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129篇 |
免费 | 8331篇 |
国内免费 | 495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82篇 |
儿科学 | 1588篇 |
妇产科学 | 415篇 |
基础医学 | 5118篇 |
口腔科学 | 1681篇 |
临床医学 | 10199篇 |
内科学 | 7119篇 |
皮肤病学 | 909篇 |
神经病学 | 1853篇 |
特种医学 | 3449篇 |
外科学 | 7828篇 |
综合类 | 23480篇 |
现状与发展 | 26篇 |
预防医学 | 10399篇 |
眼科学 | 991篇 |
药学 | 10023篇 |
147篇 | |
中国医学 | 8446篇 |
肿瘤学 | 38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9篇 |
2023年 | 1072篇 |
2022年 | 2596篇 |
2021年 | 3262篇 |
2020年 | 2806篇 |
2019年 | 1572篇 |
2018年 | 1661篇 |
2017年 | 2330篇 |
2016年 | 1802篇 |
2015年 | 3232篇 |
2014年 | 4183篇 |
2013年 | 5466篇 |
2012年 | 7700篇 |
2011年 | 8329篇 |
2010年 | 7570篇 |
2009年 | 6835篇 |
2008年 | 7014篇 |
2007年 | 6831篇 |
2006年 | 6111篇 |
2005年 | 4627篇 |
2004年 | 3416篇 |
2003年 | 2685篇 |
2002年 | 2066篇 |
2001年 | 1878篇 |
2000年 | 1455篇 |
1999年 | 521篇 |
1998年 | 142篇 |
1997年 | 96篇 |
1996年 | 112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78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1篇 |
1959年 | 15篇 |
1958年 | 24篇 |
1957年 | 20篇 |
1956年 | 10篇 |
1955年 | 5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血清癌抗原19-9 (CA19-9)水平在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的表达,通过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最佳分界点,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分析血清CA19-9水平对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可切除性胰腺癌患者CA19-9的水平为(313.6±515.5)kU/L,明显低于不可切除患者的(852.1±865.1)kU/L(P=0.00).根据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血清CA19-9对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的最佳分界点为312.1 kU/L,其灵敏度为56.6%,特异度为73.3%,ROC曲线下面积0.67.结论 血清CA19-9水平可作为辅助性手段应用于胰腺癌可切除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向肝样细胞潜能及单核细胞衍生的肝样细胞移植的有效示踪剂,并进一步观察受体鼠移植后肝样细胞存活、分布与转归情况.方法 分别设立A、B两组.A组为阴性对照组,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不添加诱导细胞分化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FGF-4);B组应用HGF和FGF-4体外联合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向肝干细胞分化.鉴定和判断细胞分化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和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表达.以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单核细胞衍生的肝样细胞,尾静脉注入受体鼠体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移植2周后取肝组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实验组肝样细胞向肝脏迁移与转归的情况.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移植的肝样细胞白蛋白(albumin,ALB)的表达.结果 A组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单核细胞由刚分离出的较均一的圆形逐渐变得不规则,呈条索状、纤维样改变,少部分细胞呈圆形,细胞发生凋亡,裂解.B组细胞随诱导分化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变大、变圆,呈集落生长,增殖活性强.B组有AFP和CK19阳性表达,而A组则没有表达.动物实验组受体鼠肝组织冰冻切片可见大量PKH26标记阳性的肝样细胞,对照组未发现PKH26标记阳性的肝样细胞.移植2周后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实验组肝样细胞ALB表达阳性.结论 在HGF和FGF-4体外联合诱导条件下,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具有向肝样细胞分化的潜能.并且,PKH26可作为肝样细胞移植的一种有效示踪剂.移居肝组织的肝样细胞2周后开始向成熟肝细胞分化,发挥肝细胞功能,表达白蛋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靶向超小型超顺磁性氧化铁(AFP-USPIO)分子探针在肝细胞癌(HCC)主动靶向特异性成像方面的价值.方法 表面修饰的USPIO连接抗AFP抗体后构建AFP-USPIO靶向分子探针.实验分为AFP-USP1O组(靶向组)和USPIO组(非靶向组).将铁浓度为100 μg/ml的AFP-USPIO及USPIO,按照150μl、100 μl、50 μl的剂量分别与HepG2细胞孵育4h 后行体外磁共振成像,并测量T2WI信噪比(SNR).构建原位肝癌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于尾静脉注射AFP-USPIO或USPIO,注射剂量20μmol/kg.注射前及注射后1h进行磁共振成像,测量T2WI肝脏肿瘤与周围肝组织的对比噪声比(CNR),计算增强前后及两组之间CNR 的差异.普鲁士蓝铁染色验证SNR、CNR变化与细胞及组织铁含量的关系.