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5042篇 |
免费 | 319466篇 |
国内免费 | 5079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440篇 |
儿科学 | 10526篇 |
妇产科学 | 4495篇 |
基础医学 | 112427篇 |
口腔科学 | 10670篇 |
临床医学 | 103720篇 |
内科学 | 124667篇 |
皮肤病学 | 9018篇 |
神经病学 | 30679篇 |
特种医学 | 2415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72686篇 |
综合类 | 163675篇 |
现状与发展 | 94篇 |
一般理论 | 4篇 |
预防医学 | 90335篇 |
眼科学 | 23124篇 |
药学 | 104626篇 |
677篇 | |
中国医学 | 81129篇 |
肿瘤学 | 321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193篇 |
2023年 | 9303篇 |
2022年 | 17582篇 |
2021年 | 21067篇 |
2020年 | 20930篇 |
2019年 | 19521篇 |
2018年 | 19763篇 |
2017年 | 23118篇 |
2016年 | 19466篇 |
2015年 | 26508篇 |
2014年 | 31246篇 |
2013年 | 36211篇 |
2012年 | 47902篇 |
2011年 | 51929篇 |
2010年 | 51117篇 |
2009年 | 55781篇 |
2008年 | 43773篇 |
2007年 | 38809篇 |
2006年 | 34740篇 |
2005年 | 28903篇 |
2004年 | 24220篇 |
2003年 | 20717篇 |
2002年 | 18277篇 |
2001年 | 19580篇 |
2000年 | 13097篇 |
1999年 | 14394篇 |
1998年 | 14110篇 |
1997年 | 13947篇 |
1996年 | 14993篇 |
1995年 | 15152篇 |
1994年 | 14920篇 |
1993年 | 13615篇 |
1992年 | 12783篇 |
1991年 | 12184篇 |
1990年 | 11121篇 |
1989年 | 10989篇 |
1988年 | 10531篇 |
1987年 | 9898篇 |
1986年 | 9408篇 |
1985年 | 8472篇 |
1984年 | 6537篇 |
1983年 | 6547篇 |
1982年 | 7610篇 |
1981年 | 7145篇 |
1980年 | 6808篇 |
1979年 | 6644篇 |
1978年 | 5819篇 |
1977年 | 6122篇 |
1976年 | 5743篇 |
1975年 | 548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研究对13例人的正常涎腺经三种固定双固定后的组织标本进行了11种角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其中5例腮腺和3例颌下腺分别同时用常规Formalin固定,Bouin’s液固定,Carnoy‘s液固定.染色采用ABC法,结果发现:Carnoy固定者,K_8、K_18、K_19和K_8.12的染色效果最好.其导管染色比Bouin‘s和Formalin固定者染色强而明确,尤其K_8和K_8.12不仅在导管中呈现强阳性,而且腺泡也呈阳性;而K_(17)和K_(L1)没有看出明显的染色差别;K_(14)、K_(10)、K_(13)、K_(17)、K_(20)的染色几乎全为阴性,与常规中性缓冲Formalin固定者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2.
转化生长因子(TGF)-β是一族具有多种功能的多肽生长因子,属于TGF超家族。在骨组织中,TGF-β1的含量最为丰富,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是种植体周骨组织整合修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本文对TGF-β1促进种植体骨整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3.
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的VEGF-C和VEGFR-3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接受和未接受平阳霉素治疗的淋巴管畸形中VEGF -C和VEGFR - 3表达 ,探讨平阳霉素治疗淋巴管畸形机制。方法 :收集 2 0例接受平阳霉素治疗的淋巴管畸形标本及 10例未接受治疗的标本做组织学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评价形态学变化并分析VEGF -C和VEGFR - 3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两组病变VEGF -C和VEGFR - 3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并且VEGF -C和VEGFR - 3表达有相关性。结论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淋巴管畸形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 -C -VEGFR - 3系统的信号传导从而达到治疗淋巴管畸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84.
