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052篇
  免费   15054篇
  国内免费   9050篇
耳鼻咽喉   1371篇
儿科学   2487篇
妇产科学   1025篇
基础医学   10202篇
口腔科学   3217篇
临床医学   18856篇
内科学   13850篇
皮肤病学   1660篇
神经病学   3795篇
特种医学   58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3575篇
综合类   40117篇
现状与发展   36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7596篇
眼科学   2034篇
药学   17536篇
  219篇
中国医学   15043篇
肿瘤学   7680篇
  2024年   753篇
  2023年   2113篇
  2022年   5208篇
  2021年   6536篇
  2020年   5589篇
  2019年   3344篇
  2018年   3451篇
  2017年   4400篇
  2016年   3497篇
  2015年   5905篇
  2014年   7756篇
  2013年   9391篇
  2012年   13351篇
  2011年   14021篇
  2010年   12353篇
  2009年   11178篇
  2008年   11467篇
  2007年   11315篇
  2006年   9911篇
  2005年   7902篇
  2004年   6015篇
  2003年   5356篇
  2002年   4347篇
  2001年   3872篇
  2000年   2881篇
  1999年   1225篇
  1998年   430篇
  1997年   465篇
  1996年   373篇
  1995年   315篇
  1994年   267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78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1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Scl-Ab)单用与联合黄芪对去卵巢诱导的骨质疏松治疗效果的比较。方法:随机将30只雌性健康SD大鼠行切除双侧卵巢手术(OVX组,n=25)和假手术(Sham组,n=5),手术12周后各取5只大鼠处死并取股骨行Micro-CT检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是否建立。建模成功后将OVX组大鼠随机分成2组:Scl-Ab组和Scl-Ab+黄芪组。术后第1天Scl-Ab+黄芪组给予药物治疗:Scl-Ab皮下注射(12.5 mg/kg,每周2次);同时每天给于200 mg/kg黄芪液灌胃,直至12周。Scl-Ab组则给予Scl-Ab皮下注射(25 mg/kg,每周2次),并且每天给予200 mg/kg 0.9%氯化钠溶液灌胃,直至12周。用药12周时处死所有大鼠并取股骨行Micro-CT、硬组织切片检测。结果:与Scl-Ab组比,Scl-Ab+黄芪组大鼠股骨远端有较高的股骨BMD、BV/TV、Tb.Th、Tb.N、Conn.D、MAR和较低的Tb.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l-Ab联合黄芪对去卵巢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用Scl-Ab。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Huntingtin-associated protein 1,Hap1)基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获得Hap1基因敲除(Hap1-/-)的原代成纤维细胞,鉴定后采用EdU增殖实验、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检测验证Hap1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改变;将野生型和Hap1-/-成纤维细胞送转录组测序筛选增殖相关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对小鼠进行皮肤损伤造模检测Hap1敲减(Hap1+/-)小鼠皮肤损伤修复情况;PCN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损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水平。  结果  成功培养原代Hap1-/-成纤维细胞;与野生型成纤维细胞相比,Hap1-/-成纤维细胞EdU阳性比例减少,进入S期的细胞比例减少;原代成纤维细胞转录组测序筛选出Cdc25C、E2f7、E2f8和Ccl5四个差异表达的增殖相关基因,qPCR验证发现E2f7在Hap1敲除后表达增多。小鼠皮肤损伤结果显示,Hap1+/-小鼠伤口面积较相同时间点野生型小鼠伤口面积大且愈合速度减慢,成纤维细胞增殖阳性密度低于野生型小鼠。  结论  Hap1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负性调节因子E2f7的表达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起正向调节作用,其缺失将抑制成纤维细胞进入S期,从而减少细胞增殖,影响伤口修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评估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72 h内(早期脑损伤期)脑组织中转运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TSPO)的表达。  方法  将4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两组,Sham组17只,SAH组27只。SAH组通过血管内穿刺法构建SAH模型,Sham组不刺破血管。造模前(0 h),造模后6 h、24 h、48 h、72 h,两组采用改良加西亚评分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造模后各时点处死SAH组小鼠(Sham组仅取造模后24 h处死),以Western blo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TSPO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评估TSPO与小胶质细胞的共定位。  结果  SAH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造模后随时间先降低后增加,脑组织中TSPO表达量造模后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两者呈负相关(r=-0.615 6,P < 0.01)。PET-CT提示SAH后小鼠脑组织示踪剂摄取量较Sham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荧光染色提示SAH组出血侧顶叶皮层和基底皮层均有TSPO表达增加,且与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共定位。  结论  SAH后早期脑损伤期,TSPO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广泛增加,表达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可能参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并调控SAH后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水平变化及其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探讨房颤的炎症机制。【方法】收集房颤组与窦律组临床资料,采血检测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水平,同时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结果】纳入房颤组85例,年龄37~82岁,男性35例,女性50例,包括阵发性房颤36例,持续性房颤26例,永久性房颤23例;窦律组57例,年龄35~78岁,男性21例,女性36例。