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38篇
  免费   9907篇
  国内免费   6442篇
耳鼻咽喉   1204篇
儿科学   1681篇
妇产科学   796篇
基础医学   5488篇
口腔科学   2141篇
临床医学   11991篇
内科学   8086篇
皮肤病学   1159篇
神经病学   2091篇
特种医学   4217篇
外科学   9073篇
综合类   27863篇
现状与发展   24篇
预防医学   11830篇
眼科学   1327篇
药学   12636篇
  161篇
中国医学   10265篇
肿瘤学   4454篇
  2024年   490篇
  2023年   1279篇
  2022年   3300篇
  2021年   3931篇
  2020年   3464篇
  2019年   1829篇
  2018年   2078篇
  2017年   2925篇
  2016年   2133篇
  2015年   3867篇
  2014年   5061篇
  2013年   6544篇
  2012年   9458篇
  2011年   9995篇
  2010年   8797篇
  2009年   8045篇
  2008年   7951篇
  2007年   7926篇
  2006年   7067篇
  2005年   5482篇
  2004年   3820篇
  2003年   3340篇
  2002年   2481篇
  2001年   2228篇
  2000年   1560篇
  1999年   573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0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2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初步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5例食管鳞癌及22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Ang-2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与肿瘤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5例食管鳞癌组织中,57例Ang-2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67.06%,显著高于Ang-2在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P<0.05)。Ang-2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Ang-2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提示Ang-2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反映食管癌进展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急非淋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巩固治疗与缓解期的关系。方法对30例坚持与未坚持完全缓解后巩固化疗的急非淋患者(每组15例)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期。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情况、治疗及达完全缓解时间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而坚持巩固化疗组平均持续完全缓解期(19.8mo)明显长于对照组(8.4mo),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急非淋白血病达完全缓解后,坚持骨髓抑制性治疗对延长完全缓解期以达长期生存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3.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专用手术刀具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专用手术刀具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在传统电切刀的远端添加保护襻组成膀胱肿瘤切除专用手术刀具。使用该种手术刀具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8例,使用方法与普通电切刀近似。男26例,女22例。年龄23~76岁,平均43岁。肿瘤分期Tis者1例,T0~T1者47例。肿瘤分级G1~G2者36例,G3~G4者12例。瘤体直径0.5~8.0 cm。肿瘤位于膀胱顶部4例,左侧壁11例,右侧壁9例,前壁4例,后壁13例,颈部7例。肿瘤单发31例,多发17例。术后常规卡介苗膀胱灌注1年,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1次。结果48例平均手术时间(23±10)m in。术中18例(37.5%)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未出现膀胱穿孔病例;无瘤体后部的正常膀胱黏膜误切。46例术后随访1年,14例复发,均为远位新生膀胱肿瘤,术后3个月时发现1例,4~6个月时3例,7~9个月时6例,10~12个月时4例。结论使用该专用手术刀具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容易控制切除深度,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膀胱穿孔,并可保护大体积肿瘤后部盲区的正常黏膜以免误切。  相似文献   
124.
目的:建立大鼠颈动脉再狭窄模型,原位灌注固定取材。评价PTA后血管重塑(VR)的动态变化规律,定量分析血管重塑在血管再狭窄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制作70只SD雄性大鼠颈总动脉再狭窄模型,分原位灌注实验组、对照组,于术后1h、3、7、14、28和42天原位灌注固定取材,行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标本血管狭窄情况。结果:①血管重塑指数(VRI)在PTA后即刻最大,3天组明显降低,7天组稍有增大,其后不断减小,剩余血管腔面积百分比同VRI的变化曲线基本一致。②FFA后,血管腔面积总体呈逐渐缩小趋势,内弹力板围绕面积(IELA)1h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3天组较1h组明显缩小,14、28、42天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外弹力板围绕面积(EELA)逐渐缩小。EELA、IELA的变化与血管腔面积变化呈正相关。③VRI与血管腔面积的变化呈正相关,新生内膜面积与剩余狭窄率、血管腔面积无直线相关。结论:再狭窄过程中存在扩张性重塑和收缩性重塑现象,管腔的狭窄与否取决于血管重塑指数的变化,而不是新生内膜的变化,新生内膜的形成是血管重塑过程中的一部分。IELA和EELA可作为判断管腔狭窄及评价血管重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5.
