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402篇 |
免费 | 8364篇 |
国内免费 | 49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86篇 |
儿科学 | 1588篇 |
妇产科学 | 419篇 |
基础医学 | 5140篇 |
口腔科学 | 1682篇 |
临床医学 | 10260篇 |
内科学 | 7145篇 |
皮肤病学 | 910篇 |
神经病学 | 1865篇 |
特种医学 | 3458篇 |
外科学 | 7849篇 |
综合类 | 23552篇 |
现状与发展 | 26篇 |
预防医学 | 10417篇 |
眼科学 | 991篇 |
药学 | 10051篇 |
148篇 | |
中国医学 | 8461篇 |
肿瘤学 | 38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2篇 |
2023年 | 1077篇 |
2022年 | 2607篇 |
2021年 | 3279篇 |
2020年 | 2817篇 |
2019年 | 1584篇 |
2018年 | 1671篇 |
2017年 | 2348篇 |
2016年 | 1808篇 |
2015年 | 3246篇 |
2014年 | 4203篇 |
2013年 | 5482篇 |
2012年 | 7720篇 |
2011年 | 8350篇 |
2010年 | 7592篇 |
2009年 | 6841篇 |
2008年 | 7019篇 |
2007年 | 6849篇 |
2006年 | 6126篇 |
2005年 | 4635篇 |
2004年 | 3421篇 |
2003年 | 2699篇 |
2002年 | 2072篇 |
2001年 | 1881篇 |
2000年 | 1460篇 |
1999年 | 526篇 |
1998年 | 142篇 |
1997年 | 100篇 |
1996年 | 112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2篇 |
1977年 | 6篇 |
1959年 | 15篇 |
1958年 | 24篇 |
1957年 | 20篇 |
1956年 | 10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腺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直肠癌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 用重组腺病毒介导外源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转移到人直肠癌细胞系HR-8348,通过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存活率测定(MTT法),检测、分析CD和HSV-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结果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CD和HSV-tk自杀基因可在HR-8348细胞高效表达。用腺病毒穿梭质粒pAdCMV-Linkl(CD tk)、Linkl(-)、pAdCMV-Linkl(CD)、pAdCMV-Kinkl(tk)重组腺病毒感染HR-8348细胞,不加5-氟胞嘧啶(5-FC)、环氧鸟苷(GCV),各组肿瘤细胞的集落形成和存活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应用5-FC、GCV后,pAdCMV-Linkl(CD tk)转染组细胞集落形成和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AdCMV-Link(-)转染组(P<0.01),也低于pAdCMV-Linkl(CD)、pAdCMV-Linkl(tk)转染组(P<0.05)。CD和5-FC、HSV-tk和GCV系统联合使用较单一自杀基因系统对HR-8348直肠癌细胞的集落形成、细胞生长有更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肿瘤细胞有更强的杀伤能力和“旁观者效应”。结论 CD和HSV-tk双自杀基因联合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较单一自杀基因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氯诺昔康用于妇科开腹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0,自引:3,他引:90
目的评价非甾体抗炎药氯诺昔康用于妇科腹部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的效应及安全性.方法100例妇科开腹手术术后中度以上疼痛病人,随机分为L组和M组,接受PCA治疗.L组使用氯诺昔康(1mg/次,总量32mg/24h),M组使用吗啡(1.25mg/次,总量40 mg/24h).结果氯诺昔康组与吗啡组的疼痛缓解评分总和(T(TPAR)分别为14.9±3.9和15.2±3.7(P>0.05),疼痛程度差值总和(SPID)分别为10.5±3.2和9.4±3.0(P>0.05).氯诺昔康组的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吗啡组(10.2%vs 17.9%).结论氯诺昔康用于妇科腹部手术后PCA的效应与吗啡接近,可引起轻度的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检测肝癌患者不同部位(门静脉、肝静脉及外周静脉)血甲胎蛋白(AFP)mRNA的表达,了解肝细胞肝癌血行播散的规律。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技术,测定20例肝癌患者门静脉、肝静脉及外周血AFPmRNA的表达。结果 全组病例门静脉、肝静脉血AFPmRNA阳性率(65%)高于其外周血AFPmRNA阳性率(40%-45%),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肿瘤≤5cm患者的肝静脉血AFPmRNA阳性率(70%)明显高于外周血(20%,P<0.05),门静脉血AFPmRNA阳性率(60%)也高于外周血(3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肿瘤>5cm患者的门静脉、肝静脉血AFPmRNA阳性率接近于外周血AFPmRNA的阳性率。结论 肿瘤>5cm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其外周血中AFPmRNA的表达能较好地反映脱落癌细胞的血行播散情况;肿瘤≤5cm的患者虽然其外周血AFPmRNA阳性检出率较低,但肝静脉血的AFPmRNA明显高于外周血,提示肝内已有肿瘤播散,此时直接检测肝内门静脉或肝静脉血的AFPmRNA表达能更准确地反映癌细胞血行播散情况。 相似文献
994.
995.
