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715篇 |
免费 | 16034篇 |
国内免费 | 119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83篇 |
儿科学 | 1531篇 |
妇产科学 | 1616篇 |
基础医学 | 19368篇 |
口腔科学 | 2758篇 |
临床医学 | 22583篇 |
内科学 | 24551篇 |
皮肤病学 | 1594篇 |
神经病学 | 8849篇 |
特种医学 | 630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9篇 |
外科学 | 17871篇 |
综合类 | 31209篇 |
现状与发展 | 45篇 |
一般理论 | 12篇 |
预防医学 | 11916篇 |
眼科学 | 4803篇 |
药学 | 17841篇 |
203篇 | |
中国医学 | 10899篇 |
肿瘤学 | 1413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3篇 |
2024年 | 2636篇 |
2023年 | 3859篇 |
2022年 | 7488篇 |
2021年 | 9330篇 |
2020年 | 7460篇 |
2019年 | 6170篇 |
2018年 | 6010篇 |
2017年 | 5431篇 |
2016年 | 5282篇 |
2015年 | 7855篇 |
2014年 | 9705篇 |
2013年 | 8828篇 |
2012年 | 12948篇 |
2011年 | 13953篇 |
2010年 | 9209篇 |
2009年 | 7272篇 |
2008年 | 8870篇 |
2007年 | 8770篇 |
2006年 | 8327篇 |
2005年 | 8117篇 |
2004年 | 5261篇 |
2003年 | 4770篇 |
2002年 | 4055篇 |
2001年 | 3486篇 |
2000年 | 3502篇 |
1999年 | 3727篇 |
1998年 | 2410篇 |
1997年 | 2431篇 |
1996年 | 1889篇 |
1995年 | 1760篇 |
1994年 | 1515篇 |
1993年 | 938篇 |
1992年 | 1146篇 |
1991年 | 936篇 |
1990年 | 807篇 |
1989年 | 729篇 |
1988年 | 624篇 |
1987年 | 547篇 |
1986年 | 478篇 |
1985年 | 363篇 |
1984年 | 186篇 |
1983年 | 149篇 |
1982年 | 84篇 |
1981年 | 85篇 |
1980年 | 61篇 |
1979年 | 69篇 |
1978年 | 16篇 |
1974年 | 10篇 |
1969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气腹对肝硬化大鼠肝脏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气腹压力下正常机体及肝硬化机体肝脏吲哚青绿排泄的变化及气腹对肝脏血流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5组,其中2组用60%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加5%乙醇口服的方法建立肝硬化模型。同期对5组进行吲哚青绿15min排泄试验:正常麻醉组、正常开腹组、正常气腹组、肝硬化麻醉组、肝硬化气腹组。结果:5组分别测得血清吲哚青绿含量,正常开腹组(0.662μg/ml)虽高于正常麻醉组(0.645μg/ml),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正常气腹组(0.967μg/ml)显著高于麻醉组及开腹组(P<0.05);而肝硬化麻醉组(1.198μg/ml)和肝硬化气腹组(1.348μg/ml)均显著高于正常3组(P<0.05);肝硬化气腹组又显著高于肝硬化麻醉组(P<0.05)。结论:气腹使吲哚青绿排泄降低的结果,证实了腹腔镜手术中的气腹压力可减少肝脏血流量,对于肝硬化机体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峡部植骨修复拉力螺钉张力带固定治疗青少年下腰椎峡部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青少年下腰椎峡部裂的治疗中直接峡部植骨修复拉力螺钉张力带固定手术方法及其价值。 方法 共 12例 ,年龄范围 12 0~ 2 6 0岁 ,平均 18 4岁。术中暴露峡部并清理缺损区的纤维组织 ,分别切除两侧 1 0~ 2 0mm骨质 ,暴露新鲜骨界面 ,间隙内植入髂骨块 ,以椎板下缘中线旁开 8mm为进钉点 ,向头端和外侧各 30°倾斜安装长度 35 0~ 4 5 0mm ,直径 3 5mm钛质拉力螺钉 ,穿越峡部缺损和植骨块直至穿透椎弓根的外上缘皮质并紧固。峡部缺损表面植入条状植骨条 ,采用高强度尼龙线在螺钉尾部和横突基底部间形成张力带结构 ,关闭切口并留置负压引流。手术后石膏腰围固定 2个月。 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为 (10± 5 5 )min ,失血量为 170ml,术后随访 12~ 36个月 ,平均 17个月 ,所有修复的 2 2个峡部均在术后 3个月愈合。 结论 峡部植骨修复拉力螺钉张力带固定治疗青少年下腰椎峡部裂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术式 ,结合了生物力学和生物学过程 ,具有创伤小和保留病变节段运动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3.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髓内钉固定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在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93年12月至2001年9月间作者收治的180例(181髋)经髓内钉治疗的转子周围骨折,其中应用亚太型Gamma钉96例(97髋)、股骨重建钉54例、股骨近端钉(PFN)30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分钟,术中术后输血患者仅占15.6%;平均随访时间为16个月,96%的骨折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5个月;按黄公怡评价标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2%;发生9种类型的并发症。结论髓内钉固定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94.
