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04篇 |
免费 | 840篇 |
国内免费 | 4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5篇 |
儿科学 | 155篇 |
妇产科学 | 47篇 |
基础医学 | 532篇 |
口腔科学 | 122篇 |
临床医学 | 1127篇 |
内科学 | 610篇 |
皮肤病学 | 51篇 |
神经病学 | 121篇 |
特种医学 | 254篇 |
外科学 | 959篇 |
综合类 | 2368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1111篇 |
眼科学 | 90篇 |
药学 | 1000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771篇 |
肿瘤学 | 4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0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262篇 |
2021年 | 305篇 |
2020年 | 266篇 |
2019年 | 161篇 |
2018年 | 162篇 |
2017年 | 239篇 |
2016年 | 167篇 |
2015年 | 283篇 |
2014年 | 441篇 |
2013年 | 529篇 |
2012年 | 743篇 |
2011年 | 811篇 |
2010年 | 767篇 |
2009年 | 707篇 |
2008年 | 632篇 |
2007年 | 728篇 |
2006年 | 586篇 |
2005年 | 473篇 |
2004年 | 345篇 |
2003年 | 284篇 |
2002年 | 206篇 |
2001年 | 204篇 |
2000年 | 155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喉鳞状细胞癌中P53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P53、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6例喉鳞癌组织和36例喉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P53、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PTEN蛋白在66例喉鳞癌组织和36例喉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表达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6例喉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在Ⅲ~Ⅳ期组高于Ⅰ~Ⅱ组(P〈0.05),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Ⅰ~Ⅱ期组高于Ⅲ~Ⅳ期组(P〈0.05),高分化癌组高于中低分化癌组(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有转移者(P〈0.05)。喉鳞癌组织中P53、PTEN蛋白两者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PTEN蛋白的表达对预测喉鳞癌的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探讨肝硬化对开普拓代谢、副作用及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分4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开普拓给药100mg/kg);B、C、D组为肝硬化组(开普拓给药分别为100、60、30mg/k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给药后开普拓及SN-38血药浓度变化,观察副作用及抗肿瘤作用。结果肝硬化时小鼠对开普拓及SN-38的代谢均减弱,尤其以对SN-38的影响为明显。开普拓给药后A、B、C、D组体重减少最大值(g)分别为7.3±3.0,12.7±2.3,6.3±5.6,3.2±1.7,B组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白细胞减少最大值(个/mm3)分别为655±100,1695±420,800±145,240±230,除A组与C组间外,其余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肿瘤直径(cm)分别为1.7±0.3,1.1±0.4,1.6±0.3,1.9±0.1,B组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小鼠肝硬化时开普拓代谢减慢,副作用明显增加,同时抗肿瘤作用也可能增强。 相似文献
65.
急性感染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变化规律,为急性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全身感染患者共70例,入院当天均作血清G-CSF血培、养及血常规检测。G-CSF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0例急性感染患者,G-CSF阳性者44例,阳性率为62.85%,细菌培养34例阳性,阳性率为48.57%。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全身感染,G-CSF的阳性率分别为30%、69%、83%。70例患者血培养阳性者18例(25.7%)。与G-CSF阳性率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44例G-CSF阳性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分别为(8.38±3.39)×109/L和(4.12±1.47)×109/L(t=7.61,P<0.001)。结论急性感染患者血清中G-CSF水平显著升高。测定血清G-CSF可作为判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与血培养及血常规检查相比,其敏感度、阳性率高,但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66.
对“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的理论提出质疑。根据个人的临床实践 ,结合临床病例提出邪气盛既能致实 ,亦能致虚 ;精气夺既能致虚 ,亦能产生虚实夹杂证的观点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滋肾阴泻相火(简称滋阴泻火)中药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合成、分泌及其调节机制的影响。方法:青春大白喂饲滋阴泻火中药后,采用内侧基底下丘脑区的脑片孵育法,测定KCl刺激后孵育液中GnRH的含量观察其正丘脑GnRH的紧张性分泌中心(弓状核及腹内侧核)GnRH成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测定其下丘脑视前区GnRH阳性的积分光密芳值,观察其下丘脑GnRH的脉冲性分泌中心(视前内侧核)GnRH含量的变化;采用下丘脑的内侧视前区的挽灌流技术,以放射免疫法测序列的灌注流中GnRH的含量,观察其下丘脑视前内侧核GnRH脉冲释放频率及幅度的变化;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灌注液中门冬氨酸,谷氨酸及γ氨基酸的含量,并以放射免疫法测定灌流液中β-内啡肽的含量,观察其正丘脑GnRH的脉冲性分泌中心(视前内侧核区)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递质及β-内啡肽放量的变化。结果:滋阴泻火中药可使内侧基底下丘脑区(弓状核、腹内侧核)及下丘脑视前区(视前内侧核)的GnRH含量显著减少,并可使下丘脑视前内侧核GnRH脉冲释放的频率及幅度明显降低,滋阴泻火中还可使下丘脑内侧视前区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的释放明显减少,而使γ氨基丁酸和β-内啡肽的释放明显增加。结论:滋阴泻火中药可通过抑制中枢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释放及促进中枢抑制性氨基酸递质和β-内啡肽的放明显增加。结论:滋阴泻火中药可通过抑制中枢奋性氨基酸递质的释放井枢抑制性氨基酸递质和β-内啡肽的释放,使下丘脑GnRH神经元的功能活动显著降低,从而使下丘脑GnRH的紧张性分泌中心和脉冲性分泌中心GnRH的合成及分泌明显减少,这可能是滋阴泻火中药能有效地治疗特发性真性早熟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8.
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治疗男性因素及不明原因不育156个周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阶段性回顾应用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治疗严重男性因素及不明原因不育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995年12月20日至1998年1月16日,在我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接受ICSI技术治疗的严重男性因素及不明原因不育患者140对(156个周期)为研究对象,以1997年5月28日为分界点,将其前的74个周期划为第一阶段,其后的82个周期为第二阶段,分析比较两阶段的临床结果。采用常规超排卵方案治疗,成熟卵母细胞行单精子显微注射。没有无核碎片及无核碎片<20%为A类胚胎。结果两个阶段的成熟卵母细胞数和卵裂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注射后存活卵子数、正常受精数、卵裂球的质量和临床妊娠率,第二阶段分别为703个(895%)、487个(693%)、A类胚胎占742%和366%,较第一阶段的592个(851%)、388个(655%)、A类胚胎占660%和270%,有显著性提高。结论ICSI的操作直接影响胚胎质量,随着ICS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其在治疗男性因素及不明原因不育中的作用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乳腺肉瘤临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治疗的 6例乳腺肉瘤分析。结果 发病平均年龄为 5 2岁。 2例行细针穿刺涂片 ,其中 1例为阳性。 5例行快速冰冻切片确诊。 4例为乳腺纤维肉瘤 ,2例为乳腺恶性肿瘤纤维组织细胞瘤。 1例行乳腺单纯切除 ,5例行乳腺改良型根治术。总共切除腋下淋巴结 2 0个 ,均未发现转移。 6例病人的ER、PR均为阴性。结论 乳腺肉瘤首选手术治疗 ,以乳腺单纯切除为宜 ,没必要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放疗、化疗的效果不肯定。内分泌治疗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0.
疏利清降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8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疏利清降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8例,并设单纯西药治疗36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好转3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Uc=14.2945,P<0.0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