及其相关因素调查表 ,于 2 0 0 3年 12月底前电话或入户调查出院后至少 4 8个月的情况。 结果 :6 6 4例完成调查 ,分为 1次住院组 (333例 )和多次住院组 (331例 )。用生存分析 (Kaplan Meier公式 )比较两组未再住院率 ,12个月末 (分别为 6 7 0 %和 6 1 6 % )、2 4个月末 (5 6 2 %和 4 8 9% )、36个月末 (4 6 0和 35 1% )和 4 8个月末 (4 1 1%和 2 8 7% )。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再住院的相关因素显示 ,与药物依从性、生活事件、自知力和家庭照顾相关 (P <0 0 5 ) ,药物依从性对再住院的贡献值 (1 719)最大。 结论 :1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再住院率较多次住院者低。药物依从性是影响再住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2.
53.
54.
55.
将动、静脉阻断法用于恒速灌流的在体山羊左肺,使其总压力降区分为动脉端、静脉端及中间段三部分。大肠杆菌内毒素主要升高肺静脉端压力降及肺毛细血管压;山莨菪碱可显著缓解内毒素所致的改变,但对正常肺血管各段压力降无明显影响。5-羟色胺主要升高肺动脉端压力降,对肺静脉端及毛细血管压无明显影响。去甲肾上腺素及组胺主要升高肺静脉端压力降及肺毛细血管压,但对肺动脉端无明显影响。去甲肾上腺素和组胺可能介导内毒素性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56.
A A al-Baker M F Attalla S A el-Ekiabi A al Ghoul 《Burns :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Burn Injuries》1989,15(4):265-267
Seventy-two cases of car radiator burns (CRB) were treated in the Burns Unit, Hamad Medical Corporation, Doha, Qatar, over a 6-year period (1982-87). All the patients were males and most were between 20 and 40 years old. Chest wall, face and right upper limb were the commonest sites involved. Most of the patients suffered from relatively minor scalds. The scenario of the accidents as well as the topography of the burned areas were characteristic to this particular type of injury. The exceptionally high temperatures in the summer month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this type of burn.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腹茧症合并不孕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996年至2005年因不孕施行腹部手术中发现的7例腹茧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为原发、管性不孕。其共同特点为,术中见多重疏松、灰白色的纤维膜状组织包裹于肠管间隙及盆腔脏器,手术分离困难。结论腹茧症引起的不孕可能为纤维膜包裹输卵管,使其丧失活动度,伞端封闭,无法完成捡拾和输送卵子的功能或包裹卵巢,使其排卵障碍而不能受孕。术后"假性囊肿"或"包裹性积液"易复发。 相似文献
5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单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动物模型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对HIBD的影响和可能机制。 方法 选择健康 7日龄Wistar大鼠 12 0只 ,建立HIBD模型 ,随机分成假手术组、HIBD组、HIBD后 0 .2mg/kg人基因重组IGF 1干预组 (RH IGF 1组 )、0 .0 6 6mg/kg人基因重组IGF 1干预组 (SRH IGF 1组 )及盐水对照组 (对照组 )。各组按观察时段进一步分为 2 4、4 8、72h组 ,每组 8只。各组于规定时刻观测脑形态学改变、谷氨酸 (Glu)含量、凋亡细胞计数、Bcl 2蛋白表达。 结果 (1)HIBD 4 8h组Glu(116 2 .2± 10 8.1)mg/kg ,较假手术组(75 0 .9± 5 3.4 )mg/kg明显升高 (P <0 .0 5 ) ;HIBD组凋亡细胞计数 [2 4h :(7.6± 1.9) % ,4 8h(12 .6±1.2 ) % ,72h :(13.8± 0 .9) % ],较假手术组 [2 4h(2 .0± 0 .2 ) % ,4 8h(2 .0± 0 .3) % ,72h(2 .0±0 .2 ) % ]明显增加 (P均 <0 .0 5 )。 (2 )与对照组相比 ,RH IGF 1组脑组织病变减轻 ;干预 4 8h组Glu[SRH IGF 1组 (781.4± 5 4 .2 )mg/kg ,RH IGF 1组 (74 0 .5± 4 6 .6 )mg/kg],较对照组 (112 6 .6± 4 8.0 )mg/kg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RH IGF 1组凋亡细胞计数 [2 4h :(3.6± 0 .9) % ,4 8h(8.2± 2 .2 ) % ,72h(9.4± 1.4 ) % ],较对 相似文献
59.
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咽旁间隙原发性239例肿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良性肿瘤患病比为61.09%,其中上皮源性肿瘤患病比最高,占19.25%;神经源性肿瘤第二位,占17.57%。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为35.15%,其中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占21.76%;恶性淋巴瘤第2位,占7.95%。炎症的患病比为3.77%,其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最高。结论: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良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恶性肿瘤次之,炎症居第3位,比例约为17:9:1。 相似文献
60.
兔坐骨神经挤压伤的MRI与SEP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和体感诱发电位以及两者结合在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4只兔按钳夹力的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左后肢为损伤侧,右后肢为对照侧,建立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于伤后1、2、4、8周行MR扫描,同时行双侧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损伤侧24条神经,有23条MR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95.8%,假阴性率4.17%(1/24);24条损伤侧坐骨神经,有22条SEP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91.6%,假阴性率8.3%(2/24)。MRI与SEP对神经损伤的正确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与SEP结合起来,24条损伤神经均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100%。结论:MR与SEP检查可无创、准确地判断神经损伤,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神经损伤的正确诊断率,重复性好,可作为神经损伤的较好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