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83篇 |
免费 | 699篇 |
国内免费 | 5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5篇 |
儿科学 | 156篇 |
妇产科学 | 68篇 |
基础医学 | 574篇 |
口腔科学 | 171篇 |
临床医学 | 1137篇 |
内科学 | 589篇 |
皮肤病学 | 105篇 |
神经病学 | 192篇 |
特种医学 | 412篇 |
外科学 | 864篇 |
综合类 | 2436篇 |
预防医学 | 1202篇 |
眼科学 | 173篇 |
药学 | 89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591篇 |
肿瘤学 | 3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67篇 |
2020年 | 150篇 |
2019年 | 106篇 |
2018年 | 103篇 |
2017年 | 176篇 |
2016年 | 142篇 |
2015年 | 327篇 |
2014年 | 439篇 |
2013年 | 612篇 |
2012年 | 944篇 |
2011年 | 1013篇 |
2010年 | 851篇 |
2009年 | 860篇 |
2008年 | 826篇 |
2007年 | 872篇 |
2006年 | 735篇 |
2005年 | 563篇 |
2004年 | 348篇 |
2003年 | 198篇 |
2002年 | 135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107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NH)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80 ~ 320 g,50~60 d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仅游离暴露双侧椎动脉及颈总动脉;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ANH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NH组于灼烧双侧椎动脉后24h实施ANH,经股动脉放血(经10 min),放血的同时股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ANH结束后10 min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5 min.于再灌注24 h时,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分离海马,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Apaf-1 mRNA及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ANH组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升高,海马组织Apaf-1 mRNA及caspase-3mRNA表达上调(P<0.01);与I/R组比较,ANH组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降低,海马组织Apaf-1 mRNA及caspase-3 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 ANH可抑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下调Apaf-1及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泌尿腔内手术患者术后尿脓毒症休克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方法 选取泌屎腔内手术后并发尿脓毒症患者73例,其中15例并发尿脓毒症休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史、术前尿白细胞(WBC)、尿细菌培养结果、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肾盂是否积脓、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毕时血WBC和C反应蛋白浓度及术后早期是否出现感染征象.记录尿脓毒症休克患者血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和预后情况.尿脓毒症休克患者最低SP与休克诊断时间、休克纠正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最高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间进行Person相关分析.结果 女性和术后早期出现感染征象与尿脓毒症休克发生相关(P<0.05).血压突然下降是尿脓毒症休克的首发症状,最低收缩压[(71±10) mm Hg]与休克诊断时间[术后(90±44)min]呈正相关,与ICU停留时间[(3.8±1.3) d]和最高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6.1±3.1)分]呈负相关(P<0.05),但与休克纠正时间无关(P>0.05).所有尿脓毒症休克患者出院时器官功能都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女性和术后早期出现感染征象的尿脓毒症患者术后易发生尿脓毒症体克;及时诊断和治疗尿脓毒症休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入肝动脉血流选择性阻断技术,以减少手术失血量、降低手术风险.方法 选择肝右叶肝癌患者56例,其中实验组25例,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后入路法行肝肿瘤切除.实验组先选择性阻断右肝动脉血流,再游离肿瘤所在肝右叶,当游离完成后再结合门静脉阻断,行肝肿瘤切除.对照组不先行阻断肝动脉血流,其他手术步骤与实验组相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肝硬化、HBsAg、AFP、门静脉主干癌栓、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切除范围均无明显差别.实验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272±113)ml比(547±22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结论 选择性阻断右肝叶的入肝动脉血流技术安全、可靠,能有效减少手术失血量,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64.
背景 失眠可分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和早醒等,目前药物治疗失眠存在局限性,尚缺乏对不同类型失眠的针对性治疗,对失眠分型治疗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低剂量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治疗早醒性失眠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2016年10月—2018年1月。将4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1组、低剂量(2.5 mg/kg佐匹克隆)组、高剂量(5.0 mg/kg佐匹克隆)30 min组、高剂量60 min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实验,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为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的制备奠定基础。将佐匹克隆与羧甲基淀粉钠、乳糖、5%聚维酮K30(PVPK30)、硬脂酸镁混匀后压片;将山嵛酸甘油酯、乳糖、5%PVPK30、硬脂酸镁混匀后得到包衣颗粒,将片芯置于包衣颗粒中央,压片制得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将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2组、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2.5 mg/kg佐匹克隆)、佐匹克隆溶液组(5.0 mg/kg佐匹克隆),每组20只大鼠,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结果 对照1组〔(126.3±18.6)min〕、低剂量组〔(175.3±18.1) min〕、 高剂量30 min组〔(151.8±19.2)min〕和高剂量60 min组〔(181.5±15.6) min〕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51,P<0.01);其中,低剂量组与高剂量30 min组、60 min组大鼠睡眠时间长于对照1组,高剂量30 min组大鼠睡眠时间短于低剂量组,高剂量60 min组大鼠睡眠时间长于高剂量30 min组(P<0.05)。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188.3±25.0) min〕、佐匹克隆溶液组〔(194.0±28.1) min〕与对照2组〔(130.2±25.6) min〕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00,P<0.05),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佐匹克隆溶液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2组(P<0.05)。结论 通过制备低剂量(2.5 mg/kg)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喂食实验大鼠,使之在大鼠入睡后释药,能达到高剂量(5.0 mg/kg)佐匹克隆睡前60 min灌胃延长大鼠睡眠时间的效果,显现了以低剂量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针对性治疗成人早醒性失眠的前景。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研究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血常规的动态变化,分析聚乙二醇化人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的药物疗效和作用时间。方法:在65例需接受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首次及后续化疗后分别于不同时间段注射PEG?rhG?CSF,并动态监测患者血常规数值。结果:患者首次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最低点出现在第10天左右,经治疗性使用PEG?rhG?CSF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在3~5 d内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同时在后续化疗过程中预防性注射PEG?rhG?CSF可显著降低Ⅲ/Ⅳ骨髓抑制发生率。结论: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后第10天骨髓抑制最明显,因而在化疗后第10天检测血常规较为合理。同时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可以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对于已经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仍可以使用,大多数患者在3~5 d内骨髓抑制即可控制。 相似文献
66.
67.
残胃癌的手术治疗(附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发病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2月~2004年10月收治的28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残胃癌6例,进展期残胃癌22例,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3.7%和18.4%。行根治性切除15例,非根治性切除9例,两者术后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35.7%和71.4%、14.3%。结论手术方式应视首次胃重建方式的不同,遵守个体化原则,合理的选择切除范围。施行根治性切除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8.
69.
70.
生物胶复合物加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生物胶复合物加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生物胶复合物植骨加解剖型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0d,植入复合物量为3~8g。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24个月,全部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未见关节面下陷,生物胶复合物中羟基磷灰石未见移动及吸收,治疗效果参照M echant评分标准,优13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总优良率达85.3%。结论生物胶复合物加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生物胶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可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