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2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488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94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587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668篇
内科学   874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358篇
特种医学   2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503篇
综合类   1042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312篇
眼科学   134篇
药学   627篇
  2篇
中国医学   302篇
肿瘤学   36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目的制备登革Ⅱ型病毒M株、NGC株E基因部分序列原核蛋白的小鼠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SDS-PAGE电泳的方法将纯化后的登革Ⅱ型病毒M株、NGC株E基因部分序列原核表达蛋白浓缩,切割目的条带并研磨制成抗原,皮下多点分次注射BALB/c小鼠,采用Western-Blot、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小鼠血清多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经SDS-PAGE电泳成功地将纯化后的登革Ⅱ型病毒M株、NGC株E基因部分序列原核表达蛋白浓缩,并获取了抗登革Ⅱ型病毒M株、NGC株E基因部分序列原核表达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结论本实验中所用到的登革Ⅱ型病毒M株、NGC株E基因部分序列原核蛋白为可溶性抗原,通过切胶研磨制成颗粒性蛋白抗原能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该方法制备的抗原浓度及纯度高,由此获得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s)粘附功能的影响,揭示其除调脂外的抗炎作用。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人PBMs和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PBMs经oxLDL诱导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和β N 乙酰氨基己糖苷酶比色法,检测单核细胞粘附分子CD11b表达及对HUVEC的粘附,以及普伐他汀的作用。结果普伐他汀在50μmol·L-1即可抑制oxLDL诱导的PBMs对HUVEC的粘附以及下调CD11b的表达(P<001),呈浓度依赖方式;甲羟戊酸可对抗此抑制作用。结论普伐他汀除调脂作用外,尚可抑制循环血单核 巨噬细胞至内皮粘附聚集,具有抗炎作用;其机制与普伐他汀抑制胆固醇前体物质甲羟戊酸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奎硫平(奎硫平组)和利培酮(利培酮组),进行8周系统治疗,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其临床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和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奎硫平起效较快,且在治疗后阴性症状分比较以奎硫平显著较好(P<0.05);奎硫平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药物引起的副反应均为轻度或中度,表现有所不同,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奎硫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奎硫平对阴性症状的改善好于利培酮;两者副反应较轻,副反应表现有所不同.两种药物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54.
云南产螺旋藻多糖抗氧化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从云南产螺旋藻中分离纯化出螺旋藻多糖(PSP)。12~14 mo小鼠igPSP100mg/kg、200 mg/kg,能降低心、肝、脑组织MDA含量,增加 RBC及脑SOD活力,使全血及肝应GSH-Px活性及 GSH含量升高。3~4 mo小鼠 ig PSP 100mg/kg、200 mg/比可提高血清 LDH活力,降低运动后血乳酸水平,并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表明PSP具有较明显的抗氧化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55.
引流淋巴结树突状细胞对自身肿瘤细胞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俭  陈作严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0):1171-1173
目的 从胃癌患者引流淋巴结中分离和定向诱导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 (DC) ,观察其经自身肿瘤细胞抗原冲击后对自身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细胞 )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取手术切除肿瘤周围转移引流淋巴结 ,提取单个核细胞 ,将贴壁生长的细胞用细胞因子rhGM CSF、rhIL 4、rhTNF α联合诱导培养DC ,然后用自身肿瘤细胞抗原冲击DC并作用CIK细胞 ,最后检测CIK细胞杀伤三种靶细胞 (自身胃癌细胞、K5 6 2和SGC 790 1细胞 )的活性。结果 胃癌患者转移引流淋巴结中的贴壁细胞 ,经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培养 ,DC含量可达 4 5 %。经自身肿瘤抗原冲击的引流淋巴结DC活化的CIK细胞 ,杀伤自身肿瘤细胞活性达 79 3% ,单纯CIK细胞为 33%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而对K5 6 2和SGC 790 1细胞杀伤活性无明显差异。结论 肿瘤周围转移引流淋巴结贴壁细胞在体外能定向诱导扩增出大量DC :DC经自身肿瘤抗原冲击后能明显提高CIK细胞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此结果为肿瘤DC的免疫治疗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语前聋患儿植入诺尔康-晨星人工耳蜗(Nurotron-Venus cochlear implant,Nurotron-Venus CI)后的听觉言语发育情况及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Nurotron-Venus CI植入的78例语前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植入年龄为13~96月,按植入年龄将患儿分为 A组(13~24月,16 例)、B 组(25~36月,13 例)、C组(37~48月,16 例)、D 组(49~72月,18 例)、 E 组(73~96月,15 例);在患儿术前及开机后1、3、6、12个月采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C、D、E组)、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 )(A、B组)进行听觉能力评估,开机后1、3、6、12个月使用有意义言语使用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进行言语能力评估.术后行X线耳蜗平片检查明确电极位置及形态,定期随访了解术后相关并发症及佩戴人工耳蜗时间和使用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术前及开机后1、3、6、12月IT-MAIS或MAIS得分分别为1.67±1.19、6.60±5.12、11.86±5.44、17.41±5.04、22.87±5.46分,术后1、3、6、12月MUSS得分分别为5.01±3.26、8.38±3.58、11.88±3.88、16.58±4.95分,随着植入时间延长得分不断上升(均P<0.05);不同年龄组IT-MAIS或MAIS得分比较:术前A组低于C、D、E组,开机后1、3月A、B组低于E组,开机后6月A组低于C、D、E组,B组低于E组(均为P<0.05);不同年龄组MUSS得分比较:开机后1月B组低于E组,开机后3月A、B、C组低于E组,开机后6月A组低于C、D、E组,B组低于E组,开机后1年A组低于C、D、E组(均为P<0.05).所有患儿在开机后1、3、6、12月MUSS与IT-MAIS或MAIS得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918、0.808、0.881、0.756(均为P<0.05),两者呈正相关.78例患儿术后耳蜗位X线平片均显示电极位置正常,形态良好;2例患儿出现处理器故障,其余CI整体工作状态良好.结论 语前聋患儿国产人工耳蜗植入后1年内,所有患儿的听觉言语能力随时间延长不断提高;小龄组患儿听觉言语得分在术后早期低于大龄患儿;听觉能力在开机后12月时已无差异,但小龄组患儿的言语能力仍低于大龄患儿;听觉整合能力越强,言语使用能力越强;Nurotron-Venus CI安全、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7.
