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6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11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26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51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141篇 |
内科学 | 144篇 |
皮肤病学 | 25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95篇 |
外科学 | 41篇 |
综合类 | 47篇 |
预防医学 | 34篇 |
眼科学 | 15篇 |
药学 | 80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25篇 |
出版年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8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5篇 |
1975年 | 5篇 |
1965年 | 4篇 |
1958年 | 14篇 |
1955年 | 4篇 |
194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悬钟2穴对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对临床疗效做出评价。方法:选择2004-11/2006-05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古城医院针灸科、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3单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适病例160例,采用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医学常规干预方法进行治疗:卧床,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控制颅内压、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足三里、悬钟2穴,采用慢速捻转进针法针刺,留针20~30min,每隔5min行针1次。1次/d。两组患者治疗30d。并以经颅多普勒检测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枝循环代偿功能的变化,同时以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指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60例病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针刺组与治疗前相比,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明显加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7,P<0.05),且优于对照组(t=2.45,P<0.05)。②针刺组与治疗前相比,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8.01,P<0.01),且优于对照组(t=7.67,P<0.05)。③针刺组与治疗前相比,大脑半球侧枝循环代偿功能得到加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5,P<0.05),且优于对照组(t=5.16,P<0.05)。④针刺组与治疗前相比,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3,P<0.01),且优于对照组(t=5.43,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悬钟2穴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枝循环代偿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2.
中药癌痛克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凋亡及Rb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癌痛克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及凋亡的作用,以及在相应状态下细胞内Rb基因表达量的改变,探讨中药癌痛克抗肝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3在广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使细胞静止于G0/G1期。随机分为癌痛克2,10,50mg/L组和对照组,癌痛克2,10,50mg/L组分别加入对应浓度癌痛克(购自河南省肿瘤研究所,由金蝎、土元、九香虫、大黄、人参、灵芝、黄芪等纯中药组成的粉状制剂,功能:消癌肿、消癌痛、消积水、升白排毒),对照组不加药物,每组设4个复孔。MTT法检测各组细胞24,48,72h增殖率,细胞增殖率=[(A570癌痛克组-A570对照组)/A570对照组]×100%;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24,48,72h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24,48,72h细胞内Rb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①2~50mg/L癌痛克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癌痛克2,10,50mg/L组在24,48,72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各时点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组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2~50mg/L癌痛克组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相同作用时间癌痛克2,10,50mg/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同一时点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组不同作用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③2~50mg/L癌痛克可上调Rb基因的表达,各浓度组在各时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4,48,72h癌痛克2,10,50mg/L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癌痛克可通过抑制HepG2细胞增殖或诱导其凋亡,而发挥抗肝癌作用;且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可能为通过增加Rb基因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73.
中药天年饮对衰老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天年饮对衰老大鼠抗氧化能力、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4/07在承德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选择清洁级4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天年饮用药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自由摄食、饮水。衰老模型组、天年饮用药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均采用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备亚急性衰老的大鼠模型。衰老模型组大鼠造模成功后不再做任何处理;天年饮用药组大鼠造模成功后每天用天年饮(由炙何首乌、怀牛膝、肉从蓉、淫羊藿、丹参、茯苓等6味中药组成,经熬制后含生药1.5g/mL,购自承德医学院附属肛肠医院)灌胃(8.1g/kg),共30d;阴性对照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每天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时间同天年饮用药组大鼠。造模后30d采用噻唑蓝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能力,同时分别检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以及大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结果:纳入动物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衰老模型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丙二醛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77±0.16),(2.48±0.22)mkat/L,t=2.613,P<0.05;(447.70±31.20),(267.54±40.82)nmol/L,t=11.088,P<0.01];天年饮用药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衰老模型组、丙二醛含量低于衰老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33±0.26),(1.77±0.16)mkat/L,t=-2.258,P<0.05;(276.32±23.30),(447.70±31.20)nmol/L,t=13.917,P<0.01]。