结果 细胞学实验显示两组体外磁共振SNR均随AFP-USPIO或USPIO剂量的增加而下降,3种剂量间(P<0.05)以及同一剂量时两组间SN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靶向组细胞内铁颗粒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多,并与SNR呈负相关关系(P=0.00,r=-0.926),而非靶向组铁染色的细胞数则明显降低.在注射AFP-USP1O前后,大鼠肝脏肿瘤的CNR分别为2.05±0.88和0.96±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t=3.380);而注射USPIO前后肝脏肿瘤的CNR分别为2.25±1.50和2.57±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t=1.263).靶向与非靶向组,肿瘤强化后的CNR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t=3.487).病理结果显示靶向组肿瘤组织内见大量铁染色颗粒,而非靶向组铁染色颗粒则明显减少.结论 AFP-USPIO分子探针对HepG2细胞及大鼠模型原位肝癌具有良好的主动靶向作用,可实现肝癌的特异性成像和诊断.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单胸弯及单腰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 女性患者的躯体生长发育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339例 AIS女性患者和 3914位同龄健康女孩, 实 足年龄 10~17岁。单胸弯 AIS女孩(端椎位于 T1~T12之间)220例, 单腰弯 AIS女孩(端椎位于 T12~L5之 间)119例;Cobb角为 32°±10°(15°~63°)。测量所有 AIS组和对照组女孩的身高、体重及臂长, 计算体重 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下肢长度, 并根据 Bjure校正公式计算 AIS女性患者的校正身高及校正 坐高。结果 单胸弯与单腰弯 AIS患者的身高及坐高在各年龄段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 AIS 女性患者的校正身高及坐高均明显高于同龄对照组女孩。同时两组 AIS患者的臂长及下肢长度也显著 长于正常青少年。在 15岁年龄段, 单胸弯 AIS患者的体重显著低于正常青少年, 而单腰弯 AIS患儿的 体重在各年龄段均与正常青少年相似。结论 与同年龄段正常青少年相比, 单胸弯和单腰弯 AIS患者 可能具有共同的异常生长模式;此外, 与正常女孩及单腰弯 AIS女孩相比, 单胸弯 AIS患者体内脂肪含 量偏低的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影像学及临床结果评价成人高弓内翻足畸形的中、短期手术疗效。方法对13例(19足)获完整随访的高弓内翻足手术矫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男7例,女6例;年龄16~48岁,平均31.4岁。临床评估包括疼痛缓解程度、足部力线及整体功能,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估采用足前后位及负重侧位X线片评估手术前后Meary角、Hibb角、跟骨倾斜角及距跟角的变化,评价不同类型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及其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38±58)min。随访时间2~11年,平均4.5年。除1例行三关节融合的跟骰关节融合不良外,其余骨愈合时间平均为3.4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平均为(76.7±13.7)分(57~100分),68.4豫的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Meary角平均减少15.4°,Hibb角平均减少23.3°,跟骨倾斜角平均减少8.6°,距跟角平均增加2.4°,总优良率为68.4%。结论高弓内翻足为复合畸形,根据骨性畸形和软组织平衡情况,采取个体化骨与软组织联合手术进行矫治,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如果截骨手术可以矫正畸形,尽量避免进行关节融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复发性肾结石合并输尿管上段狭窄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18例有肾及输尿管上段开放手术史、术后残留或复发肾结石合并输尿管上段狭窄患者的资料.男8例,女10例.年龄27~48岁.其中合并肾积水2~4 cm者14例,5~6 cm者3例,>6 cm者1例.合并结石<1 cm者15例,1~~3 cm者2例,>3 cm者1例.应用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取石,联合使用球囊扩张治疗.统计分析结石清除率、肾积水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对比手术前后IVU造影及CTU检查结果情况. 结果 18例均成功建立通道,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后第3天肾出血1例(6%),予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止血成功;双J管位置不佳1例,予内镜下调整.结石完全清除16例(89%),1例肾下盏残留结石<5 mm未予处理,1例残留肾结石合并感染,反复治疗无效者行脓肾切除术.术后随访6~ 36个月,平均12个月,肾积水明显减少14例;肾积水无明显变化3例,再狭窄行球囊扩张后好转,术后患者IVU或CTU肾显影改善. 结论 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联合球囊扩张是治疗复发性肾结石合并输尿管上段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儿童头孢曲松相关尿路及胆囊假性结石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方法 2011年3月收治头孢曲松相关尿路及胆囊假性结石患儿l例,男,6岁.入院前9d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予头孢曲松钠3 g/d[ll7 mg/(kg· d)]治疗,用药3d出现双侧腹痛、恶心、呕吐,遂停药.停药后2d腹部B超检查示右肾盂扩张,其内可见0.7 cm×0.4 cm强回声团,后伴弱声影.停药后4d复查B超示胆囊内数个强同声光点,未见声影;右肾盂扩张加重,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见1.6 cm较强回声,声影不明显,右侧输尿管扩张;左肾盂扩张1.1 cm,左侧输尿管扩张.SCr313μmol/L. 