Infertility is defined as failure to achieve pregnancy within 12 months of unprotected intercourse in women. Trace elements, a kind of micronutrient that is very important to female reproductive function, are affected by intestinal absorption, which is regulated by gut microbiota. Enterotype is the classification of an intestinal microbiome based on its characteristics. Whether or not Prevotella-enterotype and Bacteroides-enterotype are associated with blood trace elements among infertile women remains unclear.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ve main whole blood trace elements and these two enterotypes in women with infertility. This ret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recruited 651 Chinese women. Whole blood copper, zinc, calcium, magnesium, and iron levels were measured.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was performed on all fecal samples. 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according to whole blood trace elements (low levels group, <5th percentile; normal levels group, 5th‒95th percentile; high levels group, >95th percentil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race elements between the two enterotypes within the control population, while in infertile participants, copper (P = 0.033), zinc (P < 0.001), magnesium (P < 0.001), and iron (P < 0.001) in Prevotella-enterotyp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Bacteroides-enterotype. The Chi-square test showed that only the iron group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wo enterotypes (P = 0.001). Among infertile patients, Prevotella-enterotype (Log(P/B) > −0.27) predicted the low levels of whole blood iron in the obesity population (AUC = 0.894; P = 0.042). For the high levels of iron, Bacteroides-enterotype (Log(P/B) <−2.76) had a predictive power in the lean/normal group (AUC = 0.648; P = 0.041) and Log(P/B) <−3.99 in the overweight group (AUC = 0.863; P = 0.013). We can infer that these two enterotypes may have an effect on the iron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infertility,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further research in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terotypes and trace elements in reproductive function.  相似文献   
58.
叶下珠化学成分及其抗乙肝病毒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对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的干燥全草进行了化学成分及其抗乙肝病毒活性的研究,共分得11个化合物,其中2个新化合物为去氢诃子次酸甲酯、短叶苏木酚酸甲酯。通过抗病毒、抗乙肝表面抗原及保肝试验,肯定了叶下珠的抗乙肝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59.
清代植物学家和药物学家吴其浚,视研究植物学和药物学为自己终生之抱负,亲自到各地搜集资料,博览群书参阅八百余种古代文献,对植物进行详细考察.所撰《植物名实图考》等著作绘图精良逼真,对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考订详细,国内外多次出版,广为收藏.目前,植物学中文名中,约有10个科和55个属均沿用该书选载之名。  相似文献   
60.
Chen DY  Chen XW  Jin X  Zuo J  Wei CG  Cao KL  Fang FD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0):2820-2824
目的探讨伴内耳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SLC26A4(PDS)基因突变发生的概率、突变类型,以及SLC26A4(PDS)基因突变与各种内耳畸形及术中听神经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伴有内耳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者及50例健康对照。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SLC26A4(PDS)基因全部编码区,包括2~21号外显子,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分析突变。48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通过神经反应遥测(NRT)技术,直接近场记录听神经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结果前庭水管扩大组中70.3%(26/37)、其他内耳畸形组中18.2%(2/11)的患者发现有SLC26A4(PDS)基因突变。本研究中共发现15种突变类型,其中有8种为新发现的类型。IVS7-2A〉G是最常见的SLC26A4(PDS)基因突变类型,45.9%(17/37)的前庭水管扩大患者发现此种突变。在伴内耳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者患者中,未发现SLC26A4(PDS)基因突变与术中听神经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检出率之间有相关性。结论SLC26A4(PDS)基因突变是前庭水管扩大畸形的主要病因,IVST-2A〉G是其最常见的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