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14篇
  免费   5665篇
  国内免费   3379篇
耳鼻咽喉   511篇
儿科学   825篇
妇产科学   503篇
基础医学   4248篇
口腔科学   1015篇
临床医学   7891篇
内科学   5493篇
皮肤病学   582篇
神经病学   1360篇
特种医学   19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5426篇
综合类   17468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预防医学   8627篇
眼科学   1133篇
药学   7311篇
  47篇
中国医学   5194篇
肿瘤学   3168篇
  2024年   248篇
  2023年   745篇
  2022年   1768篇
  2021年   2377篇
  2020年   2123篇
  2019年   1322篇
  2018年   1289篇
  2017年   1561篇
  2016年   1309篇
  2015年   2193篇
  2014年   3272篇
  2013年   3515篇
  2012年   4625篇
  2011年   4846篇
  2010年   4239篇
  2009年   3819篇
  2008年   4235篇
  2007年   6943篇
  2006年   6374篇
  2005年   3984篇
  2004年   2472篇
  2003年   2528篇
  2002年   1833篇
  2001年   1452篇
  2000年   1099篇
  1999年   526篇
  1998年   288篇
  1997年   338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233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H2 O2 预处理对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及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 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的关系。 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BDNF的表达。结果 PC12细胞经 10 μmol·L-1H2 O2 预处理 90min后 ,2 0~ 6 0 μmol·L-1H2 O2 对PC12细胞生长的抑制程度明显下降 ,H2 O2 (2 0、30μmol·L-1)对PC1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明显受到抑制 ,BD NF的表达强度增强。结论 H2 O2 预处理对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2.
卡马西平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ACTH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卡马西平 (Carb)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影响。方法 :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 (sc)盐酸吗啡 (Mor) ,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 ,腹腔注射 (ip)盐酸纳洛酮 1mg·kg- 1 催促 ,观察戒断反应并评分 ;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ACTH水平。结果 :Carb 10 0mg·kg- 1 及 2 0 0mg·kg- 1 均可明显减轻大鼠戒断症状 (P <0 0 5 )。 10 0mg·kg- 1 剂量组的ACTH水平接近正常 ,低于Carb 2 0 0mg·kg- 1 组(P <0 0 5 )。结论 :适当剂量的卡马西平可有效控制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单剂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GCP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须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9名试者按拉丁方随机分组,分别依次单剂静滴100mg、200mg、400mg 3个剂量的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后,应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求出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血浆及尿中甲磺酸加替沙星分别在0.0156~1mg·L1和0.434~111.11mg·L1浓度范围内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日间变异系数及绝对和相对回收率均符合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受试者分别单剂静滴加替沙星注射液100mg、200mg、400mg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Gmax分别为1.098±0.19mg·L-1、2.17±0.329mg·L-1、和3.164±0.473mg·L-1;t1/2β分别为7.415±1985h、8.41±2.722h和8.462±2.832h;AUC0~∞分别为4.45±0.712mg·L-1·h、11.102±1.814mg·L-1· h和23.029±3835mg·L-1·h;Vd分别为82.120±36.216L、71.254±38.740L和80.504±33.721L;CL分别为24.151±3.787L·h1、18.747±4.256L·h1和19.598±4.250 L·h1.单剂静滴100mg、200mg、400mg甲磺酸加替沙星主要经肾排泄,48h尿药累积排泄率分别为43.08%±15.79%、51.33%±23.69%和45.67%±18.22%.结论9名健康受试者按拉丁方设计分别自身前后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100mg、200mg、400mg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Cmax与AUC0~∞随剂量加大而增加;t1/2β、tmax、β、Vd、Cl与给药剂量无关.提示甲磺酸加替沙星在100mg~400mg剂量范围内药物体内过程呈线性动力学特征而无饱和性,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  相似文献   
994.
电位滴定法的计算原理及Excel软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电位滴定法的计算原理以及Excel软件在电位滴定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5.
多肽药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多肽药物的生物活性分析、结构分析、纯度分析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溶出介质的离子强度对难溶性药物的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骨架片释药的影响。方法:以甲氧苄胺嘧啶、卡马西平、磺胺甲恶唑和茶碱4种难溶性药物为模型药物,测定5种不同离子强度介质(水、0.20%氯化钠溶液、0.50%氯化钠溶液、0.90%氯化钠溶液和1.80%氯化钠溶液)下的药物释放度和溶出参数。结果:难溶性药物的HPMC骨架片释药随着其溶出介质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慢。结论:释药速率与离子强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建立植入用缓释依托泊苷中主药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C18柱,以乙腈-醋酸钠(1∶2)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4.0为流动相,流速为1.5mL*min-1,检测波长283nm.结果线性范围为0.5~500μg*mL-1,r=0.9999,日内及日间精密度为0.48%和0.67%.结论本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为植入用缓释依托泊苷提供了方便可靠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8.
气固顶空色谱法测定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中环己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中环已烧残留量。方法:研碎供试品,置针管中于60℃保温作气固顶空平衡,顶空气以气相色谱法测定,氢焰检测器,SE-30固定相,柱温80℃。结果:方法的精密度RSD为2.8%,回收率为101.4%,10~110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3.4ng·mL~(-1)。结论:为类似难溶性固体药物的有机溶剂残留量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人工材料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人工材料聚丙烯补片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年来41例病人施行人工材料修复腹壁切口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8例病人得到随访。全组无复发病例,有2例病人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并窦道形成,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人工材料对于腹壁切口疝的修补有良好的疗效.但应严格做好术中无菌操作和积极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构建载多柔比星的普通毫微粒、全抗体免疫毫微粒和抗体F(ab’)2片段免疫毫微粒,比较它们对肿瘤的体外和体内靶向性,寻找对肿瘤组织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的制剂。方法 采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琥珀酰亚胺基-3-(2-吡啶二硫)丙酸酯(SPDF),将兔抗大鼠乳腺癌细胞系Walker-256细胞的多克隆抗体(Wab)和其F(ab’)2片段即WF(ab’)2与载多柔比星(Doxorubicin,DRB)的人血清白蛋白毫微粒(DRB-HSA-NP)交联,制备全抗体免疫毫微粒Wab-DRB-HSA-NP和F(ab’)2片段免疫毫微粒WF(ab’)2-DRB-HSA-NP,比较它们的体外肿瘤细胞靶向性和体内组织器官靶向性。结果 与DRB-HSA-NP相比,两种免疫毫微粒均有较好的体外肿瘤特异靶向性,瘤体内给药后在瘤体内的滞留量也显著增高,特别是WF(ab’)2-DRB-HSA-NP,由于所偶联的抗体切除了FC段,降低了抗体与巨噬细胞的结合。结论 免疫毫微粒,特别是WF(ab’)2-DRB-HSA-NP具有较好的肿瘤肥向性,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