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42篇
  免费   7929篇
  国内免费   5305篇
耳鼻咽喉   864篇
儿科学   1019篇
妇产科学   866篇
基础医学   7379篇
口腔科学   1685篇
临床医学   9599篇
内科学   9830篇
皮肤病学   730篇
神经病学   3149篇
特种医学   28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7515篇
综合类   16065篇
现状与发展   16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6456篇
眼科学   1704篇
药学   8684篇
  111篇
中国医学   5641篇
肿瘤学   5392篇
  2024年   391篇
  2023年   1387篇
  2022年   3470篇
  2021年   4282篇
  2020年   3292篇
  2019年   2416篇
  2018年   2549篇
  2017年   2469篇
  2016年   2248篇
  2015年   3580篇
  2014年   4271篇
  2013年   4467篇
  2012年   6343篇
  2011年   6584篇
  2010年   5035篇
  2009年   4270篇
  2008年   4728篇
  2007年   4655篇
  2006年   4265篇
  2005年   3541篇
  2004年   2821篇
  2003年   2602篇
  2002年   2261篇
  2001年   1678篇
  2000年   1377篇
  1999年   964篇
  1998年   565篇
  1997年   518篇
  1996年   386篇
  1995年   368篇
  1994年   313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220篇
  1991年   178篇
  1990年   165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77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32篇
  1977年   16篇
  1973年   11篇
  1972年   10篇
  197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腹茧症1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茧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l6例腹茧症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6例腹茧症均经手术治疗并确诊。术前11例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2~l0年,4例为误诊慢性阑尾炎,l例误诊为腹部肿块。术后并发症2例,全部患者均临床治愈。并获随访1~l0年,2例分别因反复发作肠梗阻于1年和5年死亡,2例反复发作不完全性肠梗阻合并营养不良,12例情况良好。结论 腹茧症术前诊断困难,上消化道造影和B超及CT对诊断可能有帮助;包膜切除,肠粘连松解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2.
我们测定了7例男性急性白血病(AL)患者经联合化疗完全缓解(CR)早期和持续缓解(CCR)6月后两个不同阶段的血清FSH、LH、T和精液参数的变化,以观察AL患者的性腺功能和生育能力。结果在诱导CR早期FSH明显升高,精液质量明显降低。CCR6月后恢复正常。LH及T则在两个不同阶段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3.
脊髓损伤对大鼠松质骨BMP、TNF-α及IL-6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对局部骨组织中BMP、IL -6、TNF -α表达变化的影响并讨论其在骨代谢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横断大鼠胸髓建立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 ,对脊髓损伤后 1、6周时股骨近段松质骨中BMP ,IL -6,TNF -α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表达变化进行评定。结果 :脊髓损伤后 1周时TNF α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6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BMP表达在 1周时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6周时表达增强显著 (P <0 .0 5 ) ,IL -6表达在伤后 1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伤后 6周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TNF -α早期增加 ,BMP和IL -6在晚期增加。BMP、IL -6、TNF -α是影响脊髓损伤后骨代谢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4.
