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2024篇 |
免费 | 35798篇 |
国内免费 | 1789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03篇 |
儿科学 | 5039篇 |
妇产科学 | 1772篇 |
基础医学 | 19274篇 |
口腔科学 | 6589篇 |
临床医学 | 38169篇 |
内科学 | 25643篇 |
皮肤病学 | 3451篇 |
神经病学 | 6811篇 |
特种医学 | 12652篇 |
外科学 | 27629篇 |
综合类 | 91976篇 |
现状与发展 | 65篇 |
预防医学 | 39315篇 |
眼科学 | 3627篇 |
药学 | 39718篇 |
515篇 | |
中国医学 | 36015篇 |
肿瘤学 | 1425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6篇 |
2024年 | 4961篇 |
2023年 | 5404篇 |
2022年 | 11282篇 |
2021年 | 13717篇 |
2020年 | 12048篇 |
2019年 | 6799篇 |
2018年 | 6642篇 |
2017年 | 9033篇 |
2016年 | 6935篇 |
2015年 | 12347篇 |
2014年 | 16246篇 |
2013年 | 20462篇 |
2012年 | 29630篇 |
2011年 | 31371篇 |
2010年 | 28383篇 |
2009年 | 25587篇 |
2008年 | 25713篇 |
2007年 | 24689篇 |
2006年 | 21746篇 |
2005年 | 17140篇 |
2004年 | 12104篇 |
2003年 | 9805篇 |
2002年 | 7445篇 |
2001年 | 6860篇 |
2000年 | 5115篇 |
1999年 | 1878篇 |
1998年 | 374篇 |
1997年 | 314篇 |
1996年 | 303篇 |
1995年 | 231篇 |
1994年 | 246篇 |
1993年 | 156篇 |
1992年 | 107篇 |
1991年 | 106篇 |
1990年 | 86篇 |
1989年 | 63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66篇 |
1986年 | 61篇 |
1985年 | 44篇 |
1984年 | 53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5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科研作图是展示研究数据的主要形式,也是科研素养的重要体现。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是接触科学研究的第一站,然而目前的研究生教育环节对科研作图能力缺乏系统性培养,许多研究生在科研作图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本文分析比较了常用作图工具Microsoft Excel、Origin和Graphpad Prism的特点;以学校口腔医学硕士的培养过程为参考,分析目前硕士研究生科研作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发现不同作图软件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当前硕士研究生作图存在风格不统一、拼图不规范、图注不规范等问题,应当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择作图工具,提升作图能力。科研作图是科研能力的重要方面,应当加强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作图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讨论思考丙酸氟替卡松、硫酸沙丁胺醇吸入联合维生素D3治疗小儿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儿科门诊共收治的小儿变异性哮喘患儿72例入组,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36)给予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治疗,研究组(n=36)给予丙酸氟替卡松、硫酸沙丁胺醇吸入联合维生素D3治疗。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疗效、T淋巴细胞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清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CD4^+、CD4^+/CD8^+含量低于对照组,且CD8^+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硫酸沙丁胺醇吸入联合维生素D3治疗小儿变异性哮喘,疗效确切,可协同增效、相互补充,缓解症状,维持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993.
张银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3):80-82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变化在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在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医院接受诊治的11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与11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按根据是否属于支原体肺炎划分为试验组与常规组。试验组与常规组均接受免疫功能变化检测,总结并对比两组补体、免疫球蛋白水平、红细胞免疫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试验组患儿的各项补体、免疫球蛋白水平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有明显数据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的各项细胞免疫水平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有明显数据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的各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有明显数据差异(P<0.05)。结论免疫功能变化在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中的检测价值突出,可以作为患儿症状的检测与症状严重程度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结核病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观察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血液白细胞总数变化,对其中104例出现血液白细胞减低患者抗结核治疗以前用药情况、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因素等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病因给予相应治疗。结果104例白细胞减少患者中因结核感染所致11例,占10.6%;抗结核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应用非抗结核性药物25例,占24.0%,其中头孢类抗生素为主;抗结核药物(包括喹诺酮类)44例,占42.3%;免疫功能异常12例,占11.5%;其他如放射检查治疗10例,占9.6%。结论结核病患者白细胞减少原因不同,给予相应措施预防及治疗可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95.
HPLC法测定痹痛宁胶囊中士的宁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HPLC法测定痹痛宁胶囊中士的宁含量。方法:以正已烷-二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47.50∶50.00∶5.40∶0.35)为流动相;C18色谱柱(250 mm×4.6 mm)为固定相;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士的宁在0.319~1.27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平均回收率为99.80%(n=6),RSD=0.8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作为该制剂中士的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建立阴茎及毗邻结构的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模型,清晰显示阴茎及毗邻结构及空间位置变化.方法 选取2009—2018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烧伤科招募的10例正常成人,对受试者阴茎及毗邻结构进行CT扫描,将CT数据转为STL格式,利用Magics RP软件进行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阴茎硬结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2例阴茎硬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行体检及B超检查明确诊断,并行阴茎斑块切除+白膜折叠术,术后辅以口服维生素E胶囊,随诊1~5年,未发现复发。结论斑块切除+白膜折叠术是阴茎硬结症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术后口服维生素E胶囊可预防其复发。 相似文献
998.
999.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探讨静脉逆向回流的机制。方法 :对 5只新西兰大白兔解剖观察 ,建立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 3 .0cm× 3 .0cm ,血管蒂长 3 .0cm )。将 10只兔的两侧后肢随机配对分为 2组 ,进行同体对照 ,每组 10个皮瓣。组 1保留隐动静脉血管鞘的完整 ,即保留静脉回流的“迷路”通道。组 2在手术显微镜下 (× 10 )将 3根血管相互分开 ,各自游离 3cm ,即完全破坏静脉回流的“迷路”通道 ,但不损伤 3根动静脉血管。术中放松止血带后分别在 5、15、3 0和60min测定静脉压力 ,术后 10d测定皮瓣成活率 ,切取血管蒂做切片观察。结果 :放松止血带后 ,两组皮瓣的静脉压力均升高 ,约 15min达到高峰 ,后缓慢下降 ,约在 3 0min达到新的平衡。组 2在 3 0、60min的静脉压力均显著低于组 1(P <1.0 1)。但组 1皮瓣成活率 ( 94.5 % )与组 2 ( 10 0 % )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在逆行岛状皮瓣中 ,瓣膜失活途径”较“迷宫途径”更容易实现静脉血的逆流。 相似文献
1000.
MBI-学生版的信效度检验及影响倦怠的学业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检验Maslach倦怠量表一学生版(MBI—SS)的信、效度,并对影响学业倦怠的学业特征因素进行探讨。方法:以353名大学生为被试.施测MBI—SS和学业特征量表,以BDI作为效标。结果:CFA显示学业倦怠量表的三维度结构得到验证.拟合指数较高.信效度指标良好。EFA显示学业特征量表可以被分为六个维度,因素结构清晰,信效度指标良好。回归分析显示学业特征可以解释44.4%的学业倦怠总分。结论:本研究支持学业倦怠的三因素(衰竭、讥诮态度和效能感降低)划分,学业特征量表中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压力、与老师的关系和与同学的关系四个方面对于学业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