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69篇
  免费   5583篇
  国内免费   3073篇
耳鼻咽喉   541篇
儿科学   881篇
妇产科学   314篇
基础医学   3165篇
口腔科学   916篇
临床医学   6788篇
内科学   4273篇
皮肤病学   458篇
神经病学   1031篇
特种医学   17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145篇
综合类   14400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预防医学   5677篇
眼科学   612篇
药学   6884篇
  106篇
中国医学   5818篇
肿瘤学   2404篇
  2024年   338篇
  2023年   888篇
  2022年   2237篇
  2021年   2522篇
  2020年   2253篇
  2019年   1226篇
  2018年   1305篇
  2017年   1660篇
  2016年   1282篇
  2015年   2253篇
  2014年   2814篇
  2013年   3458篇
  2012年   4905篇
  2011年   4916篇
  2010年   4363篇
  2009年   3945篇
  2008年   3875篇
  2007年   3671篇
  2006年   3194篇
  2005年   2636篇
  2004年   1759篇
  2003年   1311篇
  2002年   1049篇
  2001年   930篇
  2000年   775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流行情况,探讨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和S区氨基酸突变的情况。方法 对长沙地区检测结果为HBsAg-/HBV DNA+的无偿献血血液样本进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对其中的OBI样本进行HBV病毒载量检测和S区基因扩增,分析血清学标志物抗HBs与病毒载量检出与否的关系,并对扩增产物进行HBV基因分型和突变位点分析。结果 2019年1月—2020年1月长沙地区173 893份无偿献血标本共确认58例OBI样本,OBI流行率为0.033%;共发现7种血清学模式,抗HBc单独阳性最多,占38.98%,所有样本中抗HBc阳性率为89.83%;16例样本能检测出病毒载量,其中14例样本浓度小于100 IU/ml;抗HBs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病毒载量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75.0%(12/16)样本扩增出S区序列,基因型均为B型,均发生突变,其中11例的HBsAg抗原决定簇及周边主要亲水区域(major hydrophilic region, MHR)发生氨基酸突变。结论 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的OBI感染率在全国属于偏低水平;HBV基因型主要是B型,MHR区的氨基酸突变可能是造成OBI的原因,突变有本地特点。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对昆明市城区连续三年3~6岁学龄前儿童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学龄前儿童体质发展中的不平衡点,为制定体格锻炼、全面提高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的相关措施提供建议。 方法 选取2017-2019年连续进行体质测定的昆明市城区幼儿园38所,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指标包括:身高、体重、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8个体质项目,以及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3个生长发育评价结果。 结果 2019年体质测定的优秀率从2018年的32.5%提高到35.7%(χ2=62.512,P<0.05)。坐位体前屈0分值比率从2018年的1.7%上升到2019年的3%;除10米折返跑外,其余五个项目5分值比率2019年较2018年上升了1.8%~8.8%。与正常儿童6个项目相比,身高低常儿童平均分低1.855分(t=-16.416,P<0.05),体重低常儿童平均分低1.856分(t=-17.346,P<0.05);体重超常儿童平均分低0.277分(t=-2.798,P<0.05),消瘦儿童平均分低0.917分(t=-6.073,P<0.05),肥胖儿童平均分低0.571分(t=-5.490,P<0.05);身高超常儿童平均分高0.812分(t=7.123,P<0.05),且这生长发育异常的儿童在6个体质项目表现中,大部分项目的低分(0~2分)比率高于正常儿童。 结论 重视儿童柔韧性、平衡性锻炼,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及认识的提高,做好儿童健康管理,做到早期预防及治疗生长发育相关疾病,才能持续促进体质健康发展,保障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了解贵州省鸡源空肠弯曲菌的分子流行特征,阐明各地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特征。方法 在贵州省随机抽取7个大型养鸡场,共采集210份鸡的新鲜粪便样本,分离培养出38株空肠弯曲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对分离株的序列型及克隆复合体进行构成和聚类分析,与PubMLST数据库中来自国内的分离株分子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贵州省38株鸡源空肠弯曲菌分为23种ST型和8个克隆复合体,其中9种是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已有的ST型,2个等位基因和8种序列型为新发现的。ST型构成比前四位分别是ST - 45、ST - 161、ST - 354、ST - 4 324,与数据库中已有的6株贵州来源菌株相比,不存在共同的ST型。优势克隆复合体(CC - 45、CC - 354、CC - 52)与数据库中鸡源分离株的前三位克隆复合体没有重叠。菌株遗传进化树显示,本研究中属于优势克隆复合体的18株菌与国内部分人源、猪源、野生鸟源、鹅源分离株有较近的遗传距离。结论 贵州省鸡源空肠弯曲菌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地域流行特征。