数码相机在口腔X线牙片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传统口腔X线牙片长期保存和椅旁迅速调用的数字化管理方法。方法:使用数码相机将传统X线牙片的模拟图象转换为数字图象,然后将数字图像输入计算机系统,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加工,整理,保存在特定目录下,使用图象浏览软件在牙科治疗椅旁迅速调用患者牙片。结果:通过数码相机摄影后输入电脑的图像其图片效果较好,操作方便,快捷,保证了图片信息的准确采集和长久保存。结论;该方法对基层口腔医疗机构保存和利用普通牙片进行了探索,给医疗,教学,科研及学术交流等带来很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在成功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的基础上,实验动物在分别灌服盐酸小檗碱后第1、2、3、4周处死,取牙周组织标本作切片,行常规苏木精- 伊红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变化状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IL- 1β、TNF- α水平变化。结果牙周炎组牙周组织中IL- 1β、TNF- α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各时间段牙周炎治疗组牙周组织中IL- 1β、TNF- α表达明显低于牙周炎组(P<0.05),但牙周炎治疗组各时间段之间IL- 1β、TNF- α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中TNF- α、IL- 1β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应用盐酸小檗碱能抑制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中TNF- α、IL- 1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成年人咀嚼肌表面电极采集的肌电信号加以分析,研究下颌在6种不同运动状态下咀嚼肌肌电信号的可重复性,并取得正常参考值。方法:30名22-44岁受试者进行咀嚼肌表面电极肌电图检查,记录下颌姿势位、牙尖交错位和扣齿运动时双侧咬肌、颞肌前束和二腹肌前腹的肌电活动,每个受试者在3个不同时段各测试一次。结果:3次测试的咀嚼肌峰值电位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姿势位时,右侧咬肌峰值电位95%正常参考值为0-0.1,左侧为0-0.13,右侧颞肌前束为0-0.67,左侧颞肌前束为0-0.1,右侧二腹肌前腹为0-0.13,左侧二腹肌前腹为0-0.1;牙尖交错位时,右侧咬肌峰值电位95%正常参考值为0.33-2.53,左侧为0.47-2.5,右侧颞肌前束为0.23-2.23,左侧颞肌前束为0.2-3.67,右侧二腹肌前腹为0.13-1.07,左侧二腹肌前腹为0.1-0.87;扣齿运动时右侧咬肌峰值电位95%正常参考值为0.5-2.5,左侧为0.73-2.3,右侧颞肌前束为0.4-3.47,左侧颞肌前束为0.3-3.63,右侧二腹肌前腹为0.2-1.07,左侧二腹肌前腹为0.13-0.97。结论:表面电极采集的双侧咬肌、颞肌前束和二腹肌前腹的肌电活动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87.
牙种植数字化全景X线片失真率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数字化全景片失真率的大小以及在临床效果评价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术前使用统一直径钢珠的放射模板56个修复病例162个种植体拍摄数字化全景X线片,应用Cliniview5.1分析软件对各部位钢珠进行测量3次,取均值。了解拍摄后影像中钢珠的变化情况。结果:采用数字化全景X线片技术可观察到上下颌骨不同区域钢珠失真率与标准钢珠直径差异很小,失真率范围为0.2% ̄2%,不同区域钢珠测量值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下颌前牙区与下颌双尖牙区、下颌前牙区与下颌磨牙区、下颌双尖牙区与上颌磨牙区、上颌磨牙区与下颌磨牙区钢珠测量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数字化全景X线片对拟种植部位骨量进行评估可得出准确的数据。尽管不同区域钢珠测量值之间存在差异,但并不影响其测量值应用于临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8.
冠心病和牙周病相互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临床问卷调查及体检,初步探讨牙周病与冠心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齐鲁医院内科患者150例作为观察对象,冠心病组76例,对照组74例,两组均进行相同的病史、血液及牙周病检查。比较两组牙周患病率及牙周健康状况(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齿缺失、牙龈萎缩)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牙周病患病率(53.01%)高于对照组(33.35%),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牙周病与冠心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
三种陶瓷酸蚀剂对Cerinate瓷和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三种陶瓷酸蚀剂及不同酸蚀时间对Cerinate瓷与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Cerinate瓷试件分为 4组 ,一组不使用酸蚀剂 ,其余三组分别使用自制A型 (含 2 .5 %氢氟酸 )、B型 (含 6%氢氟酸 )及C型(含 10 %氢氟酸 )陶瓷酸蚀剂 ,分别酸蚀 3 0s~ 180s ,每 3 0s为一间隔 ,与树脂粘结后测试剪切强度。结果 :C配方陶瓷酸蚀剂在 3 0s时粘结强度最大 ,达 2 7.64MPa ,相应瓷表面形态最适于粘结。结论 :C配方 (含 10 %氢氟酸 )陶瓷酸蚀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邻间刷去除基牙牙面软沉积物的效果。方法将备牙后未制作暂时冠的60颗死髓基牙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邻间刷、干棉球、酒精棉球去除基牙牙面附着的软沉积物。结果采用邻间刷法去除牙面软沉积物需要擦拭(4.90±1.25)次,干棉球法需要擦拭(10.80±1.64)次,酒精棉球法需要擦拭(7.60±0.99)次。邻间刷法与干棉球法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邻间刷法与酒精棉球法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备牙后未制作暂时冠的基牙,在清洁基牙前最好先使用邻间刷去除牙面软沉积物,尤其是牙龈缘处沉积物,再用酒精棉球消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