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349篇
  免费   28897篇
  国内免费   23523篇
耳鼻咽喉   2455篇
儿科学   2700篇
妇产科学   3405篇
基础医学   36834篇
口腔科学   4933篇
临床医学   43370篇
内科学   44123篇
皮肤病学   2711篇
神经病学   16880篇
特种医学   112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6篇
外科学   29910篇
综合类   53367篇
现状与发展   78篇
一般理论   33篇
预防医学   19416篇
眼科学   9340篇
药学   33092篇
  347篇
中国医学   18740篇
肿瘤学   26545篇
  2024年   1154篇
  2023年   5068篇
  2022年   13055篇
  2021年   16282篇
  2020年   12495篇
  2019年   10585篇
  2018年   11192篇
  2017年   9969篇
  2016年   9507篇
  2015年   14262篇
  2014年   17585篇
  2013年   15184篇
  2012年   22726篇
  2011年   25584篇
  2010年   16015篇
  2009年   12501篇
  2008年   15916篇
  2007年   15960篇
  2006年   15960篇
  2005年   15901篇
  2004年   9588篇
  2003年   8801篇
  2002年   7378篇
  2001年   6477篇
  2000年   7100篇
  1999年   7858篇
  1998年   5111篇
  1997年   5115篇
  1996年   3992篇
  1995年   3776篇
  1994年   3124篇
  1993年   2092篇
  1992年   2371篇
  1991年   1978篇
  1990年   1691篇
  1989年   1430篇
  1988年   1227篇
  1987年   1077篇
  1986年   826篇
  1985年   667篇
  1984年   395篇
  1983年   245篇
  1982年   130篇
  1981年   136篇
  1980年   94篇
  1979年   104篇
  1978年   16篇
  1974年   9篇
  1973年   8篇
  196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人体蠕形螨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透明胶带法观察蠕形螨在人体面部的寄生、逸出及其在体外的存活能力。结果表明:毛囊蠕形螨(Demod-exfoliculorum,D.f.)主要以颚体朝向毛囊底部寄生,且常常有多条群居现象,而皮脂蠕形螨,(Demodexbrevis,D.b.)一般为单条独居生活。两种人体蠕形螨昼夜均可主动爬出毛囊口出现在皮肤表面,D.f.以白天1000~1800为逸出高峰;D.b.则以夜间2200~200逸出最多。此外,蠕形螨在体外有较强的活动力和存活力。透明胶带法在人体蠕形螨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Monohalogenated methanes (methyl chloride, methyl bromide and methyl iodide) are mutagenic and carcinogenic.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these effects, DNA methylation, was studied. DNA adducts from orgnas of F344 rats exposed to these chemicals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with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 (GC/ MS). DNA adducts, 7-methylguanine (7-MeG) and O6-Methylguanine(08-MeG), incorporation of14C into de novo synthesis of nucleobases could be observed in enzymatic DNA hydrolysates by HPLC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radioactivity in the fractions. The formation of DNA add,ue,ts in the studied organs was only quantitatively different. The formation of O6-MeG was further pioved by analysing the acidic hydrolysates using HPLC with non-radioactive O6MeG as internal standard. 7-MeG and 3-MeA were identified with GC/MS analysis.  相似文献   
43.
我院自1989年3月至1995年10月手术治疗21例创伤性膈疝,21例疝愈。 发病机理与胸腹腔压力差、腹腔脏器冲击膈肌及胸腔负压有关。同时简要介绍了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4.
阐述了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建设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及效能:①促进了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②高效率地体现了护理程序的全程。③使各种护理文件及护理表格达到清晰、美观、格式规范。④有利于科研、教学工作的完善。⑤推动了护理学科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5.
棕榈油对成人血脂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坚  王春荣 《营养学报》1997,19(2):186-190
报道了棕榈油(PA),花生油(PE)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TC)在5.5~7.0mmol/L的受试者血脂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51名受试者(男31人,女20人,年龄30~66岁之间)分为两组,一组男15人,女11人,称PE组;另一组男16人女9人,称PA组,预备期3周,膳食以当地日常食用的花生油烹调,实验期6周。PA组受试者食用以棕榈油烹调的实验膳;PE组受试者仍食花生油烹调的膳食。脂肪约占膳食能量的30%,其中60%~65%来自实验油。实验结果表明:与起始值相比,6周末PA组受试者血清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C)显著下降,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比值显著下降,全血血小板聚集率未见显著变化。PE组受试者的血脂、血浆TXB2、6-keto-PGF1α及全血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均未出现显著变化。提示,棕榈油作为我国居民家庭烹调用油并不会增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46.
AClinicalStudyofReversing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inHypertensivePatientsbyAdalatZhangFumin(张馥敏)XuDi(许迪)YongYonghong(雍永宏)Chen...  相似文献   
47.
本实验制作不同程度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以声处理5%人血白蛋白为超声造影剂进行心肌灌注造影,探讨MCE时间-强度曲线各指标与心肌缺血程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心肌显影的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均与缺血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P值<0.005;r=-0.94,P值<0.05),且能区分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程度的心肌缺血;而三项时间指标与心肌缺血程度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本实验的初步结果表明,MCE是一项活体评估局部心肌血流灌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8.
放射性肝纤维化过程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60Coγ线照射大鼠肝区,通过光镜、电镜和图像分析仪、宣研究了照后1年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表明,30Gy组在照射后1年内逐渐发生了放射性肝纤维化病变。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肝细胞内糖原颗凿含量进行性减少,间质中胶原纤维含量进行性增加,网状纤维于照射1-3个月呈进行性增加。  相似文献   
49.
本文分析了460例胃癌胃粘膜活检资料,结果:男:女为2.36:1:51~6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岛(37.17%);发生部位以胃窦部最多见,占46.74%;组织学分类以低分化腺癌最多,占51 52%;在伴随病变中,畅化生的检出率为21.74%,胃腺囊为35%,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为32.61%。本组材料提示,不完全性大肠型肠化生、异型胃腺囊及胃粘膜中度以上异型增生与胃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0.
作者将2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进行离体组织孵育,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孵育液中泌乳素(PRL)含量;同时应用ABC免疫酶标记法确定异位和在位内膜分泌PRL的部位,结果异位和在位内膜离体组织经0~24h孵育,孵育液中PRL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继续孵育至48h,PRL含量不再增加。但异位内膜分泌PRL的活性低于自身在位内膜。免疫组化PRL检测,异位和在位内膜分别有4和6例呈PRL阳性反应。组织学对照现察,内膜成熟上皮细胞数及前蜕膜细胞数越多者,其相应孵育液中PRL含量越高,免疫组化PRL阳性反应也越强。提示异位内膜PRL分泌特点与其自身在位内膜不完全相同,可能与病理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