序列型与国内华东地区的分离株有较高的交叉性,部分分离株与国内人、野生鸟、鹅等来源分离株遗传距离近,应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空肠弯曲菌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14.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nbsp;delirium on self-reported cognitive function and perceived health...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分析视屏暴露和户外活动与幼儿睡眠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干预儿童睡眠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已建立的马鞍山市母婴健康出生队列,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出生的单胎活产儿,随访至2岁,收集社会人口统计学、视屏暴露、户外活动和睡眠情况的资料。共获得有效问卷1 575份,男童833人,女童742人。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幼儿睡眠质量差的发生率为26.16%;电视打开时间(不一定在看)≥2 h/d、看电视≥1 h/d、玩手机≥30 min/d分别占50.73%、45.21%和26.03%,户外活动≥2 h/d的比例为71.30%;去户外场所的频率≥2次/周和在户外场所≥1 h/次的比例分别为76.31%和37.71%。调整人口统计学等混杂因素后,打开电视时间(不一定在看电视)≥2 h/d(OR=1.40,95%CI:1.11~1.77)、看电视时间≥1 h/d(OR=1.39,95%CI:1.11~1.75)、玩手机时间≥30 min/d(OR=1.55,95%CI:1.21~1.99)均会增加幼儿睡眠质量差发生的风险;去户外场所的频率≥2次/周(OR=0.72,95%CI:0.55~0.93)和在户外场所时间≥1 h/次(OR=0.78,95%CI:0.62~0.99)则能降低发生幼儿睡眠质量差的风险。结论 幼儿睡眠问题存在一定比例,视屏暴露和户外活动均与幼儿睡眠相关,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应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减少视屏暴露时间,增加户外活动,以减少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对坤宁颗粒发挥抗凝血活性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HPLC-Q-TOF-MS/MS)对坤宁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检测条件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乙腈(A)-25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5%~22%A;5~10 min,22%~30%A;10~15 min,30%~95%A;15~20 min,95%~5%A;20~30 min,5%A),流速0.2 m L·min-1,柱温30℃,进样量1μL;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检测模式。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化学成分的靶点与异常子宫出血(AUB)的靶点进行交互分析,利用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10批坤宁颗粒的指纹图谱,采用血液凝固法及纤维蛋白原平板法测定坤宁颗粒的抗凝血活性,建立其谱效关系;选择拓扑分析与谱效关系中共有的成分作为Q-Marker,并对其...  相似文献   
11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病情反复且治疗难度大,发病机制复杂,与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抗氧化反应中的重要因子,可调控其下游血红素加氧-1(HO-1)的表达,发挥维持机体氧化还原稳态的作用。UC的病程中Nrf2与HO-1的生物活性及含量水平均下降,组织抗氧化和抗炎能力减弱,肠上皮细胞损伤,肠黏膜屏障破坏。目前西医临床上主要以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治疗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停药后易复发、长期用药不良反应多等问题。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手段丰富,治疗方法灵活,在UC的防治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以Nrf2/HO-1通路为切入点,中医药领域开展了大量关于UC中该信号的基础和临床实验,结果表明Nrf2/HO-1通路是中医药治疗UC的重要潜在靶点。基于虚实夹杂的病因病机,中医药以清热解毒燥湿、活血化瘀止痛、益气补中温里和标本兼治等法调控Nrf2/HO-1通路,提高组织抗氧化应激能力,维持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平衡,缓解炎症反应,发挥对UC的治疗作用。该文总结和分析了中医药靶向Nrf2/HO-1信号通路干预UC的机制和作用,以期为科研人员更为全面认识中医药对UC中Nrf2/HO-1通路的作用机制提供帮助,旨在推动今后中医药合理运用于临床UC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8.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以腹痛、大便含水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肠道病变。该病病理机制复杂,由多因素共同促成。其中,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在IBS-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肠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TJ)主要由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及闭锁小带蛋白(ZOs)组成,是机械屏障的重要成分,可显著影响黏膜功能。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常以对症处理,疗效往往不尽人意。