李明秋  童荣原 《肿瘤》1995,15(6):435-437
作者对15例贲门癌患者行根治术同时,采用食管残胃间插入带蒂空肠并附加贲门再造术,通过SPECT胃食管返流指数测定、食管下端pH检测及返流症状评定方法,并与单纯食管胃套叠吻合术进行随机对比分析,证明该术式具有单向住屏障作用,能有效地预防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SF)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为临床应用和离床活动指导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8具冻存的新鲜尸体,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脊柱的骨密度(BND),取胸腰段脊椎(T_(12)~L_2 12具,L_1 6具)随机分成三组:PVP组、PSF组(T_(12)L_2)和正常对照组(L_1),每组6具。PVP组和PFS组实验椎体均制成骨折模型,PVP组给予经双侧椎弓根注入低粘度的含显影剂骨水泥各2.5mL。PSF组于T_(12)、L_2椎弓根置入钉棒系统固定,测试并比较两组和对照组静态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结果PVP组骨水泥分布面积皆大于50%,其平均最大抗压强度与刚度分别为(2645±478)N,(117±81)N/mm;PSF组平均最大抗压强度与刚度分别为(1862±620)N,(125±33)N/mm。两组比较平均最大抗压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最大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PMMA,其抗压强度优于椎弓根钉方法,对于轻度骨质疏松者尤为适用。PVP术后患者可早期(3~5d)下床活动,而PSF术后患者离床活动时间可适当延后。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三、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因素关系。方法: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对柳州市四所小学三、四年级1781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组织性与心理健康问题因子呈负相关关系;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控制性与心理健康问题因子呈正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对三、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道德宗教、控制性对三、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结论:家庭环境对三、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膀胱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携TGFβ1反义RNA的复制缺陷型逆转录病毒载体pRevTβ-AS,转染膀胱癌EJ细胞株,观察抑制内源性TGFβ1表达对EJ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后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的改变。结果:将TGFβ1反义RNA导入EJ细胞并有效表达;抑制TGFβ1表达可以降低靶细胞的生长速度和克隆形成率,使细胞增殖指数下降12%;反义RNA转染的EJ细胞G0和G1期细胞占65.7%,高于对照组细胞,S期细胞占20.5%,低于对照组细胞。结论:内源性TGFβ1通过诱导膀胱癌细胞G1→S期转换,促进肿瘤细胞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效果.方法 28名ASAⅡ~Ⅲ级患者行32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采用深浅丛联合阻滞,观察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分流管放置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麻醉后血压和心率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时点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颈动脉夹闭前后收缩压和心率的波动性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为50.0%,低血压6.25%,心动过速28.1%,心动过缓6.25%,分流管放置率6.25%.患者满意率84.4%.无1例改用全麻,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结论颈丛阻滞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9.
肺螨病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螨类接种豚鼠气管引起的肺部病变,并对5种常见螨类的致病性进行比较。发现螨类接种后6天豚鼠肺部已形成典型的结节性病灶。结节圆锥形淡黄色,直径1~5mm之间。镜下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周围炎,肺实质内有明显的异物肉芽肿形成,炎症在螨类接种豚鼠20天时,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不明显,但30或40天时则出现明显的嗜酸细胞浸润,细支气管周围小动脉受到损害,部分小动脉内可见到螨体残骸。5种常见螨炎接种于5组豚鼠可引起大致相同的病变。从而证明豚鼠可作为动物模型以供肺螨病的研究,同时也证明5种常见贮藏螨具有相同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10.
Several hormones, neurotransmitters, and neuropeptides were screened for the ability to stimulate inositol phosphate formation in cultured human retinal epithelial (RPE) cells. Carbachol, vasopressin and thrombin were found to b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RPE cells with all three agents produced increases in inositol monophosphate, inositol bisphosphate and inositol trisphosphate in the presence of 10 mM LiCl. Carbachol stimulated a 4-fold increase in the total of inositol phosphates at 1 mM. Studies with cholinergic antagonists showed a rank order of 4 DAMP greater than QNX greater than pirenzepine greater than methoctramine, suggesting the presence of M3 muscarinic receptors. Vasopressin gave a 2.5-fold stimulation at 10 microM. Agonists of vasopressin were also tested and gave differential responses. Studies using a V1 agonist (PIOVP) and a V2 agonist (DAVP) showed DAVP matching the level of stimulation elicited by vasopressin whereas treatment with PIOVP only reached 50% of the vasopressin response. These data suggested the presence of V2 receptors in the RPE cells. Several proteases were tested for their ability to stimulate RPE inositol phosphates. Thrombin caused a 7-fold increase in inositol phosphate formation at 1 U/ml, whereas trypsin and plasmin elicited smaller responses (approximately 2-fold). The thrombin effect was blocked by the thrombin-specific inhibitor, hirudin, but not by other protease inhibitors. Several 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 such as bradykinin, histamine and serotonin were also tested, and they were ineffective in stimulating inositol phosphate turnover in the RPE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