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急诊处理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5
目的:总结急诊处理石结石引的梗了生肾功能衰竭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对1988年1月-2000年5月收治的81例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急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急诊开放手术14例,输尿管逆行插管引流,经皮肾穿刺造口31例,引流失败的8例,1例改行URS,7例改行经皮肾穿刺造口,结果:死亡3例,1例为开放手术者,2例为穿刺造口者,引流成功28例,无一例出现严惩并发症,穿刺造口者有3例行肾切除术,手术手病情改善,血清肌酐下降,结论:对此类患者应特别注意出血倾向对外科手术的严重影响,在患者出血倾血向未得到纠正以前切勿轻易进行复杂的外科处理,推荐输尿管逆行插管引流个为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急诊处理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96.
桂林地区BPH并前列腺炎的发病及治疗情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并发前列腺炎的发病及治疗情况。方法:对桂林地区2152例BPH患者询问病史,并作前列腺液常规、前列腺B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尿常规等检查。结果:2152例患者中只有385例患者存在前列腺炎,占17.9%,其中87例患者有较明显的前列腺炎症状,35例患者曾诊断为前列腺炎并进行过间断治疗。结论:目前对BPH患者并发前列腺炎的诊断及治疗均不理想,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97.
纳洛酮对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血β-内啡肽和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血β-内啡肽(β-erdorphin,β-EP)和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影响。方法对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的100例患者按手术次序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病例术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加用纳洛酮。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β-EP和ET。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血βEP、ET值均较术前有所上升,两组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血β-EP、ET均渐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快,术后第二天即接近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早期大剂量应用纳洛酮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血β-EP、ET的值,从而减轻了由于内源性阿片肽及ET异常升高所致的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比非手术方法治疗成人反(牙合)患者矫治前后软组织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从而确定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选用常规拔除前磨牙方法,利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辅以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5例.通过软组织头影测量分析方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侧貌变化.结果:①软组织改善明显,侧貌更接近正常.②NLA平均减少9.50°,LLL平均减少2.85°,ULP平均增大1.30°,LLP平均减少2.30°,H角平均增大2.10°.③H线与软组织侧面的关系,鼻点-H线(mm)平均减少3.00mm,鼻唇沟-H线(mm)平均增加2.10mm,下唇突点-H线(mm)平均减少1.95mm,颏唇沟-H线(mm)平均增加1.75mm.结论:非手术方法治疗成人反(牙合)患者,从软组织角度来看,可取得相对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并分析男性美容整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科就诊并进行整形美容手术治疗的1238例、年龄8~80岁的男性患者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男性就诊的绝对数量逐年递增,在全部整形美容就诊患者中的比例也逐年提升,不同年龄美容就医者具备不同的特点,25岁以下的就诊者多为先天性畸形患者;26~49岁男性整形美容的手术的就诊者多为美容、抗衰老的整复,50岁以上则多为皮肤肿物的切除,结论:认知男性患者就诊整形美容手术的特征对临床取得理想满意的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全髋关节置换扩大后路软组织修补关节囊切开线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髋后方关节囊的解剖特点及胶原纤维的分布差异,探讨能保留最佳力学强度的髋后方关节囊切开线。方法采用10个(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髋标本,男6个,女4个;年龄28~64岁。右侧10髋解剖出髋后方关节囊,将其划分为3区(Ⅰ~Ⅲ区)9部(ⅠA~C、ⅡD~F、ⅢG~J),测量髋后方关节囊各部厚度,观察坐股韧带走行。左侧10髋选取5髋对其较厚的Ⅰ区和Ⅱ区进行Masson染色观察和胶原纤维含量分析。采用自愿捐赠的冰冻新鲜尸体标本2髋与固定标本比较,设计最佳的切口线并临床应用。结果各部髋后方关节囊厚度分别为:ⅠA(2.30±0.40)、ⅠB(4.68±0.81)、ⅠC(2.83±0.69)、ⅡD(2.80±0.79)、ⅡE(4.22±1.33)、ⅡF(2.50±0.54)、ⅢG(1.57±0.40)、ⅢH(2.60±0.63)、ⅢI(1.31±0.28)mm,具有不均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G部ⅢI部的平均厚度较ⅠB部和ⅡE部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薄弱的两部在Ⅲ区,坐股韧带主干经过较厚的ⅠB部和ⅡE部。Masson染色可见ⅠB和ⅡE部的绿色面积明显较Ⅰ、Ⅱ区其余4部大。各部胶原纤维含量分别为:ⅠA20.34%±5.14%,Ⅰ B48.79%±12.67%,ⅠC 19.87%±5.21%,ⅡD 17.57%±3.56%,ⅡE46.76%±11.47%,ⅡF28.65%±15.79%;各部胶原含量亦具有不均一性(P〈0.01),ⅠB部和ⅡE部与其余4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鲜冰冻标本的厚度和坐股韧带分布特点经观察与固定标本无明显差别。在标本上设计并应用包括大部坐股韧带主干且连带部分臀小肌束的髋后方关节囊切开线。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扩大后路软组织修补虽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但术后脱位率仍未完全消除;优化关节囊切开线,保留最佳力学强度部分,使坐股韧带发挥其固有生物力学功能,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