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834篇 |
免费 | 8503篇 |
国内免费 | 498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87篇 |
儿科学 | 1588篇 |
妇产科学 | 415篇 |
基础医学 | 5205篇 |
口腔科学 | 1682篇 |
临床医学 | 10223篇 |
内科学 | 7154篇 |
皮肤病学 | 909篇 |
神经病学 | 1857篇 |
特种医学 | 3454篇 |
外科学 | 7860篇 |
综合类 | 23665篇 |
现状与发展 | 26篇 |
预防医学 | 10428篇 |
眼科学 | 991篇 |
药学 | 10068篇 |
147篇 | |
中国医学 | 8873篇 |
肿瘤学 | 38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5篇 |
2023年 | 1182篇 |
2022年 | 2670篇 |
2021年 | 3336篇 |
2020年 | 2890篇 |
2019年 | 1627篇 |
2018年 | 1708篇 |
2017年 | 2369篇 |
2016年 | 1852篇 |
2015年 | 3251篇 |
2014年 | 4208篇 |
2013年 | 5503篇 |
2012年 | 7698篇 |
2011年 | 8326篇 |
2010年 | 7570篇 |
2009年 | 6833篇 |
2008年 | 7011篇 |
2007年 | 6830篇 |
2006年 | 6110篇 |
2005年 | 4626篇 |
2004年 | 3416篇 |
2003年 | 2683篇 |
2002年 | 2065篇 |
2001年 | 1878篇 |
2000年 | 1455篇 |
1999年 | 522篇 |
1998年 | 142篇 |
1997年 | 96篇 |
1996年 | 112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78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1篇 |
1959年 | 15篇 |
1958年 | 24篇 |
1957年 | 20篇 |
1956年 | 10篇 |
1955年 | 5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目的:探讨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塌陷的手术方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4年10月,对19例患者20个椎体的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塌陷(Kümmell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65~87岁,平均(73.45±5.62)岁。按Li分期:Ⅱ期3例,Ⅲ期不伴神经功能损害13例14个椎体,Ⅲ期伴脊髓损害3例。规定术中体位复位满意者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体位复位不满意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观察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畸形矫正。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7个椎体行PVP,13个椎体行PKP,Ⅲ期3例合并脊髓损害者均同时联合后路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随访10~48个月,平均21.2个月。共发生4个无症状骨水泥渗漏,其中PVP组1个(1/7),PKP组3个(3/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PVP组骨水泥灌注量(6.40±术后3 d和术前比较椎体高度恢复(31.71±11.35)%,后凸畸形纠正(9.79±4.64)°,PKP组分别为(5.46±0.94)ml,1.09)ml、(24.77±8.51)%、(8.15±2.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患者腰背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减压内固定术患者神经功能均由术前Frankel D级恢复至E级。结论:根据Li分期结合术中体位复位情况对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塌陷患者进行个体化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术中体位复位不良可能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62.
963.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收集的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20例健康志愿者和50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颈髓DTI。以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将CSM患者分A、B、C组,A组17例(单纯硬膜囊受压),B组23例(颈髓受压,信号正常),C组10例(颈髓受压,T2高信号)。分析4组颈髓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平均分数各向异性值(FA)之间的差异,对所有受检者行颈髓纤维束成像。结果:对照组C_2/C_3、C_3/C_4、C_4/C_5、C_5/C_6、C_6/C_7之间ADC值及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ADC值为(0.875±0.096)×10~(-3)mm~2/s,平均FA值为0.720±0.051;对照组与A组比较,平均ADC值、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B、C组及A、B、C组间比较,平均ADC值、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髓DTI较常规MRI能够早期、准确地量化脊髓型颈椎病的颈髓微结构改变,颈髓纤维束成像可以反映脊髓纤维束受压损伤的范围。 相似文献
964.
探讨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乳腺肿瘤整形保乳术治疗对其术后乳房美观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乳腺肿瘤整形保乳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乳房美观度和预后状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乳房美观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两组治疗1年后均无复发和远处转移,生存率均为100.00%;两组治疗2年后生存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乳腺肿瘤整形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的术后乳房美观度,且预后状况较好,不会增加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965.
【摘要】 目的: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术后的隐性失血情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行UBE-TLIF治疗的59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学习曲线、疾病类型以及是否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手术相关资料如病变节段、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美国麻醉师协会麻醉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实验室检查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根据Gross公式计算总失血量,并由此计算患者的术后隐性失血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探讨患者的特征与术后隐性失血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术后隐性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危险因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分析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手术时间为128.22±22.88min,总失血量为607.32±186.78ml,隐性失血量为393.83±173.42ml,占总失血量的(62.13±11.73)%。术后Hb、Hct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手术节段、疾病类型与隐性失血无明显相关性(P>0.05),学习曲线和ASA分级与隐性失血具有相关性(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BMI、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与隐性失血无相关性(P>0.05),手术时间、纤维蛋白原与隐性失血具有相关性(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B=2.236,P<0.01)、学习曲线(B=-109.781,P<0.01)、ASA分级(B=77.589,P<0.01)和纤维蛋白原(B=81.762,P<0.01)是隐性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手术时间预测严重隐性失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13(95%CI:0.688~0.938,P<0.001),最佳截点为139.5min;纤维蛋白原的AUC为0.794(95%CI:0.654~0.934,P<0.001),最佳截点为2.65g/L。结论:UBE-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存在较大的术后隐性失血,手术时间、学习曲线、ASA分级和纤维蛋白原是术后隐性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66.
目的:探讨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7年3月至2022年1月,采用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0例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22~58(36.45±12.36)岁。切取皮瓣面积为8.0 cm×5.0 cm~20.0 cm×12.0 cm。术前先用便携式多普勒探测仪探测股前外侧区穿支血管位置,标记。对于创面缺损宽度<8 cm,11例采用单一皮瓣修复;对于创面宽度>8 cm无法直接缝合,9例采用分叶皮瓣技术,化宽度为长度,供区直接闭合者。所有皮瓣显微镜下以蒂部为中心向周边呈阶梯式修薄。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及外形、质地、感觉功能恢复,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评价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移植20例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因皮下血肿发生静脉危象,经拆除缝合,清除血肿后危象解除,皮瓣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愈合良好,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20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3~26个月,皮瓣外形美观,不臃肿,质地优良,游离皮瓣两点辨别觉为9.0~16.0 mm,恢复保护性感觉,踝部屈伸功能... 相似文献
967.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使得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和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日趋完善,为麻醉过程中脑功能活动、神经递质及其生化指标的研究提供一种新兴、具有潜力的方法.现就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在麻醉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8.
疼痛及其治疗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主要由于机制不明.Cdk5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家族,几乎存在于整个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内.Cdk5作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可调节众多底物和蛋白,目前发现在疼痛信号通路及阿片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作为治疗疼痛的新方法,对其在疼痛通路及阿片耐受中作用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969.
PSD是最早在电镜下发现的位于突触后膜的"致密物蛋白质".这种"致密物"是由一系列细胞骨架蛋白结合了多种与突触信号传递相关的分子(包括受体和各种激酶等)构成的特殊结构.其中一些成员,包括NMDA受体、CaMKII、PSD-93及PSD-95,与疼痛的发生、维持及治疗密切相关,并且彼此之间有着"微妙"的相互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