中医学认为,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与“脾为之卫”理论相对应,较多研究报道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可通过调控TJ蛋白恢复IBS-D大鼠肠上皮屏障功能,降低其通透性,减少肠腔内水和电解质渗出,从而改善症状。该文综述了TJ及其关键靶点蛋白与IBS-D的关系,以明确TJ在IBS-D病理生理的关键作用。同时,对靶向调控TJ从而可能治疗IBS-D的中医药进行总结,以期为IBS-D的治疗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及手术制备全层皮肤缺损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创面模型,观察肉桂醛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并基于PTEN诱导假定激酶(PINK)1/帕金森病蛋白(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探讨肉桂醛对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治疗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糖尿病组36只,糖尿病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肉桂醛组和贝复新组,每组12只,空白组与模型组创面常规消毒后予生理盐水,肉桂醛组创面局部外敷含4 μmol·L-1肉桂醛的聚乙二醇400(PEG 400)凝胶,贝复新组创面外敷贝复新凝胶,每日换药1次。观察各组创面愈合率,取干预后7、14 d大鼠创面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局部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IHC)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胶原纤维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IF)、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INK1、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腹腔注射STZ后,与空白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随机血糖值显著升高(P<0.01),均高于16.7 mmol·L-1,且在造模后一段时间持续保持高血糖状态。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愈合情况较差,创面愈合率显著降低(P<0.01);干预后7 d,空白组创面已有鳞状上皮覆盖,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创面仅创缘少量结痂,创面中大量炎细胞浸润,组织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PINK1、Parkin、LC3Ⅱ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干预后14 d,空白组创面肉芽组织成熟,愈合良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创面炎细胞浸润和红细胞渗出尚未完全消退,组织VEGF、胶原纤维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INK1、Parkin、LC3Ⅱ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肉桂醛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较好,创面愈合率显著升高(P<0.01),干预后7 d组织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INK1、Parkin及LC3Ⅱ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干预后14 d组织VEGF、胶原纤维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PINK1、Parkin、LC3Ⅱ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肉桂醛能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上调创面愈合率,降低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增加VEGF、胶原纤维蛋白的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INK1/Parkin信号通路表达,激活线粒体自噬,抑制炎症反应,增加血管新生和胶原合成,从而达到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0.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是指发生在糖尿病中,其发病机制区别于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脏瓣膜病、亦或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特发类心肌病,亦是多年以来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病因之一。研究表明,DCM的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多种炎症反应激活、氧化应激增加、冠状动脉微循环受阻、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积累等过程有密切联系。而在多种炎症反应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可通过炎症的级联反应诱导分泌出大量促炎细胞因子,继而介导细胞焦亡过程,促进心肌损伤。目前基于NLRP3炎症小体在DCM损伤防治重要作用功能,国内外开展了大量中医药实验研究,证明了黄芪多糖、人参皂苷Rb1等中药提取物或单味中药如云芝、冬虫夏草亦或抵挡汤、加味桃核承气汤等组方制剂及针刺、中医运动疗法等可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相关通路从而抑制其组装或激活,降低炎症反应,进而抑制DCM中心肌的重构,改善DCM的心脏功能。该文就NLRP3炎症小体与DCM的关系及中医药在此领域中发挥抗炎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DCM开发治疗手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