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649篇 |
免费 | 11571篇 |
国内免费 | 862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93篇 |
儿科学 | 1662篇 |
妇产科学 | 2400篇 |
基础医学 | 15426篇 |
口腔科学 | 2237篇 |
临床医学 | 17673篇 |
内科学 | 21464篇 |
皮肤病学 | 1549篇 |
神经病学 | 7100篇 |
特种医学 | 459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1篇 |
外科学 | 13594篇 |
综合类 | 20986篇 |
现状与发展 | 29篇 |
一般理论 | 5篇 |
预防医学 | 8851篇 |
眼科学 | 3937篇 |
药学 | 13776篇 |
130篇 | |
中国医学 | 6719篇 |
肿瘤学 | 115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4篇 |
2023年 | 1950篇 |
2022年 | 4988篇 |
2021年 | 6286篇 |
2020年 | 4592篇 |
2019年 | 4306篇 |
2018年 | 4333篇 |
2017年 | 4002篇 |
2016年 | 3713篇 |
2015年 | 5633篇 |
2014年 | 7060篇 |
2013年 | 6715篇 |
2012年 | 9752篇 |
2011年 | 10614篇 |
2010年 | 6608篇 |
2009年 | 5321篇 |
2008年 | 7088篇 |
2007年 | 7116篇 |
2006年 | 6955篇 |
2005年 | 6858篇 |
2004年 | 4713篇 |
2003年 | 4397篇 |
2002年 | 3721篇 |
2001年 | 3332篇 |
2000年 | 3396篇 |
1999年 | 3504篇 |
1998年 | 2275篇 |
1997年 | 2195篇 |
1996年 | 1585篇 |
1995年 | 1481篇 |
1994年 | 1284篇 |
1993年 | 826篇 |
1992年 | 1237篇 |
1991年 | 1085篇 |
1990年 | 939篇 |
1989年 | 830篇 |
1988年 | 714篇 |
1987年 | 669篇 |
1986年 | 508篇 |
1985年 | 464篇 |
1984年 | 249篇 |
1983年 | 178篇 |
1982年 | 119篇 |
1981年 | 117篇 |
1980年 | 76篇 |
1979年 | 120篇 |
1978年 | 59篇 |
1976年 | 52篇 |
1975年 | 55篇 |
1974年 | 6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经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和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改善股骨头坏死缺血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对122例(211髋)成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NFH)患者施行自体BMSC或PBSC移植治疗,按国际分期标准(ARCO)分期,设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进行疗效观察。BMSC组90例和PBSC组32例在DSA下行股骨头供血动脉干细胞移植术,移植后第3、6、12、24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做疗效评价,6个月复查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观察血管新生情况。每间隔6个月复查影像学变化。结果122例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0.2个月),髋关节疼痛缓解104例(85.1%),关节功能改善76例(62.0%),90例(73.9%)行走间距延长。干细胞移植术后6个月,15例患者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检查见供血动脉较移植前明显增多、增粗,血流速度增快;12~24个月20例股骨头区可见骨质病变获得改善。结论经动脉自体BMSC和PBSC移植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对缺血性股骨头无再次损伤,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2.
硅胶薄膜囊预防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硅胶薄膜囊预防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方法取6具甲醛固定的老年女性脊柱标本(T12~L5)制成36个单椎体,刮匙在椎体前3/4制成体积约为6ml单侧或双侧空腔,分别直接注入骨水泥和先置入壁厚100μm、200μm的硅胶薄膜囊后再注入骨水泥。结果壁厚100μm的硅胶薄膜囊包裹骨水泥可控制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和直接注入骨水泥一样能较好地嵌入到周围骨小梁内,不形成界面。而壁厚200μm的硅胶囊虽能控制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但会在骨小梁间形成界面。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置入壁厚100μm的硅胶薄膜囊包裹骨水泥可控制椎体内骨水泥分布,并能嵌入到骨小梁间隙,不形成界面,有效预防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993.
瘤内注射奥曲肽对大鼠移植性肝肿瘤PC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曲肽瘤内注射对大鼠移植性肝肿瘤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移植性肝肿瘤模型随机分为奥曲肽组、盐水组、酒精组三组,分别瘤内注射奥曲肽0.02mg、生理盐水0.2mL、无水酒精0.2mL,3d及8d后分别测定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3d后,奥曲肽组的PCNA表达低于无水酒精组和生理盐水组的表达(P〈0.05)。8d后,奥曲肽组的PCNA表达明显低于无水酒精组和生理盐水组的水平(P〈0.05)。结论:瘤内注射奥曲肽可抑制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使用人肿瘤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1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寻找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以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为对照,11例膀胱肿瘤组织中有87个基因表达明显下调,102个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其中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5个,明显上调基因13个,明显下调基因22个。结论膀胱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与多种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成人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成人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分期、治疗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按照美国国家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ational Wilms Tumor Study,NWTS)分期:Ⅰ期3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Ⅳ期1例。9例均行肾切除术,其中术前分别辅以化疗1例、放疗1例、肾动脉介入栓塞化疗2例。9例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8例获得随访,随访1-6年,7例生存。结论成人肾母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手术治疗、辅以放疗和化疗等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996.
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精子运动参数与精子活力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精子运动参数在评价男性不育患者精子活力中的价值。方法按《WHO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黏液相互作用实验检验手册》标准,采用国产WLJY-9000伟力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对276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进行平均直线运动速度、平均曲线运动速度、运动的前向性、运动的直线性、运动的摆动性、平均路径速度、精子活力及分级等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76名男性不育患者的平均精子活力为(48.93±19.10)%,分级为A级(32.11±17.25)%、B级(17.03±8.91)%、C级(10.14±5.99)%。平均直线运动速度、平均曲线运动速度、运动的前向性、运动的直线性、运动的摆动性、平均路径速度与精子活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P〈0.01)、0.59(P〈0.01)、0.51(P〈0.01)、0.55(P〈0.01)、0.52(P〈0.01)、0.67(P〈0.01)。结论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精子运动参数平均直线运动速度、平均曲线运动速度、平均路径速度是反映精子活力的有效指标,精子运动参数对男性不育的诊断和生育能力的评估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骨盆桶柄样Tilt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52例骨盆桶柄样Tilt骨折。前骨盆经Plan—nenstiel入路固定9例,Pfannenstiel入路结合部分髂腹般沟入路固定43例。37例行骨盆重建钢板固定,骨盆重建钢板固定结合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9例,6例2块骨盆重建钢板固定。后环37例经患侧髂嵴入路以骨盆重建钢板固定。8例骶骨骨折行骶髂关节螺钉固定。7例未行后骨盆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无下肢不等长,骨盆畸形基本纠正。按Majeed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3.8%。结论通过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治疗骨盆桶柄样Tilt骨折疗效满意,并可防止远近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新型颈椎前路融合器(SOLIS)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小切口入路(3~4 cm),椎间盘及部分椎体后缘切除后保留椎体终板,植人带自体松质骨的SOLIS.以手术前后X线片及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30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2.5个月.置人的SOLIS位置良好,无移动及脱出迹象;病变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未见椎间高度丢失;所有节段均于术后3~8个月骨性融合.术前JOA评分平均10.4分,术后平均14.9分,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椎前路融合器SOLI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手术创伤小,能有效地恢复颈椎高度,融合率高,融合后稳定性好,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职业人员颈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认知干预、心理干预、日常生活行为干预及运动疗法干预等,6个月后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椎基底动脉血流调节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日常生活行为干预、颈椎操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职业人员颈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