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053篇 |
免费 | 6344篇 |
国内免费 | 298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99篇 |
儿科学 | 933篇 |
妇产科学 | 360篇 |
基础医学 | 3761篇 |
口腔科学 | 1145篇 |
临床医学 | 7295篇 |
内科学 | 4881篇 |
皮肤病学 | 983篇 |
神经病学 | 973篇 |
特种医学 | 224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778篇 |
综合类 | 16890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预防医学 | 7487篇 |
眼科学 | 674篇 |
药学 | 7546篇 |
94篇 | |
中国医学 | 6095篇 |
肿瘤学 | 262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935篇 |
2023年 | 914篇 |
2022年 | 1936篇 |
2021年 | 2404篇 |
2020年 | 2297篇 |
2019年 | 1180篇 |
2018年 | 1182篇 |
2017年 | 1685篇 |
2016年 | 1225篇 |
2015年 | 2257篇 |
2014年 | 3089篇 |
2013年 | 3710篇 |
2012年 | 5493篇 |
2011年 | 5938篇 |
2010年 | 5279篇 |
2009年 | 4734篇 |
2008年 | 4828篇 |
2007年 | 4781篇 |
2006年 | 4261篇 |
2005年 | 3366篇 |
2004年 | 2498篇 |
2003年 | 1817篇 |
2002年 | 1474篇 |
2001年 | 1284篇 |
2000年 | 996篇 |
1999年 | 323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2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均匀设计法优选祛斑凝胶剂基质处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祛斑凝胶剂基质处方。方法:采用U6(62×3)均匀设计法,以凝胶剂的流变学参数(在室温下的黏度和屈服值、在体表温度下的黏度和屈服值、触变性)为指标,优化凝胶剂成型处方。结果:祛斑凝胶剂基质最佳处方为卡波姆9 401.0 g,甘油5 mL,pH 5~6。结论:通过建立凝胶基质质量与凝胶流体学参数回归模型,能直接反应各因素影响作用,为凝胶基质处方的筛选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祛斑凝胶剂均匀细腻,黏度适中,触变性良好。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静脉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唾液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和厚朴酚,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和厚朴酚在血浆、唾液中的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 P97分析数据,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和厚朴酚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主要药动学参数:t1/2=(102.980±10.600) min,AUC=(1219.260±120.520)μg· min/mL,Vc=(0.722±0.027) L/kg, CL=(0.0246±0.002)L/min。结论:和厚朴酚可在唾液中检测到,给药后腮腺、颌下腺中的药物浓度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腮腺和颌下腺唾液样本将来可被用于和厚朴酚的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分析及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保守治疗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对1996~2005年所收治采用保守治疗方法的34例(35只眼)Rb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成功组初诊年龄、保守治疗时间以及瘤体直径分别为(16.33±16.28)月、(1055±554)d及(6.92±2.99)mm,失败组分别为(21.90±12.18)月、(878±76)d及(9.54±3.1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成功组瘤体厚度为(3.06±1.00)mm,失败组为(6.11±2.48)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肿瘤位于后极部保守治疗失败率为86%,周边部为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守治疗效果与眼内肿瘤大小以及位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肿物越小、位置越靠近周边部保守成功率越高;肿瘤较大、位置靠后是保守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对假孕SD大鼠输卵管急性损伤及远期恢复效应.方法:假孕SD大鼠72只随机分4组(每组18只),3组行MTX腹腔注射:1 mg/kg组、2mg/kg组、5 mg/kg组,另1组(对照组)用0.9%氯化钠液.处理后10天、2月分别选取半数大鼠输卵管组织行组织学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观察.结果:①MTX处理后10天的各组输卵管标本中,均出现了与MTX作用剂量相关的炎性反应,但2月时逆转至正常;②10天时ER阳性率随MTX剂量增加而下降,且ER阳性率1 mg/kg组、2 mg/kg组在2月时明显高于10天时(P<0.05),有回升现象,但5 mg/kg组在两个时间点的ER表达则无明显差异(P>0.05);③PR阳性率10天时各组内不同剂量MTX处理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月时各组内PR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作用后的输卵管出现了剂量依赖性的近期及远期、可逆或不可逆性的结构及功能的损伤,为临床使用MTX行肿瘤化疗或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宫颈鳞癌中Cyclin E的表达和HPV16感染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yclin E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进行Cyclin E与HPV16的检测,并与宫颈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宫颈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宫颈组织无Cyclin E表达,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仅有少量袁达(11.11%),宫颈鳞状细胞癌有58.52%表达(P<0.001),且与HPV16感染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危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病因,HPV感染通过多种途径改变了细胞的周期性调控,诱发细胞周期GI-S期检测点异常,引起细胞恶性增生,HPV感染与Cyclin E异常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78.
代谢综合征(MS)作为一组症候群,因对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使人们运动量减少,摄食习惯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造成今天肥胖症等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流行.防治代谢综合征,并减少其临床并发症成为今天面临的迫切任务.为探索代谢综合征实质,现对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学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和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影响供核细胞H19基因表达的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方法:用不同浓度5-aza-dC及TSA按不同作用时间处理供核细胞(鼠尾尖成纤维样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处理后H19基因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5-aza-dC处理组之间H19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但延长作用时间可使H19表达增强;TSA使H19的表达下降,但无时间依赖性。结论:长时间低浓度的5-aza-dC能增强供核细胞中H19基因的表达,而TSA则使H19的表达减弱,为体细胞克隆中表观遗传修饰抑制剂的选择及后续基因印迹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0.
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两种分离方法及其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免疫磁珠法和贴壁换液法分离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可行性和条件,并比较两种方法优缺点.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和贴壁换液法从骨髓中分别提取内皮祖细胞,体外观察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通过检测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表达、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情况和超微结构等进行鉴定.同时,流式细胞检测分离所得细胞的纯度、细胞计数测定分离所得细胞的数量及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状况等,对两种分离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用免疫磁珠法和贴壁换液法从骨髓中分别提取的细胞,体外培养后细胞呈铺路石形,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内具有特征性的W-P小体,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相关抗原VEGFR-2, Ⅷ/vWF 呈阳性,同时细胞摄取Ac-LDL,证实为内皮祖细胞.免疫磁珠法与贴壁换液法相比,分离所得内皮祖细胞数量是后者2倍,纯度为76%,明显高于贴壁换液法的29%;同时,两者对细胞增殖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利用免疫磁珠法和贴壁换液法均可分离得到骨髓内皮祖细胞,它将成为新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免疫磁珠法分离得到细胞纯度更高、数量更大,但步骤复杂、价格昂贵;贴壁换液法得到细胞纯度和数量偏低,但方法简单、经济、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