房颤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高于窦律组(P<0.01);左房内径大于窦律组(P<0.01);心脏瓣膜病、中性粒细胞CD11b及左房内径是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阵发性房颤发作时及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上调,提示炎症与房颤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CD11b水平与左房内径相关,炎症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心房结构重构;房颤血栓栓塞高危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上调,炎症水平可能对房颤血栓栓塞危险分层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接受APR的80例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其中40例患者实施ERAS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加速康复组),另40例实施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措施(传统组)。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首次进食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加速康复组术后1~3 d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传统组。加速康复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停止静脉输液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康复组术后会阴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5%,低于传统组的15%(P=0.018)。 结论 ERAS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会阴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下,应用多模式镇痛(MMA)对接受开腹结肠癌手术的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 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普通外科62例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其中多模式镇痛(MMA)组有31名患者,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有31例患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恢复情况及术后30 d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MMA组患者对比PCIA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8.1±15.2)h vs(50.2±26.2)h,t=4.059,P<0.001]、首次排便时间[(38.9±19.4)h vs(62.6±25.8)h,t=4.085,P<0.001]、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7.6±9.3)h vs(30.0±13.4)h,t=4.259,<0.001]、首次进食半流质时间[(21.3±9.5)h vs(60.6±27.0)h,t=7.652,P<0.001]及术后住院天数[(6.8±4.7)d vs(8.8±1.9)d,t=2.150,P=0.036]指标上均显示出优势;MMA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ERAS理念的指导下,开腹结肠癌患者术后应用MMA有利于术后的快速康复,镇痛效果好,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腰围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风险间的因果关系。 方法 利用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库,选择相互独立且与腰围密切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通过Wald比值法、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法以及加权中位数法等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以比值比(OR值)作为评价指标对腰围与冠心病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 本研究利用样本量为232 101关于腰围的欧洲人群数据库,与样本量为86 995关于冠心病的欧洲人群数据库,选择其中的39个SNP作为工具变量。运用上述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得出的因果效应估计值相近,其中IVW法的OR值为1.531(95%CI: 1.248~1.877; P<0.001),MR-Egger回归结果表明遗传多效性不会对结果造成偏倚(截距=0.003,P=0.768)。 结论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腰围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间呈正向因果关系,即腰围每增加一个标准差(SD=12.5 cm)会导致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约50%。  相似文献   
998.
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是一类以常染色体显性模式遗传的单基因疾病,临床表现以无症状、轻度空腹血糖升高为特征,很少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本文报道一例中国人群中葡萄糖激酶(GCK)基因新发W257R突变所致的MODY。在先证者及父亲、弟弟中均发现GCK基因(Chr744187343)第7号外显子的杂合突变c.769T>C(p.W257R)。该家系中W257R突变在中国人群中为首发。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酪氨酸血症(HT)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的流行、分布、基因谱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11月以酪氨酸/琥珀酰丙酮增高为关键指标,经串联质谱筛查检出并结合基因检测诊断为HT的新生儿的资料。结果: 共2 188 784名新生儿接受筛查,酪氨酸、琥珀酰丙酮正常范围(0.5%~95.5%)分别为34.5~280.0 μmol/L、0.16~2.58 μmol/L。诊断HT 3例,患病率为1:729 595。其中HTⅠ型(FAH基因c.455G>A纯合变异)、Ⅱ型(TAT基因c.890G>T及c.408+1G>A复合杂合变异)、Ⅲ型(HPD基因c.257T>C纯合变异)各1例,后两者为新发突变。HT筛查阳性预测值为3.4%。Ⅰ型患儿初筛酪氨酸666.9 μmol/L,琥珀酰丙酮3.87 μmol/L,伴胆汁淤积,肝酶、乳酸轻度增高,虽经特殊奶粉(去除酪氨酸、苯丙氨酸)治疗,2月龄时仍死于家中;Ⅱ型患儿初筛酪氨酸625.6 μmol/L,琥珀酰丙酮正常,经特殊奶粉治疗,酪氨酸控制在正常范围,随访至7个月,体格、行为发育正常,未见眼、皮肤病变;Ⅲ型患儿初筛酪氨酸1035.3 μmol/L,琥珀酰丙酮正常,不规则应用特殊奶粉治疗,随访至29个月,酪氨酸在532.1~1060.3 μmol/L波动,体格发育、智力发育正常。结论: HT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罕见,三型在人群中均有分布,基因谱分散。Ⅰ型患儿建议早期联合尼替西农治疗,否则预后可能不良;Ⅱ型患儿如早期采取特殊饮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Ⅲ型患儿的预后有待进一步积累资料后确定。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选取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后凸畸形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椎板开窗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 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研究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研究组hs-CRP、TNF-α与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针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后凸畸形的治疗过程中,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效果理想,损伤小,可有效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