结果 行膀胱镜下双侧输尿管插管并冲洗,冲出较多胶冻样沉淀物.停药后6d复查SCr正常,复查B超示胆囊内强[回声光团体积较前增大;右肾盂扩张减轻;左肾盂扩张无明显改变,左输尿管扩张稍缓解.再次行膀胱镜下输尿管插管并冲洗,仍冲出较多胶冻状沉淀物.此后双侧腹痛间断发作,但较前有所缓解.停药后7d复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停药后10 d尿液变清亮、腹痛消失,复查CT未见尿路结石,双侧肾盂及输尿管无扩张,胆囊内可见较强回声团.停药后22 d复查B超示胆囊、双侧肾及输尿管均未见异常.随诊1个月,尿道及胆囊结石无复发.结论 头孢曲松相关尿路合并胆囊假性结石病例较少见.应用头孢曲松后出现尿路及胆道系统结行症状,应想到头孢曲松相关假结石病.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评价电针刺激足三里和肺俞穴对兔内毒素休克诱发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重1.5 ~ 2.0 kg,2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6组(n=10):假手术组(S组)、血红素加氧酶-1(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组(Z组)、内毒素组(L组)、电针刺激穴位+内毒素组(EL组)、电针刺激非穴位+内毒素组(SEL组)、电针刺激穴位+锌原卟啉-Ⅸ+内毒素组(ELZ组).EL组和ELZ组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和肺俞穴,疏密波,频率15 Hz,刺激强度以兔出现轻微肌颤为宜,1次/d,15 min/次,连续5d;SEL组刺激足三里和肺俞穴旁开0.5 cm处.停止电针刺激后24 h,L组、EL组、SEL组和ELZ组静脉注射脂多糖5 mg,/kg,S组和Z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0.5ml.Z组和ELZ组给予脂多糖后2h腹腔注射锌原卟啉-Ⅸ10 μmol/kg,其他4组给予等容量NaHCO3 1 ml.注射脂多糖后6h时处死兔,取肺组织,进行肺损伤评分,测定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HO-1和HO-1 mRNA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Z组肺损伤评分、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HO-1和HO-1 mRNA 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4组肺损伤评分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升高,HO-1和HO-1 mRNA表达上调(P<0.01);与L组比较,EL组肺损伤评分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降低,HO-1 和HO-1 mRNA表达上调(P<0.01),其他2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L组比较,ELZ组肺损伤评分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升高,HO-1和HO-1 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 电针刺激足三里和肺俞穴可减轻兔内毒素休克诱发急性肺损伤,其机制与上调肺组织HO-1表达,抑制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转导通路在EphB受体介导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150~18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n=8),C1组、E1组、C2组和E2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法(CCI)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1组和S2仅暴露坐骨神经.S1组和C1组分别于术前1h、术后1、2d时鞘内注射生理盐水5 μl,E1组给予EphB受体拮抗剂EphB1与IgG的重组体(EphB1-Fc)0.5μg;S2组和C2组于术后5d时鞘内注射生理盐水5μl,E2组给予EphB1-Fc0.5μg.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3、5d时测定双侧热缩足潜伏期(PWL)和机械缩足阈值(PWT),计算非术侧与术侧PWL和PWT的差值(△PWL和△PWT).于术后5d测定痛阈结束后,取术侧L4-6节段脊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Fos、PI3K及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1组或S2组比较,C1组或C2组术后△PWL延长,△PWT增加,c-Fos、PI3K和p-Akt表达上调(P<0.05);与C1组或C2组比较,E1组或E2组△PWL缩短,△PWT降低,c-Fos、PDK和p-Akt表达下调(P<0.05).结论 EphB受体通过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介导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啶0.25 μg/kg组(D1组)和右美托咪啶0.50 μg/kg组(D2组).C组、D1组和D2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啶0.25 μg/kg和0.50μg/kg( 15 ml),输注时间15 min.3组均采用全身麻醉,于切皮前即刻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全麻恢复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词语等级量表评分法(VRS)评估苏醒5min时疼痛程度.结果 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躁动、呛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VRS评分降低,镇痛有效率升高,D2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P<0.05);与D1组比较,D2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p<0.05),VRS评分、镇痛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25μg/kg可改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