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465篇 |
免费 | 11078篇 |
国内免费 | 619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06篇 |
儿科学 | 1680篇 |
妇产科学 | 796篇 |
基础医学 | 5751篇 |
口腔科学 | 2246篇 |
临床医学 | 12161篇 |
内科学 | 8174篇 |
皮肤病学 | 1174篇 |
神经病学 | 2112篇 |
特种医学 | 4231篇 |
外科学 | 9129篇 |
综合类 | 28442篇 |
现状与发展 | 24篇 |
预防医学 | 12080篇 |
眼科学 | 1329篇 |
药学 | 12683篇 |
163篇 | |
中国医学 | 10880篇 |
肿瘤学 | 447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9篇 |
2024年 | 1416篇 |
2023年 | 1649篇 |
2022年 | 3515篇 |
2021年 | 4115篇 |
2020年 | 3616篇 |
2019年 | 2077篇 |
2018年 | 2148篇 |
2017年 | 2964篇 |
2016年 | 2196篇 |
2015年 | 3883篇 |
2014年 | 5082篇 |
2013年 | 6568篇 |
2012年 | 9451篇 |
2011年 | 9995篇 |
2010年 | 8791篇 |
2009年 | 8042篇 |
2008年 | 7936篇 |
2007年 | 7914篇 |
2006年 | 7049篇 |
2005年 | 5483篇 |
2004年 | 3822篇 |
2003年 | 3339篇 |
2002年 | 2469篇 |
2001年 | 2226篇 |
2000年 | 1555篇 |
1999年 | 564篇 |
1998年 | 146篇 |
1997年 | 93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9篇 |
1965年 | 10篇 |
1964年 | 10篇 |
1962年 | 10篇 |
1959年 | 8篇 |
1957年 | 12篇 |
1955年 | 7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粉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建立黄芪粉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对黄芪粉针剂中的主要成分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水(65:30:10),测定波长为418nm,结果:回归方程A=1.538C+0.189,r=0.9998,在80-240ug点样量范围内,吸光度与点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68%,RSD=2.52%(n=5),结论:本方法使用简单仪器测定,结果可靠,专属性强,可作为黄芪粉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观察痢特敏片对动物的长期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长期毒性实验用大量,设2.16g.kg^-1,0.68g.kg^-1,0.22g.kg^-1三个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给药28d,观察动物的饮食、体重、于实验第28d停药24h、停药14d分别处死3/5、2/5的动物,取血测定血常规及其生化指标,并取出主要脏器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痢特敏片长期毒性实验,大鼠连续给药28d,停药24h,2.16g.kg^-1组动物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肝脏系数明显升高,各组肾上腺指标明显升高,其它各项血液常规指标,生化指标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都无显著差异,病理组织学指标未有明显改变,停药2周,各指标与对照相比未有显著差异。结论:本药长期服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94.
Recentfindingssuggestthatneonatalsarenotspe-ciallypronetoimmunologicaltoleranceinduction,butequallycompetentintheinductionofaprimaryim-muneresponse,challengingthe"selfandnon-self"discriminationmodelinimmunerecognitionthathasbeenconsideredoverfortyyearsthetheoremofim-munesystem[1,2].Thus,themysterybehindthehightoleranceinductivityinneonatalsmaynotbeduetothedifferentquality,butalowquantityofimmunolog-icallycompetentcellsascomparedwiththoseinadults.Asaresult,theconsequenceofanimmunerecognition,be… 相似文献
995.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level of muscarinic receptors in airway and lung tissues, and the effect of inhaled ipratropium bromide on these receptors in a rat model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This model was developed by exposure of rats to 250 ppm SO2 gas, 5?h/d, 5d/wk, for a period of 7 wk. The COPD rats inhaled 0.025% aerosolized iratropium bromide for 20 min, 2 times daily, in an airtight chamber. Muscarinic receptors in airway and lung tissues of normal rats, ipratropium bromide-treated COPD rats and the recovering COPD rats were measured by the radio-ligand binding assay. Results Airway/lung pathology and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showed that chronic SO2 exposure caused pathophysiologic changes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human COPD. The density (0.038±0.011, pmol/mg protein) and affinity (Kd, 23±11 pmol/L) of muscarinic receptors in airway and lung tissues of COPD rats were not chang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ormal