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31篇
  免费   12105篇
  国内免费   6983篇
耳鼻咽喉   1194篇
儿科学   2181篇
妇产科学   737篇
基础医学   7178篇
口腔科学   2622篇
临床医学   15089篇
内科学   10157篇
皮肤病学   1330篇
神经病学   2493篇
特种医学   4833篇
外科学   10682篇
综合类   34113篇
现状与发展   29篇
预防医学   15112篇
眼科学   1452篇
药学   14464篇
  172篇
中国医学   12537篇
肿瘤学   5544篇
  2024年   587篇
  2023年   1520篇
  2022年   3795篇
  2021年   4816篇
  2020年   4177篇
  2019年   2221篇
  2018年   2348篇
  2017年   3356篇
  2016年   2603篇
  2015年   4628篇
  2014年   6118篇
  2013年   7934篇
  2012年   11339篇
  2011年   11905篇
  2010年   10932篇
  2009年   10002篇
  2008年   10249篇
  2007年   9840篇
  2006年   8620篇
  2005年   6760篇
  2004年   4794篇
  2003年   3831篇
  2002年   2948篇
  2001年   2744篇
  2000年   2193篇
  1999年   722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胃癌D17S261和D17S799位点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稳定性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稳定性〔DRS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了D17S261和D17S799位点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稳定性.结果胃癌总DRSI发生率为34%(17/50),其中高中分化腺癌DRSI阳性率(667%,10/15)显著高于低分化癌(194%,6/31,P<001);肠型胃癌DRSI阳性率(556%,10/18)显著高于胃型胃癌(20%,6/30,P<005),DRSI与胃癌部位、大小、浸润、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结论DRSI在胃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总结分析1%联苯苄唑凝胶治疗婴儿花斑癣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2例婴儿花斑癣患者采用外用1%联苯苄唑凝胶治疗2周,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外用1%联苯苄唑凝胶2周后,总有效率达到90.91%,真菌清除率达到86.36%。结论联苯苄唑凝胶治疗婴儿花斑癣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在女性性早熟患儿中检测雌激素受体基因6号外显子及内含子基因序列可能存在的突变。方法:PCR扩增雌激素受体基因6号外显子及内含子,对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在6号内含子一侧,发现两个100%连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别为.53G—67A和53T—67G。结论:这一对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不引起氨基酸的替代,与女孩性早熟的发生也无关,但是否和其他疾病有连锁关系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4.
细胞内钙信号的变化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内钙信号的变化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对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的变化。方法以培养的大鼠VSMC为模型,用雷尼丁(RY)剌激VSMC内贮Ca2 释放入胞浆,用3H亮氨酸及3H胸腺嘧啶掺入量作为反应VSMC增殖的指标,加入不同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阻断剂,观察对RY效应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Y浓度依赖性地促进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增高,差异显著(P<0.05或0.01)。RY剌激组蛋白核酸合成速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尼卡地平(Nicardipine),蛋白激酶C抑制剂(H7),钙调素激酶(CaMPK)抑制剂(W7)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PD98059)能明显抑制RY介导的VSMC蛋白核酸合成速率增高,与RY剌激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细胞内钙信号的变化明显促进VSMC增殖,但其效应可能通过Ca2 、PKC、MAPK来介导。钙离子拮抗剂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5.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肺气肿的胸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严重肺气肿的胸椎压缩性骨折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技术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7例(10个椎体)合并严重肺气肿并且透视椎体显示不清的胸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侧卧位在CT结合C型臂透视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前、术后2d和随访时分别测定疼痛强度评分、止痛药使用和活动能力评分。随访2-8个月,平均5个月。结果 7例皆顺利完成手术,注射骨水泥的量平均2.2ml/椎体(1.0~4.0m1),无临床并发症,手术时间2—3.5h/例。疼痛强度评分值术后2d比术前平均减低3.9,随访时进一步下降0.2—2.9,活动能力和止痛药使用术后均明显改善。结论 合并肺气肿的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前应进行骨折椎体透视检查,显示不清选择侧卧位在CT结合C型臂透视引导下穿刺注射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6.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中的气道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部分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气道重建方式,以彻底切除病变并最大限度保存肺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气道重建中的外科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研究2003年1月~2005年6月2206例肺癌手术中100例气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癌42例,腺鳞癌23例,腺癌11例,粘液表皮样癌5例,腺样囊性癌4例,类癌3例及其它混合散在分布类型12例。ⅠB期34例,ⅡB期23例,ⅢA期23例,ⅢB期20例。主要手术方式包括:右上叶袖状切除42例,右下叶袖状切除1例,左上叶袖状切除24例,左下叶袖状切除4例。两叶袖状切除8例,隆凸成形重建17例,肺叶袖状切除合并肺动脉成形4例。结果97例患者为完全性切除(R0),3例为不完全性切除(R1)。术后5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肺部感染2例,胸腔感染1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肺泡胸膜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术后住院日为4~27日(中位11日)。99例治愈出院,肺部感染导致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为1%。结论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取适当的气道重建方式,符合外科手术原则,可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对血管、气管、支气管的处理技巧是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为了提高创伤性脑膜炎的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方法 :对收治的 82例患者在治疗上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及时处理原发伤 ,反复腰穿以控制感染。在护理上密切观察病情 ,保持气道通畅 ,加强头痛、高热及脑脊液耳、鼻漏的护理 ,保持创口清洁 ,注重健康宣教。结果 :77例治愈 ,5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有效处理原发伤及对症护理可促进创伤性脑膜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8.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病的护理.方法:对本院住院42例HIE患儿通过改善缺氧,合理喂养,维持体温,早期抚触,早期干预措施.结果:1例早产儿合并肺出血放弃治疗,41例HIE患儿住院期间恢复快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是HIE综合治疗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回顾性研究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血液透析病人原发疾病构成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ESRD血液透析病人1108例,分析其原发疾病构成、年龄、性别、透析治疗持续时间、转归、生存率和死亡原因。结果 301例病人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其中43.9%仍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最长者已存活13年;13.0%病人已行肾脏移植;19.9%转至外院治疗;7.3%改为腹膜透析;1.3%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4.6%病人死亡。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1年生存率为93.53%,3年生存率为68.92%。5年生存率62.51%。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占54.5%,脑血管意外占20.5%。结论 本组病人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ESRD血液透析病人主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和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为构建生物人工肝进行肝细胞的准备。方法 采用胶原酶半原位灌流法分离单个乳猪肝细胞,并对其活力及单层和聚集培养后的白蛋白、尿素合成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采用本方法从每头乳猪中分离到的单个肝细胞数为(3.1±1.5)×10~(10),活性超过95%。在加入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单层培养时,肝细胞功能良好,可维持2周左右。而在未加入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培养中肝细胞虽能存活1周,但功能于24h后即丧失。球形聚集培养可实现肝细胞的大量培养,且生物学活性较单层培养显著提高。结论 采用胶原酶半原位灌注法所得单个乳猪肝细胞基本能满足构建生物人工肝对肝细胞数量的要求。聚集培养接种密度大,细胞生物学活性高,可用于构建生物人工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