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97篇
  免费   5712篇
  国内免费   4332篇
耳鼻咽喉   553篇
儿科学   902篇
妇产科学   405篇
基础医学   5198篇
口腔科学   1587篇
临床医学   7493篇
内科学   6495篇
皮肤病学   736篇
神经病学   2222篇
特种医学   28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7463篇
综合类   14945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5547篇
眼科学   1030篇
药学   6563篇
  64篇
中国医学   4709篇
肿瘤学   3718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709篇
  2022年   1669篇
  2021年   2657篇
  2020年   2230篇
  2019年   1532篇
  2018年   1690篇
  2017年   1852篇
  2016年   1525篇
  2015年   2730篇
  2014年   3630篇
  2013年   4089篇
  2012年   5738篇
  2011年   6151篇
  2010年   5057篇
  2009年   4545篇
  2008年   4626篇
  2007年   4226篇
  2006年   4165篇
  2005年   3413篇
  2004年   2387篇
  2003年   1923篇
  2002年   1552篇
  2001年   1096篇
  2000年   922篇
  1999年   605篇
  1998年   333篇
  1997年   306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77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透明质酸钠对大鼠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钠对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将新生SD大鼠骨骼肌组织分离、纯化、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取第3代成肌细胞,分别加入浓度为0.05%、0.1%及0.2%的透明质酸钠溶液作为生长培养基行体外培养为实验A、B及C组,加入常规生长培养基为对照D组,观察各组成肌细胞增殖情况,并采用细胞计数及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另选择0.1%透明质酸钠融合培养基行体外成肌细胞培养,常规融合培养基作对照,观察透明质酸钠对成肌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结果A、B及C组成肌细胞增殖表现相似,2d时进入对数生长期,4d时均达顶峰;D组成肌细胞于3d时进入对数生长期,5d时细胞数倍增,6d时达顶峰。MTT法所测吸光度(A)值的变化反映成肌细胞的增殖情况,与细胞计数的结果一致,以B组细胞增殖作用最明显,B组A值在2~8d时均高于C、D组(P〈0.05),8d时高于A组(P〈0.05)。0.1%透明质酸钠融合培养基中的成肌细胞融合率较低且上升缓慢,7d时融合率最高,为11.7%;常规融合培养基成肌细胞融合率于6d时达到峰值,约为35.0%。结论 透明质酸钠与成肌细胞的细胞相容性较好,可以作为良好的成肌细胞培养基。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服用醋酸精氨酸对创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96例创烧伤患者(实际完成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服用醋酸精氨酸0.4 g·kg-1·d-1;对照组45例,服用安慰剂酪氨酸,剂量同前,均连用7 d。两组患者采用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疗法。比较患者创面(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创伤患者治疗组(29例)创面(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1±2.8)、(19±6)d,明显短于对照组(13.2±5.5)、(22±6)d(33例,P< 0.05);烧伤患者治疗组(12例)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各为(20±5)、(28±6)d,与对照组(22±8)、(29±8)d(12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其中治疗组1例占2.44%,对照组1例占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000)。以上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结论服用醋酸精氨酸能显著促进创伤患者创面(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对烧伤患者的预后无明显改善,这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其确切疗效有待于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53.
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人工骨植入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胸腰椎爆裂骨折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8~61岁,平均47.5岁;受伤时间4~12d;术前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8例;受伤椎体:T112例,T122例,L15例,L23例;术前后突角11°~35°,平均24°;术前椎管占位率39%~85%,平均64.5%;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正常的47%。行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后,人工骨经伤椎椎弓根植入椎体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9个月,平均13个月。脊柱后突角平均恢复20°,椎体高度平均恢复96%,椎管占位率平均恢复至7%。2例人工骨椎体内充填不足;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体高度变低及生理弧度丢失。神经功能恢复:1例术前Frankel分级C级及2例D级患者术后均恢复至E级。结论:经椎弓根人工骨植入椎体成形术重建了椎体高度,增加了脊椎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患者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4.
普通高等学校医药类专业物理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全国28省(市)的69所普通高等学校医药类专业物理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讨论了普通高等学校医药类专业物理教师队伍面临的问题、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55.
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足反映人体生命信息和心脏泵功能的重要指标.同前,尢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休克等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监测、治疗方案的确定等,以便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1-2].  相似文献   
56.
2003~2005年我院抗组胺药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斌  夏永华  方子正 《安徽医药》2006,10(7):539-540
目的了解抗组胺药在该院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调查该院2003~2005年抗组胺药使用品种、年销售量,采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组胺药品种变化不大,但使用有集中现象,用药金额2004年有所下降,目前最常用的是酮替芬、西替利嗪、羟嗪和氯雷他定等。结论国内制药企业应加大科研力度,多研制开发出长效、安全、经济的抗组胺药,以满足患者需求。  相似文献   
57.
树枝状静脉移植在手部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手掌严重碾挫伤应用血管移植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2例手掌碾挫伤伴血管损伤的患者,采用树枝状浅表静脉倒转后多级移植修复缺损的手掌动脉,同时对缺损皮肤一期行植皮或皮瓣修复。结果术后12例创面全部Ⅰ期愈合,手指血循环好。术后随访3~22个月,手功能评定: 优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5%。手掌恢复了良好的外形和功能,能完成手指的捏、握、对掌和对指功能。结论对严重的手掌毁损伤,利用树枝状静脉移植修复缺损的血管,能获得较好的手功能和外形。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来评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 ,探讨DT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0例原发性高血压和 2 0例年龄相似的健康者 ,应用DTI技术对二尖瓣环室间隔侧的运动速度进行测定 ,并与常规二尖瓣血流脉冲多普勒 (PW)检测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PW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 ,峰值速度E、A及E/A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 0 1) ;DTI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 ,峰值速度Ea、Aa及Ea/Aa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PW、DTI两组相同部位间比较 ,高血压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DTI技术评价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比常规脉冲多普勒二尖瓣血流参数更敏感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及病灶延迟期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以进一步选择理想的扫描时期和方案。方法:对48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行平扫及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ml/s,然后开始动脉期、门脉期及病灶延迟期扫描。统计各期的病灶检出数,观察病灶在不同时期的特征。结果:动脉期、门脉期及病灶延迟期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1.9%、76.9%、78.8%,动脉期和门脉期、病灶延迟期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而门脉期和病灶延迟期之间无差异。结论:在肝癌的检出方面动脉期价值最大,而门脉期和延迟期之间无差异。双期扫描(动脉期加门脉期)可作为肝癌CT诊断的常规技术,对不典型病例,病灶延迟期很有必要,有助于病灶的定性。  相似文献   
60.
Ames试验检测三硝基甲苯及其还原代谢产物的诱变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Ames试验检测系统观察了三硝基甲苯及其还原代谢产物4-羟氨基-2,6-二硝基甲苯(4-HA),4-氨基-2,6-二硝基甲苯(4-A),2-氨基-4,6-二硝基甲苯(2-A)和2,4-二氨基-6-硝基甲苯(2,4-DA)的诱变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三硝基甲苯及其代谢产物具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4-A的直接诱变活性最强,而且移码型诱变性更为显著,在微粒体酶系统的参与下,TNT的诱变活性增强,其代谢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