control rats (0.030±0.008 and 29±19, respectively, P>0.05). Densities of the muscarinic receptors were not changed after inhalation of ipratropium bromide for 5 days, bu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inhalation for 30 days,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untreated COPD rats. The muscarinic receptors returned the normal levels at day 6 after cessation of ipratropium bromid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groups of rats in equilibrium dissociation constants (Kd). Conclusion A rat model of COPD with pathophysiologic changes similar to the human counterpart was developed using chronic SO2 exposur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number and function of muscarinic receptors in airway and lung tissues of the COPD rats, but upregulation of the muscarinic receptors was observed after long-term inhalation of ipratropium bromide.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多尿期肾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静脉注射 1 31 I-邻碘马尿酸钠 (1 31 I- OIH) 3.7×10 9Bq(10 μCi) ,用闪烁照相法描记 15 min,通过电子计算机自动处理 ,得出肾图的各项参数。结果 :2 0例受检者均已进入多尿期 ,2 4h尿量在 2 0 0 0 ml以上 ,血尿素氮 (BUN)已正常或接近正常 ,但肾图却明显异常 ,表现为半排时间 (TC1 /2 )延长 (>8min) ,15min残留率 (C1 5 /b)超过 5 0 % ,肾脏指数大多低于 45 % ;同期作尿β2 -微球蛋白 (β2 - m )测定 ,也明显高于正常 ;8例作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扫描 (ECT)检查 ,肾小球滤过率 (GFR)和有效肾血浆流量 (ERPF)分别为 (4 0 .8± 2 1.2 ) ml/min和 (35 0 .8± 10 2 .1) ml/min,均明显低于正常 (P<0 .0 1)。结论 :HFRS患者多尿期肾图大多呈排出不良和功能受损的图形 ,表明该期肾功能以及肾血流量尚未恢复正常 ,对症治疗仍需继续。 相似文献
997.
重点高中生的心理状态与高考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重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与高考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98例应届生为对象,应用16PF人格测验,气质测量工具(STI,TT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考生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文理科学生的16PF的人格特质有明显的差别,判别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16PF人格特质中的Q1因素(实验性F=8.76,P<0.01),Q2因素(独立性F=8.23,P<0.01),与高考成绩呈正相关,与M因素(幻想性F=4.88,P<0.01),呈负相关;气质中的神经过程灵活性(F=8.15,P<0.01)和时间特质中的灵活性(F=12.36,P<0.01)与高才成绩呈正相关。结论:高考生的实验性,独立性高分及幻想性低分的个性特质和气质上的灵活性有助于高考成绩的发挥,学生文理科分班宜参考学生人格特质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998.
一氧化氮对谷氨酸单钠脑损害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谷氨酸单钠 (MSG)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血浆、脑内NO含量的变化。方法 给断乳分窝小鼠MSG灌胃 ,每天 2次 ,连续 30d ,31d早灌胃后对小鼠进行迷宫行为训练 ,2 4h后对其进行迷宫记忆检测 ,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脑内的NO含量。结果 MSG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有影响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其血浆、脑中NO含量均升高并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NO可加重MSG对小鼠学习与记忆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999.
观察脑梗死(CI)患者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胃动素(MTL)、降钙素基因
相关肽(CGRP)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162例,用放免法检测血浆NPY、NT、MTL与CGRP浓度。结果NPY、NT与MT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于发病后24h内显著升高,7d内达高峰,8~15d开始下降,15d后仍在较高水平。NPY浓度重型与大灶组显著高于轻型(P<0.05)与小灶组(P<0.01);发病积分≥6分组显著高于<6分组(P<0.05);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NT与MTL浓度重型组显著高于中(P<0.05)、轻型组(P<0.01);高血糖组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O.01)。CGR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1),发病24h内即显著降低,2~7d进一步降低,8~15d开始升高,15d后逐渐升至正常水平。重型与大灶组显著高于轻型(P<0.0001)、中型(P<0.01)与小灶组(P<0.01);伴发病积分≥6分组显著低于<6分组(P<0.05)。结论CI患者NPY、NT、MTL、CGRP浓度变化以7d内最显著,15d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四种浓度监测可作为判断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病灶大小及伴发病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