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46篇
  免费   5291篇
  国内免费   3217篇
耳鼻咽喉   500篇
儿科学   1170篇
妇产科学   240篇
基础医学   3219篇
口腔科学   1067篇
临床医学   6538篇
内科学   4549篇
皮肤病学   486篇
神经病学   1011篇
特种医学   1793篇
外科学   5110篇
综合类   15413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6033篇
眼科学   631篇
药学   6395篇
  79篇
中国医学   5349篇
肿瘤学   1961篇
  2024年   223篇
  2023年   654篇
  2022年   1648篇
  2021年   2123篇
  2020年   1801篇
  2019年   924篇
  2018年   1059篇
  2017年   1494篇
  2016年   1093篇
  2015年   2006篇
  2014年   2648篇
  2013年   3266篇
  2012年   4733篇
  2011年   5145篇
  2010年   4885篇
  2009年   4542篇
  2008年   4537篇
  2007年   4114篇
  2006年   3770篇
  2005年   3027篇
  2004年   2070篇
  2003年   1642篇
  2002年   1241篇
  2001年   1176篇
  2000年   861篇
  1999年   34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本文报道了1例寄生于结肠肝曲的十二指肠钩虫初期被误诊的情况,总结了钩虫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并分析了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992.
摘 要目的:探讨肾上腺素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抢救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7 月东莞市长安医院收治的 60 例 Ⅱ ~ Ⅳ 级的严重过敏反应者,按照不同的使用肾上腺素给药方法,分为两组, 各 30 例。观察组针对 Ⅱ ~ Ⅳ 过敏反应患者,使用肾上腺素原液大腿中 1/3 前外侧深部肌内注射,针对 Ⅳ 级严重过 敏反应者,联合肾上腺素(1:10000)静脉注射。对照组针对 Ⅱ ~ Ⅳ 级过敏反应者,使用肾上腺素原液皮下注射,针 对 Ⅳ 级严重过敏反应者均予序贯肾上腺素(1:10000)静脉注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循环稳 定时间及肾上腺素总用量,以及干预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干预前,平 均动脉压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循环稳定时间短于对照组,肾上腺素总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不同级别严重过敏反应者, 使用大腿中 1/3 前外侧深部肌内注射联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10000)的治疗效果均较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不同的诱导液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s)膜片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骨髓间充质细胞条件(BMMSCs-CM)诱导液与根端牙胚条件(APTG-CM)诱导液培养人PDLSCs,并制备成PDLSCs膜片。BMSCs-CM诱导液诱导的细胞设为BMSCs-CM组,APTG-CM诱导液诱导的细胞设为APTG-CM组。分别诱导PDLSCs膜片4、7、10 d。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免疫组化、扫描电镜检测并观察两种诱导液诱导后的PDLSCs细胞膜片形态学的变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接种10 d后,BMSCs-CM组和APTG-CM组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7%和24%,BMSCs-CM的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强于APTG-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PTG-CM诱导液比较,经过BMMSCs诱导液诱导后的PDLSCs膜片可产生更丰富的细胞外基质。扫描电镜可见BMMSCs诱导液诱导后的细胞膜片表面有矿化沉积和胶原组织形成;APTG-CM诱导液诱导后的细胞膜片表面有大量胶原纤维状组织形成。结论 BMMSCs诱导液更适合诱导PDLSCs膜片向类牙周组织分化。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伪随机复合频率旋转电磁场的驱、灭鼠效果。方法:将60只成年KM种小白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散养辐射组A、圈养辐射组B和对照组C。散养辐射组A放置在一半有电磁场辐射、一半没有电磁场辐射的大空间环境中,并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圈养辐射组B放置在有伪随机复合频率旋转电磁场辐射的环境中,24h受电磁场辐射;对照组安排在无辐射区,饲养环境与辐射组B相同。在辐射期间观察小鼠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活动,持续90天;第91天处死所有小鼠,提取内脏器官和生殖系统组织(包括雌鼠的卵巢和子宫,雄鼠的睾丸和附睾),制成组织切片,利用电子显微镜获取所需图片并对其进行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对小鼠体重变化、行为活动、雄鼠睾丸曲精小管细胞个数及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小鼠进食尽量远离辐射区;B组小鼠的精神状态较对照C组萎靡,追逐交配行为减少,活动率降低,体重变化差异显著,睾丸曲精小管中细胞个数及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个数:19.17±4.20 VS 44.92±23.60,面积:3497.17±756.84 VS 5026.50±1057.72,P〈0.01)。结论:伪随机复合频率旋转电磁场有明显的驱、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MAD2、BUB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人类胚胎染色体分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102例自然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数目,将自然流产胚胎分为染色体数目正常组和异常组,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胚胎绒毛组织中MAD2、BUB1mRNA和蛋白质相对表达水平.结果:①102例自然流产胚胎中检出染色体数目异常50例(49.02%),其中多倍体9例、非整倍体36例、嵌合型5例.