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77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03篇
口腔科学   79篇
临床医学   146篇
内科学   27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169篇
外科学   1256篇
综合类   533篇
预防医学   65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介绍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 [P (LA-TMC)] 可吸收性导管用于治疗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以P (LA-TMC) 导管桥接鼠坐骨神经7 m m 缺损, 术后定期分别取导管及周围组织和鼠心、肝、肾标本送检。结果表明: P(LA-TMC) 导管在体内 (长度、内径和外径等) 随时间逐渐降解吸收, 在体内可导致局部炎症反应, 但对局部组织及全身重要器官(心、肝、肾) 无严重损害, 初步证明了P(LA-TMC) 可吸收性导管应用于临床周围神经缺损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2.
:15只恒河猴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 10例 ,其人工血管均经自体静脉内皮细胞种植 ;对照组 5例 ,其人工血管均未经任何处理。实验组、对照组手术方法相同。将长 6cm、直径 3mme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 )人工血管近端与腹主动脉行端 -侧吻合、远端与髂总动脉行端 -端吻合。术后当日、1周及 4周 ,所有恒河猴均行静脉法数字减影造影术 ,术后 4周行彩色B型超声波检查 ,然后取出所有对照组及 9例实验组恒河猴腹腔内之人工血管 ,标本送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表明 ,术后 4周 ,对照组人工血管均不通畅 ,而实验组有 8条人工血管通畅良好。B超见全部对照组及 1例实验组人工血管腔内形成血栓 ,实验组 8条通畅之人工血管均保持较高的血流量。扫描电镜见实验组全部人工血管腔内均有一层完整融合的内皮细胞单层 ,而对照组人工血管腔内未见有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颈分区性清扫术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 )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分区性清扫术的头颈部鳞癌患者 12 3例 ,其中喉癌 77例、口腔癌 2 9例、口咽癌 2例、下咽癌 15例。分区性清扫术后发现淋巴结病理阴性 (pN0 ) 99例 ,淋巴结病理阳性 (pN + ) 2 4例。随访时间中位数为 2 5个月。结果  10 1例cN0患者行分区性清扫术后发现pN + 14例 ( 13 9% ) ;2 2例cN +患者行分区性清扫术后发现pN + 10例( 4 5 5 % )。 15 7侧分区性清扫标本中共发现 5 2枚阳性淋巴结 ,其在颈部的分布如下 :Ⅰ区 2 5 % ,Ⅱ区4 8% ,Ⅲ区 2 5 % ,Ⅳ区 2 %。根据Kaplan Meier方法计算 5年颈部复发率 ,pN0患者为 5 87% ( 95 %可信区间 0 8% ,10 9% ) ,pN +患者为 9 2 % ( 95 %可信区间 0 0 % ,2 1 5 % )。结论 颈分区性清扫术从微创观念出发 ,只要选择恰当 ,对于头颈部鳞癌患者可以取得与传统颈清扫术相当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保留了患者的功能和外观 ,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4.
247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247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效果。结果 244例均以阵发性哭闹(或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确诊和整复治疗,成功达210例(85.3%)。结论 小儿急性肠套叠早期诊断和治疗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去甲斑螯素(NCTD)对人胆囊癌 GBC-SD 细胞系生长、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胆囊癌 GBC-SD 细胞;实验分 NCTD 组(6个浓度梯度组,每组6孔)和对照组(n=6),分别用四唑盐比色法(MTT)、Matrigel 实验及过河实验、FCM 检测 NCTD 对 GBC-SD 细胞的杀伤抑制率、侵袭运动能力、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NCTD 对 GBC-SD 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56.18μg/ml;在5μg/ml时即抑制 GBC-SD 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迁移运动能力;随浓度升高,NCTD 抑制作用增强,GBC-SD 过膜细胞减少、过膜细胞死亡增多,过河时间明显延长(P<0.01),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FCM 分析显示 NCTD 组 G_2+M 期细胞明显增多,S 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上升。结论 NCTD 不仅能抑制人胆囊癌 GBC-SD 细胞生长,亦可在低浓度下抑制其体外侵袭能力;机理可能与抑制 CBC-SD 细胞增殖,干扰生长周期,抑制 DNA 合成,诱导细胞凋亡和直接抑制 GBC-SD 细胞迁移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多聚唾液酸(Polysialic Acid,PSA)在术后肺鳞癌预后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95年1月~1997年12月在我院行肺癌切除术的139例肺鳞癌患者进行术后随访,126例患者获随访.将切除标本进行NCAM及PSA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结果:126例Ⅰ~Ⅲa期患者,PSA表达与TNM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PSA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33.3%)与PSA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53.1%)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中Ⅰ期患者PSA阳性和PSA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84.6%(P<0.05),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0.0%和64.5%,说明Ⅰ期、Ⅱ期PSA阳性患者预后较差.此外,当PSA表达呈阳性时,Ⅰ期、Ⅱ期和Ⅲa期患者术后生存率无差别(P>0.05).结论:PSA的表达是预测Ⅰ期、Ⅱ期肺鳞癌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
再次尿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并发症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目的:了解先天性尿道下裂行各种尿道成形术失败后,利用膀胱粘膜行尿道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将严重狭窄和(或)无法修补的尿瘘瘢痕组织彻底切除,取膀胱粘膜片形成尿道,正位开口于龟头,新尿道内置多孔硅胶支架管作引流。结果:28例中,23例治愈,3例有小尿瘘需作尿瘘修补,2例完全失败,再次作粘膜尿道成形术治愈。结论:各种类型先天性尿道下裂尿道成形失败后,可用膀胱粘膜移植尿道成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8.
国人大肠肿瘤与DCC基因mRNA表达缺失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34例大肠肿瘤及其相应正常粘膜中DCC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5例大肠腺瘤和29例大肠癌组织中分别有1例(20%)、15例(51.7%)DCC基因mR-NA表达发生缺失。其中高、中、低分化的大肠癌组织中该基因mRNA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5.0%(2/8)、44.4%(4/9)、75.0%(9/12)(P<0.05)。而有转移者为76.9%(10/13),无转移者31.2%(P=0.018)。DCC基因mRNA表达缺失与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无关。提示:对大肠癌原发病灶DCC基因mRNA表达的检测将有助于识别高度恶性的大肠癌及判断大肠癌的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69.
多型别人乳头瘤病毒在膀胱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与泌尿系肿瘤关系。方法:用PCR检测50例膀胱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HPV16、18型检测阳性率10%,HPV通用型(即6、11、16、18、31、33)检测阳性率60%。其感染与病理分级无关。结论:多型别混合感染是膀胱癌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70.
利用纯品麝香埋藏于BALB/c纯系小鼠恶性肿瘤的同位和异位,并设对照组、单纯麝香无肿瘤组及正常饲养组作对照观察。结果:实验组癌瘤重量、大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本组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NKIL-2R及T-TR显著高于其它3组,说明麝香具有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本实验麝香用量对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均无明显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