冠心病病人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对冠心病 (CHD)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方法 :CHD组 6 0例 ,对照组 5 3例。用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的方法检测血清Ox LDL含量。结果 :CHD组血清Ox LDL含量为 ( 48.6± 32 .8) μg dl。对照组( 2 5 .9± 2 2 .5 ) μg dl,两组之间Ox LDL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结论 :Ox LDL和CHD有密切的关系 ,故可作为CHD病人特异性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6.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内毒素血症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PHC)病人内毒素血症治疗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 3 6例 PHC择期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 (n=18)和对照组 (n=18) ;治疗组入院后除保肝、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等术前一般准备外 ,另行每日服用中药茵陈小承气汤和稀生理盐水碘伏液灌肠术等 ,对照组行 PHC的常规术前准备。观察两组病人术前血浆内毒素(PE)水平变化和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SIRS)、多脏器障碍综合症 (MODS)的发生率等。结果 入院时所有 PHC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经过术前准备 ,治疗组术前 PE水平由 0 .13 9± 0 .0 2 2 Eu/ m l降至 0 .12 2± 0 .0 2 4 Eu/ m l(P<0 .0 5 ) ,对照组则下降不明显 (P>0 .0 5 )。术后治疗组的 SIRS、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11.1%、5 .6%、0 % ;对照组则分别为 :4 4 .4 %、2 7.8%、5 .6%。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 :治疗组 (78.3± 2 1.2 h)比对照组 (13 8.4± 4 2 .5 h)显著缩短 (P<0 .0 0 1)。结论 应用茵陈小承气汤结合稀生理盐水碘状液清洁胃肠道 ,可以降低 PHC病人由于细菌易位所致的内毒素血症以及其对机体的损害 ,从而减少 PHC病人术后 SIRS、MODS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7.
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康复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34例)和骨瓣开颅术(4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远期疗效立体定向组并发症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恢复快,ADL评定优于骨瓣组。结论:微创、减压及超早期手术是高血压脑出血较佳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8.
依托综合性大学资源优势推动医学人文教育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医学院成为综合性大学的一部分后,可以有效地进行学科融合和渗透,通过人文课程改革、开谩各类选修课、加强美学教育等方法,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更好地适应临床医疗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9.
目的表达和纯化福氏志贺菌毒力蛋白IpaC,研究福氏志贺菌的致病机制。方法将含有ipaC基因的pET32a-i-paC表达质粒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λDE3),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表达,对诱导后的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鉴定,并采用QIA expressionistTM蛋白纯化系统来纯化目的蛋白。结果诱导后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发现有一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3 000的条带,其含量约占总蛋白量的11%,以350 mmol/L咪唑洗脱液洗脱,目的蛋白纯度可达90%以上。结论pET32a-ipaC重组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后,可稳定、高效地表达目的蛋白,QIA-expressionistTM蛋白纯化系统是一种简便、高效的纯化系统,可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130.
平板DSA和Ⅱ/TV DSA在透视下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比较平板(FD)DSA系统(飞利浦Allura Xper FD20,荷兰)和Ⅱ/TV DSA系统(飞利浦Integris CV12,荷兰)之间在透视应用中的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差异。方法 根据阈值对比度-细节检测能力(TCCD)技术,分别利用两系统在X线探测器面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率(EAK)为5、10、20、40、60和80 nGy/帧的辐射剂量下对T0[10]体模进行透视检测,由3位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对透视影像进行观察评分,计算阈值检测指数(HT),并作检测指数图。结果 在EAK为5 nGy/帧时,两系统的HT值基本持平,随着EAK的增加,FD DSA的HT值明显提高,而Ⅱ/TV DSA的HT值提高较缓慢,且当辐射剂量过高时反而降低。实际临床使用中,在相同的HT值下,FD DSA的透视剂量不到Ⅱ/TV DSA的50%。结论 FD DSA透视影像质量好于Ⅱ/TV DSA,在获得同等透视影像质量时,平板DSA可大大降低病人和医务人员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