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775篇 |
免费 | 13451篇 |
国内免费 | 91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21篇 |
儿科学 | 1851篇 |
妇产科学 | 1421篇 |
基础医学 | 12456篇 |
口腔科学 | 2569篇 |
临床医学 | 18800篇 |
内科学 | 16074篇 |
皮肤病学 | 1632篇 |
神经病学 | 4740篇 |
特种医学 | 457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4篇 |
外科学 | 10369篇 |
综合类 | 29269篇 |
现状与发展 | 40篇 |
一般理论 | 8篇 |
预防医学 | 12759篇 |
眼科学 | 3642篇 |
药学 | 15444篇 |
236篇 | |
中国医学 | 10767篇 |
肿瘤学 | 86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6篇 |
2023年 | 2064篇 |
2022年 | 5219篇 |
2021年 | 6553篇 |
2020年 | 5380篇 |
2019年 | 4022篇 |
2018年 | 4061篇 |
2017年 | 4521篇 |
2016年 | 3792篇 |
2015年 | 6316篇 |
2014年 | 7753篇 |
2013年 | 7971篇 |
2012年 | 11919篇 |
2011年 | 12579篇 |
2010年 | 9681篇 |
2009年 | 8050篇 |
2008年 | 8836篇 |
2007年 | 8515篇 |
2006年 | 7518篇 |
2005年 | 6663篇 |
2004年 | 4440篇 |
2003年 | 4092篇 |
2002年 | 3341篇 |
2001年 | 2602篇 |
2000年 | 2180篇 |
1999年 | 1671篇 |
1998年 | 969篇 |
1997年 | 997篇 |
1996年 | 750篇 |
1995年 | 633篇 |
1994年 | 588篇 |
1993年 | 342篇 |
1992年 | 320篇 |
1991年 | 304篇 |
1990年 | 267篇 |
1989年 | 209篇 |
1988年 | 202篇 |
1987年 | 179篇 |
1986年 | 115篇 |
1985年 | 90篇 |
1984年 | 45篇 |
1983年 | 41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2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分析抑癌基因PTEN突变高发区外显子5(exon5)和外显子8(exon8)在胃癌组织中的突变频率,探讨其突变与胃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基因的突变,对突变样本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42例胃癌组织中检测到PTEN基因突变3例,突变率为7.14%(3/42);42例胃癌临床病理分期,Ⅰ、Ⅱ期突变率为5.88%(1/17),Ⅲ、Ⅳ期突变率为8.00%(2/2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未检测到突变。42例胃癌进行组织学分级,低分化腺癌突变率为12.00%(3/25),中、高分化腺癌突变率为0(0/1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PTEN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低分化腺癌中,而PTEN基因突变与胃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2.
下颈椎再手术的原因分析(附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23例下颈椎患者再手术的原因.[方法]患者23例,其中前路手术12例,后路9例,前后联合入路2例,均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评估了病史、影像学、神经功能(Nurick分级)等.[结果]平均随访2.6 a,Nurick分级,除2例仍为V级外,余21例均提高了Ⅰ~Ⅱ级.14例颈前路融合患者均骨性愈合.5例患者术后残留有取骨区不适.[结论]本组再手术的原因分别为减压不彻底或未减压、忽视影像学检查、假关节、内植物并发症、后凸畸形及手术相邻节段的退变性疾病.再手术目的仍为充分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相似文献
993.
对收治的13例阑尾炎术后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术前及术中漏诊结肠癌4例,阑尾恶性肿瘤4例;阑尾残株炎2例;因术后炎性肠梗阻盲目再手术1例;因术中引流不当致肠漏1例,未置引流致回盲部脓肿1例。提示应重视阑尾炎术前及术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重视术中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减少或避免再手术的机会。 相似文献
994.
人表皮干细胞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状态的观察及其生物学性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筛选合适的保持人表皮干细胞特性的体外培养基,并观察其生物学性状. 方法按不同培养基分组,配制FAD培养基和FAD加入不同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培养基,即FAD、FAD1、FAD2、FAD3等组,以及角质化细胞专用无血清培养基(keratinocyte-SFM,K-SFM),同时应用同一个体的成纤维细胞经丝裂霉素处理后作滋养层,培养人表皮干细胞.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及MTT检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在体外培养扩增表皮干细胞后,利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分析、BrdU检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 结果人表皮干细胞在FAD组中生长良好,加入bFGF可进一步改善细胞的生长状态.扩增后细胞检测提示,人表皮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呈典型的克隆性生长,生长周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人表皮干细胞80.2%处于G0/G1期;透射电镜观察见其细胞器少,细胞核浆比大. 结论加入bFGF的FAD培养基并同时利用滋养层,更适合人表皮干细胞的生长,在稳定状态下是一种处于静止期的幼稚细胞. 相似文献
995.