②衰老模型组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能力(A)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0775±0.0309,0.1239±0.0436,t=2.745,P<0.05;0.347±0.099,0.466±0.108,t=2.568,P<0.05;0.388±0.054,0.470±0.063,t=3.125,P<0.01);天年饮用药组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能力(A)高于衰老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1130±0.0456,0.0775±0.0309,t=2.238,P<0.05;0.451±0.111,0.347±0.099,t=2.211,P<0.05;0.447±0.061,0.388±0.054,t=2.2902,P<0.05)。结论:中药天年饮可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胶体磷酸铬^32P关节腔内注射改善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相关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胶体磷酸铬32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6-07/09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择6~8周龄清洁级SD雌性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胶体磷酸铬32P治疗组,每组10只。大鼠左足跖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1mL免疫法制备佐剂型关节炎模型。胶体磷酸铬32P治疗组于造模后10d左踝关节腔内注射37GBq/L胶体磷酸铬32P0.02mL,即0.74MBq,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左踝关节腔内注射。①每2周观察1次大鼠左踝关节左右径宽度。②关节炎指数评定采用关节炎评分法(0~4分),分数越高,症状越重。③于用药后2,4,6周采用99Tcm-MDP显像感兴趣区分析法计算大鼠左踝关节区和右胫腓骨的放射性计数比。④于用药后4,6周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⑤于用药后4,6周观察大鼠滑膜组织和软骨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纳入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用药后2周模型组大鼠左踝关节左右径宽度大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82±0.36),(5.89±0.35)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2.16,P<0.001),胶体磷酸铬32P治疗组大鼠左踝关节左右径宽度大于模型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用药后6周胶体磷酸铬32P治疗组大鼠左踝关节左右径宽度小于模型组[分别为(6.87±0.27),(7.25±0.26)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7,P<0.05)。②用药后2周和4周胶体磷酸铬32P治疗组大鼠关节炎指数高于模型组,用药后6周胶体磷酸铬32P治疗组大鼠关节炎指数低于模型组,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用药后2周模型组大鼠感兴趣区放射性计数比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05±0.20,1.46±0.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46,P<0.001)。用药后6周胶体磷酸铬32P治疗组大鼠感兴趣区放射性计数比低于模型组(分别为1.52±0.18,1.78±0.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5,P<0.05)。④用药后4,6周模型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用药后4周分别为(2.039±0.344),(1.115±0.192)μg/L;(0.305±0.034),(0.192±0.041)μg/L,t=7.42,6.71,P<0.001。用药后6周分别为(1.694±0.305),(1.126±0.256)μg/L;(0.259±0.027),(0.191±0.019)μg/L,t=4.03,5.83,P<0.01,0.001]。用药后4,6周胶体磷酸铬32P治疗组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用药后4周胶体磷酸铬32P治疗组和模型组滑膜组织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均较明显;用药后6周胶体磷酸铬32P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滑膜组织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滑膜组织增生程度明显减轻,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稍轻。用药后6周胶体磷酸铬32P治疗组大鼠左踝关节的软骨组织未见有异常改变。结论:胶体磷酸铬32P关节腔注射可减轻完全弗氏佐剂免疫大鼠受注射关节的滑膜增生程度,改善关节肿胀症状,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5.
脂肪干细胞在体外特定培养液中向软骨细胞表型的分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体外诱导脂肪干细胞向成软骨细胞表型分化,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6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卫实验室完成。①取大鼠腹股沟处脂肪,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体外传代培养。②取第3代细胞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诱导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③诱导后14d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进行阿辛蓝染色检测软骨基质的分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前后成软骨相关的Sox9,蛋白聚糖与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①细胞接种的最初几日,细胞呈圆形,1周后贴壁细胞呈长梭形,体积增大;14d后贴壁生长细胞基本长满单层,中心细胞排列紧密,形态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诱导培养后,细胞形态逐渐由梭型向多角形、多边形转变。诱导14d后多数细胞呈平坦的多边角形状细胞;其夹杂多角突起状或多角纺锤状细胞。②诱导后阿辛蓝染色示糖胺聚糖均匀分布于基质中。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基质中Ⅱ型胶原表达阳性。④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成软骨相关的Sox9、蛋白聚糖、Ⅱ型胶原mRNA表达阳性。⑤Western-blot印迹检测细胞诱导后Ⅱ型胶原蛋白表达阳性。结论:脂肪干细胞在特定培养液的诱导下可向成软骨细胞表型分化,并能分泌软骨细胞特异性基质,有望成为软骨组织工程新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利用免疫磁性细胞分选系统分离纯化骨髓衍生肝干细胞亚群c-Kit lin-。方法:实验于2006-07/08在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6~8周龄的SPF级纯系BALB/C雄性小鼠10只,体质量18~20g。收集小鼠股骨骨髓细胞,利用免疫磁性细胞分选系统,通过两步法分选纯化c-Kit lin-:将获取的lin-细胞悬液8℃条件下15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按80μL/107加入Buffer重悬细胞。按20μL/107加生物素抗体磁珠,混匀,4℃冰箱孵育15min,按1mL/107加入Buffer洗细胞1次,8℃条件下15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按500μL/108加入Buffer重悬细胞。Buffer500μL润MS柱,悬液过柱后,Buffer500μL/次洗柱3次,柱子脱离磁场,加1mLBuffer,用配套柱塞推出柱中的c-Kit lin-细胞,收集到c-kit lin-细胞,细胞计数。取2.0×106个细胞分成10等份,流式细胞仪分析c-Kit lin-细胞纯度,计算回收率,评估纯化效率,苔盼兰染色检测纯化前后的细胞活力。计算活细胞的百分率。细胞纯度和细胞回收率的计算:细胞纯度=分离产物中的阳性细胞数/分离细胞的总细胞数×100%,细胞回收率=分离产物中的阳性细胞数/起始标本阳性细胞总数×100%。结果:1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利用免疫磁性细胞分选系统分选出的骨髓衍生肝干细胞亚群c-Kit lin-细胞纯度和回收率分别为(77.98±2.34)%,75.40%,纯化前后细胞活力不受影响。结论:免疫磁性细胞分选系统能有效分选骨髓衍生肝干细胞亚群c-Kit lin-,纯度和回收率高,且不影响细胞活力。 相似文献
77.
