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0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11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7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Management of pseudomyxoma peritone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TRODUCTION Pseudomyxoma peritonei (PMP) is a rare disease[1]. It refers to a progressive disease process within the peritoneum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appendix or ovaries and i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duction of copious amounts of mucinous fluid resu… 相似文献
12.
13.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因其来源广泛,易扩增,低免疫原性等特点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疾病治疗的研究中。本研究旨在为重症肌无力疾病探求一种新的应用干细胞的治疗方法。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移植到重症肌无力大鼠中,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人源化细胞的分布,ELISPOT法观察MSC对B细胞原位分泌抗体的影响,Transwell试验检测分泌IFN-γ的水平。结果发现,经静脉输注的UCMSC能快速的迁移到炎症部位和局部淋巴结,而且在淋巴结的髓质区也可以检测到人源化的细胞。体外原位检测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分泌的试验发现,当MSC与淋巴结来源的淋巴细胞充分接触,能有效地抑制AchR抗体的产生。Transwell试验显示,UCMSC与CD4T细胞直接接触,能有效地降低IFN-γ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重症肌无力体内的Th1/Th2细胞失衡的免疫状态。结论 :在重症肌无力大鼠中,MSC可能通过相互接触或/和释放细胞因子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这为重症肌无力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3种不同药物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的效果、安全性以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以探讨最佳的配伍和药物剂量,为临床分娩镇痛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选择要求分娩镇痛产妇300例随机分为3组: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单纯舒芬太尼组(S组)、罗哌卡因+芬太尼组(RF组);另选择100例未采用任何镇痛方式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各组镇痛效能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结果:①镇痛3组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RF组与S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R组(P<0.01);RF组与S组首剂持续时间明显长于R组(P<0.01);RF组与S组的起效时间和首剂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RF组局麻药总用量明显少于R组(P<0.01)。②3组镇痛前后各时点产妇的MBP(平均动脉压)、HR(心率)、RR(呼吸频率)、SpO2(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镇痛3组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二产程时间及第三产程时间,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之间的器械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新生儿1min及5min Apgar评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S组有12例、RF组有17例发生皮肤瘙痒,但症状轻微,无需应用拮抗药;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给药方案均可安全有效应用于分娩镇痛。选择0.15%罗哌卡因复合2μg/ml芬太尼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疗效确切、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长。由于局麻药用量减少,因此,对运动神经的影响更小、不良反应少,产妇易于接受,满意率高,是无痛分娩的一种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功能保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方法:检索Cochrane Database ofSystematic Reviews 2011年第1期、PubMed(2000~2011)、EMbase(2000~2011)、CBMdisc(2000~2011)、CNKI(2000~2011)、VIP(2000-2011)中关于肝切除术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3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共356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肝切除同时应用乌司他丁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汁酸水平于术后1、3 d均下降(P0.05~P0.01)。结论:肝切除术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母细胞瘤基因组不平衡性与染色体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的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探讨肝母细胞瘤(HB)染色体1p36杂合性缺失(LOH)的特点。方法应用CGH检测30例HBDNA的丢失或扩增;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SSLP)方法,对30例HB中染色体1p36上6个微卫星的杂合子丢失进行检测。结果每例HB细胞染色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HB常见增益的染色体区域是1q、2q、2p、8q、8p、12q和22q,常见丢失的染色体区域为1P、4q、4p、16q、17p和18q。30例HB中,1号染色体上6个基因座发生LOH的总频率为63.3%(19/30),其中D1S199为最高(66.7%),其次为D1S450(46.7%)。结论HB存在多条染色体DNA拷贝数扩增或丢失的区域;HB在染色体1p36上存在广泛的LOH;染色体变异引起相应瘤基因扩增和抑癌基因的丢失可能参与了HB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Zhi-Bo Zhang Lei Cai Shu-Guo Zheng Yan Xiong Jia-Hong Dong 《Pathology oncology research : POR》2009,15(3):495-502
Caveolin-1 is the major structural protein in caveolae, implicated in oncogenesis and angiogenesi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caveolin-1 and progression and angiogene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still not clear. Thus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of caveolin-1 expressio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expression,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and
unpaired artery (UA)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HCC.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sections
of HCC from 75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an initial hepatectomy were stain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with specific antibodies
against caveolin-1, VEGF, CD34 and α-SMA. The levels of caveolin-1, VEGF, MVD and UA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
variables, and tissue sections were also analyzed by dual-label immunofluorescence. We found that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caveolin-1 was associated with metastasis and with a worse prognosis of HCC. Caveolin-1 expression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VEGF, MVD and UA.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aveolin-1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gression of HCC and angiogenes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