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89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比较不同预防性用药方案在新置腹膜透析导管患者的使用情况,探讨抗生素用药在预防新置腹膜透析导管患者术后发生腹膜炎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接受腹膜透析置管术开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173例。按照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方法分为3组,A组:患者在腹膜透析置管术后3天内使用含有头孢唑啉0.25g/L的腹透液,共计101例次;B组:患者在腹膜透析置管术前3h静脉滴注头孢唑林0.5g,共计48例次;C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天均未使用抗生素,共计24例次。比较3组患者术后14天内腹膜炎的发生率。结果 A组101例患者中1例出现腹膜炎,发生在术后第11天,占0.99%;B组48例患者中2例出现腹膜炎,均发生在术后第1天,占4.17%;C组24例患者中4例出现腹膜炎,3例发生在术后第1天,1例发生在术后第2天,占16.67%。对3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进行两两比较,A组与C组比较,P=0.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透析置管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用药十分有必要,术后腹腔内给药或术前一次静脉用药能有效预防术后腹膜炎发生。  相似文献   
42.
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180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技巧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8例腔镜甲状腺手术顺利完成,2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因甲状腺体积大,空间狭小中转开放手术,另1例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因粘连严重、创面广泛渗血中转开放手术。全组手术时间70~19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5~75 ml。术后出现皮肤瘀斑2例,抽搐1例,均于2周后恢复正常。声音嘶哑1例,1个月后恢复正常。住院时间3~6 d,平均4.5 d。结论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极富技巧性的手术,甲状旁腺损伤和喉返神经损伤是其严重并发症,规范手术操作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中药龙葵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依据现行《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方法考察了不同提取方法、薄层板、展开剂、显色剂下龙葵的薄层鉴别方法。结果用硅胶G薄层板.二氯甲烷一甲醇一氨水(8:1.5:0.4)为展开剂,以10%硫酸乙醇试液显色,再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斑点,分离效果最佳。结论本实验研究可作为龙葵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内容。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评价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伴有高眼压及大瞳孔的急性房角关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专业实施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伴有高眼压及大瞳孔的急性房角关闭21例(21眼)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瞳孔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术前眼压(48.25±3.14) mmHg,平均用降眼压药种类3.35种,明显高于出院时眼压(10.47±1.15)mmHg(t=11.4573,P<0.01)及术后3个月眼压(13.86±0.93) mmHg(t=11.2641,P<0.01)。出院视力(0.09±0.05)与术前视力(0.11±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沁0.8702,P= 0.3913),术后3个月视力(0.21±0.04)则稍好于术前(t=-2.7907,P=0.0112)。术前瞳孔垂直径(5.81±0.23) mm与出院时瞳孔垂直径(5.92±0.21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13,P=0.167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是治疗伴有高眼压及大瞳孔的急性房角关闭的有效方法,术中分次放房水、巩膜瓣调节缝线、术毕形成前房等措施可有效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并进行评估,以提高存活率和成功率。方法分批对70只SD大鼠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同时设15只假手术组,并计算死亡率。于4周时行血流动力学检查,检测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以及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结果4周时模型组HR、+dp/dtmax和-dp/dtmax绝对值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LVEDP则高于假手术组(P<0.05)。随着手术大鼠例数增多,存活率得到提高(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4周形成心力衰竭模型,通过经口气管插管法、选择结扎冠状动脉分支末梢部位、增加手术操作熟练程度,可提高动物存活率。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9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对照组39例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内镜变化.结果 用药4周时,治疗组反酸、恶心及胸骨后疼痛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84%、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周结束时,治疗组反酸、恶心及胸骨后疼痛全部改善,总有效率分别是98%、98%和9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81%和73%(均P<0.05);内镜4周、8周复查治疗组与对照组食管黏膜病损愈合率分别为84%和62%,96%和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索拉唑、莫沙必利联合用药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糖肾胶囊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照研究糖肾胶囊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诱导代谢综合征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代谢综合征组、文迪雅组、糖肾胶囊组;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价胰岛素抵抗,尾部加压法测量血压,称取体质量和右侧附睾旁脂肪组织湿质量,生化法检测血脂4项,放免法测空腹胰岛素。结果:糖肾胶囊组较代谢综合征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M值)明显升高,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降低,体质量、内脏脂肪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有降低趋势。结论:糖肾胶囊能改善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同时改善了大鼠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估人工流产(指手术流产)对乳腺癌危险性的可能影响。方法:研究在上海267040例妇女的一项乳房自我检查随机试验的队列人群中进行,由队列研究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两部分组成。结果:依据基线调查表采集的资料分析,人工流产不增加乳腺癌危险性。调整潜在的混淆因素后,OR=1.06(95%CI:0.91~1.25)。人工流产次数增加无危险性趋势增加。从更详细的652例乳腺癌病例和694例对照资料分析,得出相似的结果。人工流产发生在首次生育后不增加危险性;少数妇女在首次生育前人工流产以及妊娠13周后人工流产,虽然被观察到危险性有增加,但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国,人工流产不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生理学探索性、综合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系统综合和创新能力,为此,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我们对传统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设计成为探索性综合性实验并在七年制学生中开展。该实验既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又与临床密切相关。实践证明,该实验使学生系统性掌握生理学知识的同时为他们临床分析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