目的:严重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都有其局限性。观察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并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材料置入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11/2006-12本院1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一期前后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联合手术。其中男9例,女性3例,年龄49~75岁;3节段受累9例,4节段受累3例(突出节段分布:C3~66例,C4~73例,C3~73例)。全部病例进行临床随访,患者均对本试验知情同意。采用mJOA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术前颈椎侧位片测量,以D值(C4椎体后下缘到齿突后缘与C7椎体后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评价颈椎(C2~7)弧度;根据颈椎伸屈动态侧位片C2和C7椎体后缘切线相交所成的夹角之和评价颈椎(C2~7)活动范围。主要以电话随访和问卷填写的方式,分别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弧度、活动范围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①12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6±6)个月。②所有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疗效结果中优4例(33.3%);良6例(50%);无效2例(16.7%);颈椎D值术前(3.9±1.4)mm,术后即刻(8.5±1.7)mm,随访时(8.1±2.5)mm。术前与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与随访时差异无显著性(P=0.251);颈椎活动范围术前(36.3±4.0)°,随访时(10.6±2.7)°,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③术后C5神经根麻痹1例,为感觉及运动混合型,8个月随访时,感觉功能恢复,肩关节外展肌力从术后Ⅱ级恢复至Ⅳ级;1例术后6个月出现"S"畸形而再次压迫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停滞,目前处于随访中。结论:一期前后路手术并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材料置入减压充分、彻底,而且前路手术能重建颈椎稳定性,恢复颈椎生理前凸和椎间高度,并且后路减压术又能预防相邻颈椎退变引起的脊髓继发的压迫。 相似文献
78.
目的:目前对后处理保护机制的研究还较孤立,缺乏上下游调节机制的联系.通过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后处理在整体实验下的抗凋亡效应,以及这种心肌保护作用是否通过再灌注损伤救援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5在首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完成.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均分至以下4组:①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45 min,再灌注4 h.②后处理组:在再灌注前,给予10s再灌、10s缺血,连续3个循环.③PI3K抑制剂组:在再灌注前5min经颈静脉注射磷脂酰激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0.3 mg/kg),余同③组.④MAPKK抑制剂组:在再灌注前5 min经颈静脉注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MAPKK)抑制剂PD 98059(0.3 mg/kg),余同②组.再灌注结束后取左室缺血区,使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凋亡指标Bax,Bcl-2,Caspase-3表达量变化及RISK通路中Akt,P-ERK 1/2及eNOS表达量变化.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后处理组心肌凋亡显著减轻,Akt、P-ERK 1/2及eNOS含量显著升高;PI3K抑制剂组心肌凋亡较后处理组严重,Akt、eNOS含量降低;MAPKK抑制剂组心肌凋亡较后处理组严重,ERK 1/2含量降低.结论:后处理对再灌注心肌存在明显的抗凋亡作用,该作用可能与RIS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终点事件相关。试验拟验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初诊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6-06/2007-06本院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87例,男114例,女73例;平均年龄(51±1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4.7±4.7)kg/m2。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既往已存在心血管疾病者。患者对治疗及试验均知情同意。根据眼底照相检查结果,将所有受检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及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进行统计分析。②试验方法及评估:所有患者询问一般情况,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相关生化指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8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尿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见显效因素。结论:单因素回归分析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他4项指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而多因素回归分析这些因素未进入主效基因模型。 相似文献
80.
胰腺癌组织VEGF和MVD表达与CT灌注成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肿瘤血管生成的一种主要调控因子,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胰腺癌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的测定对于判断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疗效等具有重要作用.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无创伤检查反映胰腺癌的肿瘤血管构成, 在治疗前后提供有价值依据,对胰腺癌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