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09篇
  免费   3968篇
  国内免费   2712篇
耳鼻咽喉   449篇
儿科学   480篇
妇产科学   293篇
基础医学   4195篇
口腔科学   1036篇
临床医学   5032篇
内科学   5256篇
皮肤病学   347篇
神经病学   1625篇
特种医学   14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3890篇
综合类   8684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3450篇
眼科学   1043篇
药学   4283篇
  53篇
中国医学   2693篇
肿瘤学   3098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491篇
  2022年   1324篇
  2021年   1750篇
  2020年   1463篇
  2019年   1148篇
  2018年   1179篇
  2017年   1197篇
  2016年   1100篇
  2015年   1831篇
  2014年   2228篇
  2013年   2308篇
  2012年   3259篇
  2011年   3474篇
  2010年   2446篇
  2009年   2190篇
  2008年   2509篇
  2007年   2657篇
  2006年   2374篇
  2005年   2146篇
  2004年   1619篇
  2003年   1672篇
  2002年   1424篇
  2001年   1130篇
  2000年   928篇
  1999年   680篇
  1998年   395篇
  1997年   378篇
  1996年   269篇
  1995年   274篇
  1994年   228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31篇
  1976年   13篇
  1974年   12篇
  1972年   15篇
  1968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14.
15.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下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蘑菇状"剜除与标准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腹腔镜下"蘑菇状"剜除术术式的建立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53例,其中25例沿肿瘤假包膜行"蘑菇状"剜除术(A组)、2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肾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术后eGFR(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估计肾小球率过滤)的变化、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肿瘤复发率。 结果53例手术无术中转开放,无死亡病例。肾动脉阻断时间:A组(11.9±2.2)min、B组(21.5±6.5) min(P<0.001)。手术时间:A组(87.9±24.8)min、B组(114.3±38.9) min(P<0.001)。术中出血量:A组20 ml(20~40)ml、B组50 ml(50~100)ml(P<0.001)。术后24 h血红蛋白变化:A组(7.4±4.3) g/L、B组(12.4±8.8) g/L(P=0.013)。术后24 h eGFR变化:A组(6.2±7.2 )ml(min·1.73 m2),B组(12.7±12.8)ml(min·1.73 m2)(P=0.027)。术后6个月eGFR变化:A组(1.5±3.7)ml(min·1.73 m2)、B组(6.5±5.6)ml(min·1.73 m2)(P<0.001)。术后住院时间:A组4.0 d(3~4)d、B组4.5 d(3~6)d(P=0.023)。术后随访两组术后肿瘤均无复发。 结论采用腹腔镜"蘑菇状"剜除术治疗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术后eGFR变化、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肾部分切除术,两组术后肿瘤均无复发;该方法安全、有效,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7成员A3(AKR7A3)在肺腺癌中的异常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eal-time PCR等方法对肺腺癌组织及不同细胞中AKR7A3的表达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Oncomine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在肺腺癌中,AKR7A3的表达普遍高于正常肺组织,分别为正常肺组织的1.811倍(P=0.022)、1.356倍(P<0.01)、1.413倍(P=0.002)。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AKR7A3高表达的患者较低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 7)。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肺腺癌组织中AKR7A3的表达较癌旁增高,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其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淋巴结转移情况(P=0.029)以及TNM分期(P<0.01)相关,且会造成患者生存时间缩短(P=0.031)。Cox多因素分析表明AKR7A3可能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实验提示不同肺腺癌细胞中AKR7A3蛋白及mRNA表达普遍增高。结论:AKR7A3在肺腺癌中表达增高,对预后有不良影响,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减轻黄疸对壶腹部癌患者行Whipple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7月45例在Whipple手术术前行减轻黄疸治疗的壶腹部癌患者(减轻黄疸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34例行Whipple手术术前未行减轻黄疸治疗的壶腹部癌患者(未减轻黄疸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减轻黄疸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 0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黄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优于未减轻黄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黄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胰漏发生率和胆漏发生率少于未减轻黄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壶腹部癌患者行Whipple手术术前彻底减轻黄疸,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当利用放射线对胸部恶性肿瘤进行治疗时,位于纵隔的心脏会不可幸免受到照射,从而诱发放射性心脏损伤(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 RIHD)。随着手术以及放化疗技术的提升,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得到延长,使得RIHD这一放疗远期并发症被越来越多的报道。因此,学者们对于RIHD的研究逐渐升温。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该疾病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临床上缺乏有效阻止其发生的方法。动物模型研究可为临床该疾病治疗及预防提供可靠证据,为此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放射性心脏损伤动物模型实验研究情况,旨在为后续实验开展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For over three decades, there has been a continuing panzootic caused by a virulent variant avian paramyxovirus type 1 strain, the so-called pigeon paramyxovirus type 1. It is found primarily in racing pigeons, but it has also spread to wild birds and poultry. In this study, two pigeon paramyxovirus type 1 strains, SD12 and BJ13, obtained from diseased pigeons in China, were characterized.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complete sequences allowed characterization of both strains as genotype VI, class II. Further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a 374-nucleotide section of the fusion gene showed that SD12 fell into lineage VIbii-d and BJ13 into VIbii-f.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cleavage site of the fusion protein confirmed that both isolates contained the virulent motif 112K/RRQKR↓F117 at the cleavage site. Nevertheless, the values of intracerebral pathogenicity indices showed the SD12 isolate to be a velogenic strain and BJ13 isolate to be a mesogenic strain. The SD12 isolate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 via clinical observation, RNA detection, histopathology and viral serology in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3-week-old chickens. It showed a mild pathological phenotype in chickens, with viral replication restricted to a few tissue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the SD12 isolate to have a virulent motif but low levels of virulence for chickens requires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