995.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using partial median and ulnar nerves for treatment of C5-6 orC5-7 avulsion of the brachial plexus with that of using phrenic and spinal accessary nerves.Method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groups randoml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Twelve cases were involved in the first group.The phrenic nerve was transferred to the musculocutaneous nerve or through a sural nerve graft,and the spinal accessary nerve was to the suprascapular nerve.Eleven cas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second group.A part of the fascicles of median nerve was transferred to be coapted with the motor fascicle of musculocutaneous nerve and a part of fascicles of ulnar nerve was transferred to the axillary nerve.Th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rom 1to 3years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和三苯氧胺对绝经后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2002年7月至2005年3月间733例术后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资料,肿瘤性质均经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证实.患者均为绝经后且ER阳性,其中501例接受三苯氧胺治疗,232例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ER、PR、HER2检测.随访时间36~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结果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组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三年无瘤生存率高于三苯氧胺组(90.6% vs.88.6%,P=0.038).三苯氧胺组亚组分析显示:LN+/HER2+患者三年无瘤生存率低于LN+/HER2-患者(88.2% vs 90.4%,P=0.037);HER2+/PR+患者高于HER2+/PR-患者(90.8% vs.89.5%,P=0.032).芳香化酶抑制剂组内LN(+)和LN(-)亚组中,HER2(+)患者与HER2(-)患者的三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2+/PR+组高于HER2+/PR-组(91.9% vs.90.5%,P=0.029).芳香化酶抑制剂组潮热、阴道出血、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肌肉骨骼疼痛、骨折的发生率则高于三苯氧胺组(P<0.05).结论 芳香化酶抑制剂对绝经后Luminal B型患者疗效好于三苯氧胺,此效果不受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影响,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总结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15例急性DVT患者接受手术取栓联合同侧髂静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36~71岁,平均57.4岁.DVT位于左股、髂及下腔静脉内2例,双侧髂静脉1例,其余12例均在左髂股静脉.所有患者表现患肢明显肿胀,其中12例伴有患肢疼痛.DVT发病时间平均为3.3 d.诱发DVT的原因包括外科手术6例,DVT复发2例,其余7例病因不清.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1例,胃溃疡1例,高血压3例,脑梗死1例.取栓之前均先经右股静脉穿刺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包括1例双髂静脉血栓患者),取栓之后术中造影均发现髂静脉受压致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均先行球囊血管成形后植入自膨式支架.结果 术中造影证实髂静脉压迫综合征12例,取栓后残留狭窄3例.共植入18枚自膨式支架,手术成功率15/15,30 d病死率为0;1例术后伤口出现血肿,保守治疗后痊愈.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26个月,平均13.3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消失,仅2例表现为活动后患肢轻度肿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复发.结论 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急性DVT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结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99.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术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术的主要原因及手术方式。方法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翻修方式: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采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结果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34例,腰椎节段性不稳定15例,继发性椎管狭窄13例,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6例,神经根粘连6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遗漏5例,椎间隙感染4例,内固定失败3例。随访14~132个月,再手术前VAS评分为(8.9±1.1)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51.4±6.9)分。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6±1.1)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17.7±3.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的原因很多。再手术时正确分析其原因,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00.
干细胞的研究成为当今关注的热点,其中肝脏干细胞的研究更是令人瞩目.在现代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研究的推动下,对肝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有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