②异常组胚胎绒毛中MAD2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9±0.19和0.45±0.06,均明显高于正常组(0.80±0.21和0.42±0.08,P<0.05).③异常组胚胎绒毛中BUB1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4±0.23和0.35±0.05,与正常组(0.98±0.25和0.33±0.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MAD2在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组中高表达,延长了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AC)的有丝分裂阻滞持续时间,在保证染色体正确分离、维持基因组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BUB1是SAC的上游基因,在延长有丝分裂阻滞中不起主要作用,但其正常表达对于SAC发挥功能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对有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孕史的患者,进行系统B超及COL1A1/COL1A2基因检测,希望建立OI患儿产前诊断方案,为OI患儿进行产前诊断提供技术保障。方法对于有OI孕史的孕妇,进行系统B超监测;根据胎儿股骨、长骨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初诊为成骨不全。抽取羊水,采用直接测序法对羊水DNA的COL1A1和COL1A2基因全编码外显子及启动子区域进行突变位点检测。检出的新突变,对孕妇夫妇及家系其他成员直接测序证实。产前诊断标本均需做母血污染鉴定。结果胎儿超声影像学表现为股骨短小,胫腓骨弯曲成角,颅骨变薄且发现多处骨折,考虑OI。STR法鉴定,羊水无母血污染。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OL1A1基因鉴定出19个SNP位点,没有鉴定出突变位点;COL1A2基因鉴定出13个SNP位点及第36外显子的第2180位置碱基发生错义突变位点(c.2180G>A,p.Gly727Asp)。孕妇在COL1A2基因的第36外显子亦存在错义突变位点(c.2180G>A,p.Gly727Asp),但其临床特征不一致。其他成员均未检测到Gly727Asp突变。结论有OI孕史的孕妇,采取B超和COL1A1/COL1A2基因诊断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对高危胎儿做出确诊,为预防患病胎儿出生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对采用压差法测量医用气体流量的测量原理、结构和工艺等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液体流经节流装置时所产生的压差测量气体流量.结果:合成不确定度μc=1.364%,满足产品设计要求.结论:压差传感器测量方法准确可靠,能够满足对医用气体流量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小分子多肽血栓显像剂99Tcm-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 444在P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动物模型中的显像效果.方法 选5条杂种犬,制备左下肺动脉血栓和右股静脉血栓动物模型.注射显像剂后即刻(30 s)、2、3、4、5、10、15、30、60、90和120 min分别取静脉血1ml,测质量及放射性计数.以注射后即刻的血液放射性计数为100%,计算各时间点的99Tcm-DMP444血液清除率.注射后15、30、60、90和120 min,分别进行胸部及双后肢平面显像.应用ROI方法,分别计算肺血栓/肺本底(P/L)、股静脉血栓/对侧股静脉血(D/B)和股静脉血栓/肌肉本底(D/M)的放射性比值.显像结束后,取出血栓分别测定肺动脉血栓和股静脉血栓摄取99Tcm-DMP444的%ID/g.不同时间点均数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向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99Tcm-DMP444注射后120 min的血液清除率为(65.4±3.9)%.左下肺动脉及右股静脉血栓部位放射性摄取随时间逐步增强,注射后15至120 min,P/L,D/B和D/M比值分别从2.41±0.28、1.67±0.33、2.20±0.14增加至3.96±0.64、2.56±0.57、3.90±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7、7.68和9.37,P均<0.05).PE和后肢DVT的%ID/g分别为0.085±0.023和0.054±0.018.结论 99Tcm-DMP444能无创性地早期检测急性PE和下肢DVT,是较为理想的小分子多肽血栓显像剂.  相似文献   
999.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是儿童致死性肌萎缩疾病,病情进展迅速,如无系统治疗,患儿多于20岁前死于呼吸循环衰竭。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对心脏的不良影响日益凸显,推测与dystrophin基因特定外显子缺失密切相关。本文拟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心脏损害的流行病学、与dystrophin基因关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以及早期预防与治疗进行综述。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是儿童致死性肌萎缩疾病,病情进展迅速,如无系统治疗,患儿多于20岁前死于呼吸循环衰竭。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对心脏的不良影响日益凸显,推测与dystrophin基因特定外显子缺失密切相关。本文拟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心脏损害的流行病学、与dystrophin基因关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以及早期预防与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唐志豪 《中国现代医生》2014,(5):118-119,12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10 d内换药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Ⅱ期手术处理时间、治疗后创面面积、换药次数、应用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植皮优良率分别为(14.59±3.29)d、(14.11±1.78)cm2、(9.34±1.28)次、(2 102±125)元、(29.43±1.57)d及70.00%,观察组分别为(9.02±1.38)d、(10.22±1.54)cm2、(1.78±0.36)次、(1 688±101)元、(16.27±0.89)d及90.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应用于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治疗之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