异体冷冻干燥骨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对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异体冷冻干燥骨在其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99年1月~2004年8月对31例脊柱结核患者均采用同种异体冷冻干燥松质骨作为植骨材料,装入钛网或人工椎体中,在彻底清除病灶后,进行前路支撑植骨和内固定。结果 23例获1.5~5年随访,平均3.7年。21例术后6个月观察到骨融合现象;2例术后2个月停止正规抗结核治疗,局部结核复发,其中1例胸椎结核患者出现螺钉松动并部分退出;继续抗结核治疗后,2例患者均于术后12个月观察到骨融合现象;螺钉松动患者的内固定物位置无进一步变化,但胸椎后凸角度加大。结论 异体冷冻干燥骨可作为脊柱结核的植骨材料,为了使植骨达到良好的再生和重塑,应进行稳固的内固定,术后抗结核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蛇毒血凝酶(巴曲亭)在胃癌、直肠癌根治术中和术后的止血效果。方法胃癌、直肠癌患者各100例,随机分成巴曲亭组和对照组,每组胃癌、直肠癌患者各50例。巴曲亭组术前30min、术中分别静脉滴注巴曲亭1U,创面用浸泡巴曲亭生理盐水溶液的纱布压迫止血,术后静脉滴注巴曲亭2U/d,连续3d;对照组仅用0.9%氯化钠溶液。观察切口的止血时间、切口单位面积出血量(g/cm2),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3d的引流量和围手术期浓缩红细胞的输入量,同时观察巴曲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巴曲亭组与对照组切口止血时间分别为(120.3±38.7)s和(158.8±37.6)s,切口单位面积出血量分别为(0.2±0.1)g/cm2与(0.3±0.2)g/cm2,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4±110)g与(386±145)g,术后总引流量分别为(289±135)g和(405±196)g,浓缩红细胞输入量分别为(0.8±0.4)U与(1.9±0.5)U,巴曲亭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前和术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巴曲亭在胃癌和直肠癌根治术中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安全性好,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和围手术期输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比较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催产素、小剂量米索+催广素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 100例孕37~42周的单胎头位产妇,均具有引产指征,随机分为A组(28例)、B组(35例)及C组(37例),分别给予阴道后穹舒降置入米索、静滴催产素以及小剂量米索加催加素引产,比较三组宫颈评分、总产程、分娩方式、出血量、新生儿Apgar计分、药物副反应差异。结果 C组分别与A、B组比较,平均引产成功率高,而平均总产程短、胎儿窘迫率、剖宫产率低(P〈0.05),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米索+催产素用于晚期妊娠引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在颈前路减压手术的同时行硬膜外造影术,以避免减压节段内残留压迫性组织并探讨此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直视下完成颈椎前路间隙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后,切开或切除后纵韧带,使用18#软套管注射针头,将5 ̄10mlOmnipaque300造影剂注入减压节段的上下方,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观察造影剂在硬膜囊前方的分布情况,以此判断脊髓是否获得完全减压。共64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术中硬膜外造影术,男39例,女25例;年龄32~64岁,平均49岁。术后39例获得随访,随访9~16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18例在术后1 ̄12周内复查MRI。采用JOA评分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结果完成椎管减压后,首次造影显示造影剂连续者49例(77%),其中11例术后复查MRI,显示再无脊髓压迫。首次造影显示造影剂不连续者15例(23%),经进一步减压,造影剂开始出现连续;其中7例术后复查MRI,显示再无脊髓受压。39例获得随访的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52%,终末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率上升至61%,无一例神经症状加重者。终末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中,硬膜外造影术能够有效判断椎管内减压情况,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99.
青少年特发性和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骨微结构及骨密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scoliosis,CS)患者与同年龄正常人骨密度(BMD)的差异,并用高分辨率微焦点CT(microCT)扫描成像,定量研究AIS、CS患者的骨小梁形态计量学特征。方法AIS患者15例,均为女性,年龄12~19岁,Cobb角48°~104°。CS患者1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13~18岁,Cobb角40°~125°。正常对照组35例,均为女性,年龄13~16岁。正常组和术前AIS、CS患者均接受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EXA)扫描,评估腰椎和股骨颈BMD状况。对AIS与CS患者的髂骨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AIS患者腰椎和股骨颈BMD低于正常人,CS患者BMD和骨量(BMC)均低于正常人。CS与AIS患者比较股骨颈BMD和BMC显著降低。microCT中的骨容积比与DEXA下的BMD显著相关。AIS骨组织体积比值(19.9%±3.4%)明显高于CS患者(13.3%±3.0%)。AIS患者骨小梁厚度和骨面积比值与CS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小梁厚度分别为(155.5±54.9)μm和(108.1±17.4)μm,骨面积比值分别为16.4%±3.3%和22.0%±3.4%。CS患者骨连接度和骨小梁数目低于AIS患者。结论AIS患者骨量低,髂骨骨小梁微结构异常,骨容积比低,骨小梁细小。CS患者BMD与骨小梁微结构均低于正常人和AIS患者。 相似文献
1000.
终末期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终末期慢性肾衰竭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对1999年8月~2003年8月期间我院52例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其中死亡组22例、存活组30例,分析其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1)52例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组的22例中,死于心血管病变13例(占59.1%),腹膜炎3例(占13.6%),肺部感染2例(占9.1%),严重营养不良2例(占9.1%),其他2例(占9.1%).(2)死亡组年龄、性别分布与存活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体重、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死亡组的透析龄、透析液总剂量、腹腔超滤量、尿量及液体总清除量与存活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死亡组的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分别为68.2%及43.3%(P<0.05).(4)死亡组透析初始时的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血色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存活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水肿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16例糖尿病患者有11例死亡,非糖尿病患者36例中有11例死亡(病死率分别为68.8%VS 30.6%).结论:心血管疾病是终末期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容量超负荷、糖尿病、控制不良的高血压、营养不良以及透析时机过迟都是影响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维持体液平衡、控制血压及糖尿病合并症,并根据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临床症状、合并症情况和营养状态综合考虑,及时开始CAPD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